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物技法是小说人物塑造规律的整体归纳,《金瓶梅》评点者侧重文本细读,寻绎作者塑造人物的技法。他们就人物形象的传神效应、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和人物关系设置等命题的探究,发掘小说人物塑造相对自足的演变规律,凸显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艺术辩证法色彩。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80年代以马原、余华、苏童、格非等人为代表的"先锋派"所进行的小说创作,是对传统小说创作的彻底颠覆。这种"彻底性表现在他们并不是在原有小说创作基础上的"旧瓶装新酒",而是创作观念、结构模式和叙述语言等多维度的反叛。在他们所取得的多方面的创作成就中,"先锋"色彩是最为浓烈的在文坛上反响最大的要数他们"苦心经营"的语言世界。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末,一批年轻的贵州作家,成为贵州文学重新崛起的主力.进入新世纪后,他们更成了贵州文学的代表性人物.新近贵州作家的涌现,源于文学意识的现代性觉醒,他们终于明白了"小说可以不那么写,小说可以这么写"的道理.他们很快写出了一批"跟从前的小说完全不一样的小说",成为新世纪贵州文学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苏童、莫言的小说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即现实的小说世界和超现实的小说世界。他们的小说是写实的:童年的回忆、家乡的生活、时代的变化给们带来的苦恼与冲突等等;而他们的小说又是超现实的:他们让神秘的色彩弥漫整部小说,给人物蒙上一层传奇的色彩,使读者在他们的小说中仿佛又解发了体内的另一种感觉系统。写实的内容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现实世界,写意的感觉构成了他们小说的超现实世界,而且这两部分交错融合,使他们的小说变幻莫测,有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5.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一部具有巨大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的小说.它以其紧张非凡的故事情节,色彩浓烈地对中世纪社会背景的描绘和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著名代表作,尤其是其中的爱情故事最引人入胜,可以说它是文学史上最奇特的爱情故事,通过这个悲剧故事,雨果暴露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通过这个悲剧,他展现人物的不同心灵,抒发自己的激情、理想和他对人类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自称是30年代“最后一个浪漫派”的沈从文以湘西为建构背景创作了十余篇军旅题材的作品。其军旅小说中体现出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中不少人物均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智者.然而,亦有不少人认为他们只是一般巫师术士,称不上是智慧的化身.事实上,许多《三国演义》人物皆有巫师的影子,尽管他们缺少了与神相通、驱邪治病的能力,但仍能通过观天象测吉凶、观人相测前途,可见他们之熟谙巫术.虽然神化色彩不及远古巫术般浓烈,但在《三国演义》里仍可体现一种神秘无形的互渗关系,其中占星、通天便最能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通过分析《三国演义》数个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可让学界了解到《三国演义》中较少人讨论的人物巫术形象,以及其文学功能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比较鲁迅和契诃夫小说中的“忧郁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和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在环境、人物、终极指向等方面都表现出较浓烈的“忧郁情结”。由于外在与内在的差别,他们的“忧郁情结”的程度有强有弱。“忧郁情结”与作家主体同客体的反差有关,优秀作家大多具有“忧郁情结”,它是世界学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常常运用色彩词来描绘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某些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和人物命运的变化。运用色彩词是鲁迅先生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亚波 《出国与就业》2011,(22):134-135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非常注重小说的形式和技巧.她挑战传统的小说写作技巧,淡化小说情节描写,着重刻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大量借鉴使用了许多艺术手法,如绘画、音乐、色彩等.小说中伍尔夫大量使用了光线和色彩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作者认为伍尔夫对光线和色彩的运用能更好...  相似文献   

11.
胡适以特别的方式大力推崇寿生的小说可谓是现代文学史上一桩耐人寻味的个案,寻析这个中缘由,既可窺胡适关于小说的美学理念,亦可见寿生小说的特征。从艺术内容看,寿生的小说表现了一种乡土经验,与胡适文艺平民化的美学观念相契合;从艺术精神看,寿生的小说以一种真实得近乎奇特的手法表现社会和人生的悲剧,令人震惊,具有反传统"大团圆"的小说模式的功能,实践了胡适所提倡的新文学应具备西方悲剧精神的美学主张;从艺术形式看,寿生的小说用了一种活泼、生动、自由的乡土方言作为语言媒介工具,体现了胡适建设"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2.
贵州作家寿生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活跃数年,后来却沉寂长久。目前,学界对寿生文学的研究重小说而轻歌谣(诗词)。我们认为,寿生通过对家乡民俗民情、歌谣山歌的整理和发掘,以及独具风味的诗歌创作,建构了一方原始而美丽的乡土。在其文学活动中,歌谣(诗歌)与小说两者间矛盾统一,揭示与讴歌,批判与赞美,认同与离异,共同构成了作家的文学理想,丰富了作品的内在意蕴,增加了作家文学世界的内在张力,同时也反映出作家复杂多样的创作心态和创作取向。  相似文献   

