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保证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能有效地完成,应该科学合理的设计和遵循相关建筑抗震规范要求的元则之上,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能,使建筑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完善的保持良好状态。随着社会相关的发展,我相信抗争设计水平会不断地提高,我们国家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也会发展更好,使我国的建筑物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2.
设计建筑结构时,应当加入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设计,所以需要结构抗震的相关概念设计,这种概念设计是为了控制建筑结构的抗震性。针对地震发生时的征象与特点,本文将详尽阐释建筑结构中的所需要的概念设计性的问题,与其各方面的结构设计应用。同时希望本文可以对别的建筑工程的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地震对建筑物或工程设施的破坏作用是通过场地地基和基础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场地和地基在地震时起着传播地震波和支承上部结构的双重作用,因此,建设场地和地基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地面振动作用是通过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抗震验算和采取措施进行抵抗  相似文献   

4.
地震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设计十分必要,本文根据汶川地震对建筑物破坏程度的实例进行分析,从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和构造延性方面论述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在超高层结构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的探讨,超高层结构通常是指高度达到200米或200米以上的建筑为基准的建筑物,以这样高度建筑物为例,在应用活性粉末混凝土进行施工的建筑以及应用普通混凝土进行施工的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建筑结构的相关建筑及其自重效果、抗震效果、动力特性以及建筑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框架是现代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虽然这种结构在改善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耐用性方面发挥了极大地作用,但是这种结构在抗震性能上有着很大的缺陷,汶川县城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大部分被夷为平地就是典型的例子。鉴于此,笔者在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一些缺陷的基础上,探讨了优化抗震设计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工民建结构抗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设计师在总结曾经发生的多次大地震动灾害的经验中慢慢积累的经验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站在建筑抗震设计的角度分析,要把组织结构概念设计比组织结构计算设计看的更重。仅仅是凭微观的数学力学计算还很难确保建筑物在遭遇大地震动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最主要的是提高组织结构抗震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剪力墙结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剪力墙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另一方面也给建筑装饰的布置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剪力墙楼梯本身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其抗震性能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如果抗震能力不达标,会给整个建筑使用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其安全性。本文首先说明了剪力墙楼体设计方面中的相关问题,并且系统分析了剪力墙结构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应从概念设计入手,从宏观角度采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还应采取适当的隔震、减震技术,降低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联动效应,同时要加强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总之,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及设施设备工程师要密切合作,共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的抗震是一个系统问题,从建筑规划、勘探、选址、设计、施工等等,每个阶段的失误都会给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带来减弱,这几个阶段互相影响,并且共同对建筑物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结合实际,重点探讨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1.
岳衍 《科技风》2013,(23):149-149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融入抗震元素,建筑出抗震性能高的建筑物,保证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加强和完善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目前建筑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将以地震的特点和危害为切入点,对建筑设计中如何加强抗震设计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贡献卓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也必然要随之有所提高,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近些年来地震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这就使得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了人们所日益关注的问题,抗震结构的加固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提高建筑结构稳定的关键,建筑设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地质条件,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文章首先对固设计原则经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提出了与其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一直是建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建筑震动检测方法都是已建立的建筑物的抗震信号模型,但是外界振动信号的突变性较大,从而降低建筑振动信号模型检测的精度。提出一种以无线传感振动信号为基础,配合高阶振动模型设计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检测技术,准确的设计传感器对突变信号的检测规律,可以防止控制溢出被有效抑制,运用抗震控制律对抗震性能进行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突变信号较强的建筑振动模态进行抗震性检测,对检查中的干扰有着较好的抑制,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翟国辉 《科技风》2012,(17):162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国内正在大规模的兴建各项高层建筑,由于该建筑对抗震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国内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对建筑物的抗震要求以及相关理论研究一直是热点话题.为了能够有效避免高层建筑物短柱中发生脆性破坏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途径,以及所采用的抗震措施,进行正确的处理,这样才能彻底的提高建筑物中的短柱的延性以及抗震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对高层建筑物抗震设计概念做出分析,分别从场地选择,总体布置、结构形式三方面进行。其次重点介绍抗震指数计算方法,从设计角度出发对计算方法进行总结。最后阐述了有效的高层抗震设计方法,并对地震发生阶段建筑物受力形式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地震多发区域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抗震建筑的结构体系也不断完善。建筑的抗震设防是整个工程设计最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建筑物抗震的同时也会对建筑自身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建筑抗震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而探讨其对建筑物结构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外廊式多层砖混结构建筑使用的建设材料多为脆性材料,抗震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地震灾害,这种结构的建筑很容易遭受破坏,从而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害。本文结合外廊式砖混结构建筑物特征分析地震对其造成的影响,并从提高结构安全性的角度探讨具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固设计,以减轻地震灾害对该类建筑物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以飞快的速度矗立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快速建设的当中,结构设计是重要的一个专业,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在结构抗震方面要求更高一些.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及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建筑结构鉴定及加固的意义、设计原则及抗震加固技术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结构鉴定和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作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在带给人们巨大震撼的同时,也引发诸多的思考.好多专家再次强调了城市防灾抗灾的重要性,并对于如何通过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来减少地震所带来的危害.本文从场地选择、基础设计、结构设计等3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