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观近些年高考政治试题,无论全国卷还是地方卷,经济常识(生活)计算题屡见不鲜。通过计算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经济生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不仅有利于高考选拔(计算题得分率较低),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经济计量意识(定量研究经济现象),更为进入大学学习理论经济知识打下良好的铺垫。对于高考学子而言,理解计算题考查的经济知识,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有利于提高高考成绩。下面就计算题主要考查的经济知识进行归类解析。  相似文献   

2.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新变化,就是开始注重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如全国文综卷I第12题(“谥号”题),它给了只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课外常识的考生一个“下马威”。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则涉及到4题,即全国文综卷Ⅰ、卷Ⅱ的第12题(“阴阳”题)、宁夏文综卷第24题(“生肖”题)、海南卷第1题(“干支”题)。由2007年的1题增加到2008年的4题,这类试题涉及的绝大部分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给人们的启迪是:重视课外常识,重视文化常识题,注意中华文化中传统性常识的学习与把握。  相似文献   

3.
陆正军 《高中生》2009,(20):42-43
有关汇率的计算题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较高,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重庆文综卷和海南政治卷,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和重庆文综卷,2007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和天津文综卷等  相似文献   

4.
陆正军 《高中生》2009,(10):42-43
有关汇率的计算题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较高,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重庆文综卷和海南政治卷,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和重庆文综卷,2007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和天津文综卷等都设计了这类试题。  相似文献   

5.
启示一:留意“历史常识”自2007年全国文综卷I第12题考查帝王的“谥号”以来,每年高考全国卷都有一道历史常识性选择题,省市自主命制的高考历史试题也大都仿效。2010年新课程文综(湖南卷)24题是一道历史地理常识题,命题者将河南与河北、湖南与湖北、山东与山西、广东与广西分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一组。本题难度不大,因为有关中国各省的简称及其渊源,考生在初中地理课学过,现实生活中也时常涉及,理应成为高中学生拥有的历史地理常识;同时,西周主要封国,也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实际上初中阶段就已经学过了)。  相似文献   

6.
高考文综卷和政治卷中,常常出现政治计算题,近两年的每一套全国卷都设计了一道政治计算题。要提高解答这类试题的能力,必须认真研究试题特点,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7.
经度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为了方便人们使用时间,国际上将全球按统一标准划分了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有关地方时和区时等的时间计算题在高考中几乎年年都有,2004年高考中,就有许多有关时间计算的题目:文综全国Ⅰ卷第11题,文综全国Ⅱ卷第10题,文综全国Ⅲ卷第11题,文综全国Ⅳ卷第4、5题,文综北京卷第10题,文综天津卷第10题,文综江苏卷第42、43题,广东单科卷第10、11题。因此,有关计算时间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价值量及其相关的计算题,在近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自2007年以来,连续4年每年的全国卷(I卷和II卷)都有2道此类计算题,似乎有每年必考之势,尤其是去年的三套全国卷(全国文综I卷、II卷和新课标卷),每套试卷中也都有一道此类的试题,其他自主命题的省份所命制的试卷中也出现过不少此类的试题。可是在今年的所有高考试卷中,此类的计算题,除了全国新课标卷的第12题之外,已经找不到第2道这样的试题了。这种变化,与几年来人们对此类高考试题的争议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其中至少5道试题的命制有明显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全国课标地理卷(以下简称课标卷)、北京文综地理卷(以下简称北京卷)、天津文综地理卷(以下简称天津卷)为例,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地理试卷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试题命制特点、试题走向,以期对今后的地理教学与备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纵观2002—2004年高考文综试题(全国卷)的政治问答题有一个鲜明的新特点,这就是对新兴产业的关注。下面仅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进行简要的分析。首先把近三年高考与之相关的试题及参考答案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宏观调控是经济常识中的一个考点,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焦点。在2006年高考中,天津文综卷第26题、上海政治卷第13题和第37题、上海文综卷第4题、江苏政治卷第39题、重庆文综卷第39题、四川文综卷第38题等都直接涉及到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其他以国家宏观调控时政材料为背景的试题更多。联系当前实际,可以预测在2007年高考中,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试题仍然会占有相当的比重。那么,在复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时怎样才能做到科学、高效备考呢?综观近几年高考中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关的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无论是考查经济常…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历史部分、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综历史部分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综历史部分是影响2008年文综历史考试(非课改实验区.旧高考)的三个重要考纲,下面笔者试作比较分析,希望对2008年的高考冲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北高考文综试题采用全国卷I,从2004年高考全国卷I地理部分考点分布来看,未涉及选修(一)教材内容。由此,笔者谈谈有关选修(一)复习备考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微评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工赵江燕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以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形式多样,时政性强,紧贴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凸显学生能力的培养。1.题目呈现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凸显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既有计算题,也有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的试题。特别是第39题,拟写出两条关于教育创新的公益广告词,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水平。试题的材料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体现时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13题是一道推论题,查看近几年高考试题,全国卷和地方卷采用这种方式命题的很多,如2014年北京文综卷第32题,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15题,2013年北京文综卷第30题,2012年北京文综卷第33题,2012年福建文综卷第30题等。虽然这种方式存在一些不足,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15题就引起一些争议,袁世武、  相似文献   

