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话式教育"何以可能?--关于对话式教育理论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式教育”是交往与对话的时代精神和生成性哲学思维方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回应。从作为教育方法的“对话”到作为教育思维方式以及师生生存方式的“对话”.对话内涵的拓展和深化预示着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的变革。主体性哲学的转向、化适应模式的变迁以及课程观的变革是对话式教育诞生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与实践方式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体现着教育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从“独白”到“对话”——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独白”最早受批判于教学活动中 ,但“独白”更应被理解为传统教育的一种典型实践形态 ,本文从对象、方式、内容及结果四个方面揭示了“独白”式教育的实质 ,并秉承教育交往理念 ,希望用“对话”式教育来对“独白”式教育进行改革。本文对“对话”式教育的内涵及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 ,希望完成教育理念 (从“塑造”到“交往”)、课程观 (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之后完成教育实践形态 (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哲学传入我国已经有较长的时段了,其对我国教育理论更新的影响还未被深入地考察。本文从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苏格拉底与司拉雪麦格(Thrasymachus)的一段对话入手,分析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方式的“对话”,如何经由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式的解读.跃升为“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进而,以杜威的教育哲学为参照,对“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力图展现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理论发展提供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教育对话的本体论解读——哲学解释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对话问题的探讨是对话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回应。从作为教育方法的"对话"到作为教育思维方式的"对话",教育对话的内涵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由于缺乏对对话的本体论诠释,使得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对话是什么"的追问始终没有结束。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场域中的各种对话关系,在本体论层面上透析教育对话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5.
哲学解释学与教育对话有着内在的契合,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与对话问题的诠释和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于回答“教育对话是什么”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向度。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审视教育场域中的各种对话关系,在本体论的层面上透析教育对话的深层内涵,即主体性对话、理解型对话和反思性对话。从本体论角度考察教育对话,以解释学的思维观照教育对话成为教育研究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对话是生活与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对话也是学校师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近年来,教育交往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独白式教育将由对话式教育代替。一、对话式教育的内涵布贝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的关系、一种“我和你”的关系,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的相互造就过程,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对话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是对话主体双方从各自理解的前结构出发而达成的一种视界融合。对话不同于独白,它是对话主体双方在平等基础上所进行的思想交流活动。对话作为认知方式,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理…  相似文献   

7.
时话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的对话精神与对话能力,使其学会更好地共存或者说学会对话式生存。本文主要从对话式生存的必要性、对话式生存的可能性和对话式生存的理想境界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一教育目的观。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对话?对话是人类一个亘古久远的话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从狭义上讲,是指人与人(也包括“自我”与“他我”)之间的一种平等、自由的交流。广义上,则涉及到人类存在的基本哲学命题,涉及到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对话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但是,对话又往往超越语言学的范畴,横跨哲学、宗教、文学、社会、教育等众多领域。对话理论的概念,最早由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在其理论中,对话的前提就是对个体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对话构成的基本条件是“他性”与差异的存在,否则对话是无法形成的。主体既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对话"式教育的内涵及实现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对话"式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实践形态,无论在对象、方式,还是在内容、结果等方面都与传统的"独自"式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保罗·弗莱雷是活动于20世纪中后期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世界著名教育家,迈克尔·桑德尔则是当今深受学生欢迎的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他们的生活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学术旨趣大相径庭,但却秉承着极其相近的教育理念,热烈地投身于教育实践。弗莱雷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后来闻名于世的"解放"教育理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对话式"教育模式,而桑德尔则在哈佛大学的课堂上纯熟地运用"对话式"教学法将其开设的"公正"课打造成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对话式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终极目标是实现教育的解放。它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觉醒意识以及人性化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阐述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条件和特征,分析对话式教学的现实意义,其目的在于找到对话式教学的实施途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教育即对话”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哲学中的“对话”术语被引入教育学后,“教育即对话”的观点逐渐为一部分学者所推崇,更有甚者要求确立教育的对话本质。但是,把对话看成是教育的本质特征无疑是片面的,因为对话式教育的立论基础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独白”与对话式教育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话式教育内含“独白--对话”之间的相互包含、循环再生的“生态”结构关系。对话式教育基本上是由作为片段的师生各自的“独白”链接、融合而成的。现实语境中存在两种“独白”:一种是实质为独断的“独白”;一种是个人言说之“独白”。不可将“教育中的′独白′”--概地隐喻为独断,否则便会将“教育中的′独白′”与“′独白′式教育”混为一谈。完全消解了“独白”的“′对话′式教育”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为促进学生主体的确立和主体间性的生成,必须既倡导和强调“对话”,又鼓励和尊重“独白”,把包括“独白”在内的“对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对话”与“独白”的必要张力中理解和构建对话式教育。  相似文献   

14.
师生对话作为一种应然的教育取向是值得提倡和施行的,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对话教育理念的实现存在着种种制约性因素。具体体现为师生对话主题是“法定性知识”的影响、师生各自“法定角色”的限定以及师生行为“惯习”的制约等。惟有对这些制约性因素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才能在“应然”的教育理念和“实然”的教育现实之间寻求到恰当的平衡点,最终使对话的教育理念得以最大程度地实现。  相似文献   

15.
对话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交际活动最根本的方式。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是缺乏对话的。我们教育者经常口头上说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但具体做起来大都表现为对学生的不屑一顾或单方面地把我们的设想和相关内容强加于学生。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反思传统教育及现代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话式教育,它作为当代西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式”课堂教学方式.是对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的变革.明确支持学习的建构性、协商性和参与性。其理论根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在学习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应始终以知识权威、文化先知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进行思维对话式有效教学活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时至今日,在新课程理念下,“对话式”教学已被众多教师广泛应用。事实上,恰当地使用“对话式”教学,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体现和发展自我,成为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成为具有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的人,成为既富有感性又富有理性的人。但在实施“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所以我们要反思、警惕那些误区。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世界正在走向一个对话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改革要顺应这一时代走向.就不能不研究教育的对话状态。在当今新课程改革已经二年多的背景下,我市教研室提出中学生物“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实验课题,尝试研究实践初中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围绕着对“对话式教学”的解读,教研室举行了各级评优课,我也听了一些课。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将弗菜雷“对话式”教育思想引入网络教学领域的可行性,并分别从6个方面讨论了弗莱雷“对话式”教育思想对网络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