13.
申尚贤从贵州家乡远赴北平求学,眼界大开,以“寿生”为笔名,在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上发表大量的时评和小说,在北京大学的《风谣周刊》上发表多篇民间文学作品和论文,贵州生活的丰富素材、贵州大山赋予他的批判精神使这位20多岁的青年在文坛上骤然闪光。抗战爆发后回到家乡,贵州边缘的地理区位和边缘的文化、经济地位,又将这颗文坛新星抛到文学边缘。寿生的文学命运是那个时代贵州文学创作者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三国志》是魏晋间的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的材料来源,一为魏、蜀、吴三国的现成史书,一为有关记录和多方调查、搜集得来的史料。陈寿以《魏书》前4卷“魏帝纪”作为全书的纲领。另对三国人物作了各种名目的品评。《三国志》取材谨严,剪裁得当,叙事有法,文笔简洁。《三国志》以其突出的成就奠定了它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取材于《三国志》的戏曲小说数千计,三国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越出国界,流传到日本与东南亚一带。  相似文献   

15.
静心是当代一位值得关注的作家。身为女作家,她以女性视角进行写作,小说是女性主义的,同时又超越了单纯的女性主义。对人物心灵世界的洞察幽微与对时代症候的广角扫描,使静心的小说呈现出细致与宏阔的双重格局,在当代女性作家中占据着不被重复与不可替代的位置。笔者就静心写作的具体特质和创作流程与作家静心进行了初步的交流与探讨。就创作中的具体问题,如外国文学中心理剖析对其写作的影响,为什么对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情有独钟,对时代大环境的忧患心态,对小说隐喻性的追求,对男女共存世界的本质探寻等进行了访谈。静心用幽默睿智形象风趣的语言解答了笔者的提问,同时对女性文学写作与研究也做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前瞻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特殊地理位置、人生历练和文化环境形成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文化色调。基于独特的文化操守,沈从文在精心构造的艺术世界里,充分阐释了他的文学理想:高举独立与超然的旗帜,提倡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崇美轻真,诗意地再现生活;主张与现实拉开距离,用古典的审美标准和现代的表现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芥川龙之介作为日本大正时期的著名作家,是"新技巧派"(也有称"新思潮派")的扛鼎人物。在他坎坷而又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短篇小说、杂文、散文等,被日本文坛誉为一代鬼才。他的作品大多渗透了一种悲观、绝望的阴郁气息。这与他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他的消极的人生观和对未来的迷惘与失望使他无法乐观地超脱于现实之外,而是执着于对人生的苦难的书写,执着于对世态炎凉的批判,执着于对人性弱点的揭露。人类生存的苦难与灵魂的孤独是他笔下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自20世纪80年代初再次登上文坛,就以其小说淡雅平和的独特风格引起文坛的瞩目。作者受传统文化熏陶,其小说中蕴含着中国文人画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精神,其代表作《受戒》便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简约、淡雅和玄远之风。汪曾祺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呈现,是对中国传统文脉的继承,亦是对民族精神复兴的守望。  相似文献   

19.
祁隽藻书《蓝公教织记》碑帖,歌颂明代寿阳县令蓝尚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迹.蓝尚质得知寿阳人民不谙纺织,生活穷困,乃出私财数十万,在家乡肤施(延安)招募熟练纺织的男女数百户,到寿阳传授纺织技术;同时教民学习商贸,发展经济.不几年,使寿阳社会安定,民众致富.这对于新时期科技扶贫、开展商贸具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哈代了解自然、酷爱自然。他笔下的自然与人的感情息息相通,仿佛具有人的品性。长篇小说中,情节结构、背景和细节的象征意义都是由富于诗情画意的自然承担的,诗性自然是哈代的象征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