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认识计算机一学习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主动建构铺下基石目前,很多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模式仍是“学习计算机-认识计算机”。而儿童心理学早已指出:儿童主要通过直接的感性表象来掌握概念。实践也已证明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并且计算机教育这门学科本来就具有极强的操作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儿童的计算机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建立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此可知,传统的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严重地违背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制约了计算机教育的发展。笔…  相似文献   

2.
以人的方式理解儿童--儿童观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观念的更新是关键,而儿童观的转换则是关键的关键。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如何看待儿童,其重要前提是以什么样的方法论为指导来认识儿童。“对儿童的认识”由来已久,但“如何认识儿童,以什么方法认识儿童”却一直困扰着人们,成为人们一直探索的问题。人们曾经像认识其他事物一样,把儿童当作客观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认识儿童;曾经像认识小动物一样,解剖式地认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也曾经像崇拜神一样“仰视”儿童。应该说,正是由于方法论上的限制使我们对儿童的认识远不能满足儿童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科技理性、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而在这三种理性下,人们对儿童阶段的存在价值的完全理解是渐进的,是发展的嬗变过程:在"科技理性"下,对儿童价值认识不足导致它的缺位;在"实践理性"下的对儿童价值认识不清晰导致它的错位,直至最终在"解放理性"下的真正完整地生态地认识儿童价值而实现的归位。  相似文献   

4.
论《实践论》的一分为三认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哲学著作《实践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三的认识论,即三个阶段论:“感性认识的阶段--理性认识的阶段--理性认识的实践阶段”;认为《实践论》由于写作的重点在“实践”及其与认识的依赖关系,因此有必要深入说明认识“认识”的过程和内容,认为每一个认识的环节都应该包含着矛盾的三个方面,即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中介--认识的客体”。主体通过中介来认识客体,矛盾是始终贯穿于认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探讨了中介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并把中介作为认识一个重要阶段;认为第三者是形成正确认识的一个重要中介,并阐述了认识运动的有限与无限性等。  相似文献   

5.
创造思维是建立在良好的认知能力与分析概括能力的基础上的。创造思维所走的正确认识之路是:认识的着眼点-着力抓住事物的特点;认识的出发点-瞄准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认识的关键点-努力把认识引向深入;认识的落脚点-把理性的思索落实到能动地改造生活;认识的根本点-立足变革现实的实践进行理想论创新。科学的分析概括,为创造思维提供了合理、有效、正确的模式和手段,它包括:分析概括的第一步工作-对事物的系统作“分解”的认识;分析概括的方向-高层次地实现认识的飞跃;分析概括的目标-立足实践构建思维理论体系;分析概括的方法-靠创造性的求异思维求得新颖独到的发现;分析概括的结果-以科学的辐合思维推论出解决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儿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可以说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本文以心动不如情动,情动不如行动为切入点,对小学品社、品生活动化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绘画不仅是儿童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而且还是儿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特殊形式。儿童绘画具有认知性.认知在儿童绘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儿童绘画认知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由忽略到重视的过程。在这些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让数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儿童是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开始认识数学的,小学数学的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的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相似文献   

9.
夯实美术教育 实施特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民 《山东教育》2010,(7):101-102
近年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l的形势下,我校开展了“美术教育特色”探索。我们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认识,在理性思考中提高了实践效果,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美术教育成效有了“质”的飞跃。教师对美育也有了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个别化教育问题是特殊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深化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殊需要的本原来自于个体差异的独特性,实施个别化教育是满足特殊教育需要的重要活动,但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对于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与个别化教育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概念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新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小学自然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儿童初步认识自然界,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等的思想熏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理解好这段话的含义,我们首先要把握住以下四个要点。 1.自然课的认识主体是儿童,不是教师。即,自然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儿童主动地去认识、去实践,不是听老师讲或者读课本。教师的基本职能是“指导”儿童认识和实践,是“发展”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是对儿童的思想品德进行“熏陶感染”,是“促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代儿童心理特征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使不少以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及结论过时,不适合于指导当今的学校教育实践。应有新的研究和认识,即必须认识当代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的基本变化;必须特别关注当代儿童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重大变化;对当代儿童个性心理特征要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动手实践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总的认识是: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它不仅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迎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要,也能让儿童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出规律,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们的认识和体会。一、动手实践的意义理论意义:动手…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观念的更新是关键,而儿童观念的转换则是关键的关键。但"如何认识儿童,以什么方法认识儿童"却一直困扰着人们,成为人们一直探求的问题。现就自己这些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引发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横亘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之前的一大难题是,我们如何认识儿童。笔者认为,当前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界充斥着对儿童的低估。形式上早已死亡的“白板说”,在学前教育界,却还实实在在地活着。当我们承认儿童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我们在附小一、二年级的四个班进行了“三算结合”教学试点。通过实践,我们对其中的几个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一、“三算结合”教学是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我们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儿童对数的概念的形成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多次反复,才能达到。初入学的儿童,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抽象的数的概念的形成,必须借助具体的事物。过去是用数木棒、扳手指和其他直观教具,逐步使学生认识抽象的数,为了形成数位的概念,必须采用“计数器”  相似文献   

17.
曲方休  张彬 《山东教育》2005,(19):86-8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动手实践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总的认识是: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它不仅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迎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要,也能让儿童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出规律,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们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学校发展的文化自信,是基于儿童成长设计的自信。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文化,要为儿童多彩学习生活建构,努力促进儿童生命发展。从儿童立场出发,分析文化形成的校本化背景、特征和价值,进行创意设计、个性探索和总结反思,形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行动方式,并逐步提升实践背后的理论认识,让学校成为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相似文献   

19.
“儿童多动症”辨析顾荣芳“儿童多动症”似乎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儿童行为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存在着一些对这一问题的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观念。笔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谈谈自己的认识。-、命名的准确性与习惯性根据儿童期多动综合症的发生原因或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20.
张小芳 《文教资料》2010,(15):95-97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形式深受儿童喜爱。儿童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儿童绘画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