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当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老师,竟越来越不知道怎样当老师了!语文课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了!"这话令笔者不禁想起,以前的语文教师总是说越教越顺手,越教越  相似文献   

2.
每一位教师都渴望自己能够培育出优秀的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经常自问:“教了这么多年语文,面临新课改,自己的观念改了吗?方法改了吗?”  相似文献   

3.
按理,议论文教学,尤其学术论文教学,最好把握:观点明明白白,教,学生也懂,不教,学生也懂;条理清清楚楚,无交错纵横,无明暗映衬,教者哪有雅梳理的?学者哪有难触摸的?至于语言风格鉴赏,在议论文教学中又不是重点了。备课?小菜一碟!讲课?浓茶一杯!就这么随便。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拒绝无谓的玄乎 潘文彬:时常听到一些老师慨叹:“语文到底怎样了?怎么越教越不会教了!”的确,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可谓学说繁多,流派纷呈,让人应接不暇;语文课堂可谓花样百出,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20多年了,越来越感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越来越难教了,孩子们作业本上的字越写越不规范了,课堂上显得木纳无动于衷的多了,作文语无伦次,空洞无味的多了,难道自己不会教了?问问身边的语文老师也有同感。  相似文献   

6.
时常听到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是越来越难教了!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些尴尬。小学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对当前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剖析,呼吁语文教学要还语文本色。他列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种现象。“虚”: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造成“假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大道至简。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它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大声疾呼:“语文的学习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就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张庆先生认为:“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形成和发展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认为:“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也大声疾呼:“语文的学习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也就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  相似文献   

9.
当前语文教学约定俗成为:课文提示一作家作品一诵读课文一生字难词一课文分析一习题解答。今天这么教,明天还是那么教,甲老师这么教,乙老师也这么教,教法千篇一律。长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听课的欲望,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本身也觉得语文课乏味、难讲,提不起讲课的兴致。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读了什克洛夫斯基的《艺术作为手法》,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0.
矛盾:同时存有长矛与利盾,水火不相容中有辩证,辩证中讲结合、扬弃,这便是我的矛盾教学法。自主:即众人皆知的自由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学习方法。从教、从听多年,看无数风云课堂,听许多溢美赞词,思千年中华语文,反思着:语文到底怎么了?变得这么复杂了,这么热闹了,这么雕琢了,这么精细了……  相似文献   

11.
沈卫华 《现代语文》2011,(11):69-69
为什么学了多年的母语,许多人还是口才不佳,文章既读不懂又写不出来呢?有时扪心自问:语文是教出来的吗?不是。那么语文不教成吗?也不成。  相似文献   

12.
时常听到有老师慨叹:“语文到底怎样了?怎么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些许尴尬。可不是吗,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可谓学说繁多,流派纷呈,让人应接不暇;语文课堂可谓花样辈出,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但静心审视,可以发现语文课堂有时候所呈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草盛豆苗稀”的虚假繁荣,语文的本体往往会被游离于教学内容的热闹场面所遮蔽,使人越发觉得语文课似乎又失去了它的本真。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学应该要干什么?这些看似清楚的问题,如今却变得有些模糊了。这些命题看似简单,却关乎着语文的本原和本质,值得我们好好地去追思,去探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才算是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这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其《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中说得好:"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想,这也许就是"本色语文、简单语文"的真谛吧。  相似文献   

14.
上官新端 《课外阅读》2011,(12):321-321
说起考试,就有说不完的疑惑:现在的考试怎么了?现在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现在教师要怎样教学生?现在要求学生要学成什么样子?教了十多年的书,我越教越茫然。或许是我业务不精,有务人子弟之嫌,但我兢兢业业,以书本为主,极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书本上的不用说了,拼音、字词、成语、课文背诵、作文,  相似文献   

15.
笔者痴心无悔地研究了20年“生活化语文”。那么,“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究竟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就一句话:语文的本真是什么,学生就应这么学,教师就应这么教。其根本就是四个字:教文立人。一、回归本真的字词教学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音形义,都有其之所以如此的成因,所以学生应该究其本源,应该音形义合为一体地去读准、学活、学好,理解和记牢。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语文教育,我们从学生时代接受教师的教,到当教师又教学生的历程中,总是处在这么教还是那么教的教语文的交界处。孔子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都是讲学习的目的是为自己修身,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做人是首要的,有余力才去学文。巴金说:“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让人变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我们套用的话是语文教育是用语言的体验,语言的情感让人变得更好。人变什么才会变得更好?就是人对社会的理解和生活方式有了变化,换句话说,也就是人的礼仪方面、情感方面、交际方面等变得符合社会发展,才叫人变好了。  相似文献   

17.
朱紫彪 《教师》2008,(4):74-76
“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革,而且也是人的变革。”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语文实验教材、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语文教师的行为。此时,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的主体、学生的“知识源泉”,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促进者;是课程的执行者和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是教学者、实践者、学习者、研究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自身人生和职业目标的规划者和实现者。由此,广大语文教师面前摆上了一份值得深思的问卷: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究竟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教作文、改作文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头戏。教了十多年的语文,也教了十多年的作文,可心中依然非常困惑与茫然:作文该怎么教?“作文是教出来的,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一传统作文教学观念一直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占着主导作用。打教语文起,这种思想也一直在指导着我。于是想方设法“教”,挖空心思“改”。可是,学生的作文依然不见起色。  相似文献   

19.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多年来,一直对"唯美"课堂偏爱有加。那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那不断拓宽的教学深度与广度,那多元化、多角度的教学目标预设,那精心准备的教学语言,总让我们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博大精深",语文教学的"深不可测",于是乎越来越产生了危机感,越来越感慨语文不好教,不会教。张志公先生曾这样说:"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糊里糊涂。"于永正先生在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时也深有感触:"五十多了才明白,教语文其实很简  相似文献   

20.
常常听到我们身边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同行抱怨:教了那么多年语文,有时真是感到越教越不会教了。其实,这些同行的困境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困境。每当为完不成学校下达的"任务"而烦恼时,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抱怨的?抱怨归抱怨,我们还得面对现实,找到走出困境的正确方法。从我们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方法就是要"跳出语文教语文"。"跳出语文教语文",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作为语文教师,首先我们自己要能从思想上跳得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