16.
复习目标导航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1994—1998年曾出过大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文化的基本特征(1996年“唐文化发展的原因、特点和地位”题)、科技发展(1995年“三大发明在中、欧的不同遭遇”题)、思想文化(1994年“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题、2002年文综卷“儒家思想”题)、文学艺术(1998年“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征及原因”题、2003年文综卷“长城”题)等方面的内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史在近几年高考中愈来愈被重视。选择题中,每年都有科技史内容,如2002年广东卷徐光启题,2003年全国文综卷《齐民要术》题,上海卷徐霞客题,2004年全国文综卷中西科技对比题。2004年以来,运用选择题考查文学艺术内容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新趋势。如2004年全国文综卷杜甫题、上海卷屈原题,2005年全国文综卷建安文学、唐诗、话本题,上海卷青铜艺术题。在能力要求上,主要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和运用有关原理深入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叶为兵 《高中生》2009,(12):43-44
世界近代现代史的核心内容是资本主义发展史,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历史.所以每年高考都会考到美国史,所谓“无考不‘美’,无‘美’不考”。如2008年高考四川延考区文综卷、江苏历史卷、宁夏文综卷、广东历史卷、全国文综卷一出现的美国史相关知识考题较多。2009年高考广东历史卷、海南历史卷、江苏历史卷、上海历史卷、安徽文综卷、北京文综卷、福建文综卷、全国文综卷二、山东文综卷、天津文综卷等出现的美国史相关知识考题较多.尤其是与时政热点相关的“罗斯福新政”知识考点考查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陆正军 《考试》2011,(8):53-55
一、价值与价格【命题趋势】(1)计算型选择题。近三年的全国卷都设计了有关价值量的计算题,各省市的高考卷也常出现有关价值量的计算题。试题常常综合考查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的关系,货币发行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全国共有16个省份实行新课程高考,与历史相关的有8套文综卷、3套历史卷和1套大综合卷。其中黑龙江、吉林、宁夏、辽宁、陕西和湖南六省使用新课程全国卷(以下简称全国卷),北京、山东、广东、天津、安徽、福建、浙江都是地方命题的文综卷。此外上海、海南和江苏各有一套历史卷。上海还有一套文理科综合卷。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戴胜旗老师通过对2006年多份全国高考文综卷中历史试题的分析,认为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文性,即加强文化史考查、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如全国文综卷Ⅰ的第37题中华文明题、全国文综(北京)卷第37题“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题、全国文综(天津)卷第37题“书籍翻译与中西文化交流题”等。作为高考命题的这一变化无疑是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正确的导向,既利于改变文化史在高考和历史教学中的边缘地位,适应加强文化建设和科教兴国的时代要求,也利于发挥历史在教育中起到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作用。人文性使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虽然在纸笔为主要形式的高考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难以考查,但却可以通过考试进行引导。通过答题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