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溶溶作为儿童文学翻译的大家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引进外来儿童文学并且将其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的少年儿童。任溶溶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不仅数量众多,种类多样,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2.
任溶溶的译作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可读性强,深受广大儿童喜爱。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来看,任溶溶的儿童文学翻译具有以下特色:"译有所为"的翻译目的;"三维转换"的翻译原则及策略;"适者生存"的翻译理念。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以任溶溶汉译本《吹小号的天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著和译本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之措词技巧。译本措词方面,任溶溶主要通过使用叠词、拟声词、语气词等策略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译文读者收获和原文读者几乎同等的教育、娱乐、美感等诸多意义。  相似文献   

4.
伍媚 《文学教育(上)》2014,(15):112-113
儿童文学由于其特殊的读者对象,在翻译时必须要注意其与一般文学作品不一样的地方。而译好儿童文学作品的关键则是译出儿童童趣。本文主要以任溶溶翻译的《女巫》一书为例来探讨如何从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三个方面来译出儿童文学中的"童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的翻译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翻译中的改写理论,研究了改写理论中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三要素对他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任溶溶紧跟国内外儿童文学创作潮流,各阶段的译作特色鲜明,译作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译者对儿童读者的关照,最终形成了以注重童趣、口语化语言和创造性语言的儿童文学翻译原则和功能对等的翻译思想,同时他也成为国内儿童文学创作和翻译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6.
周晓枫 《考试周刊》2010,(40):35-36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论为总则.把翻译视为有目的、重结果的交际活动,把目标读者置于较高的地位.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儿童及儿童文学的特点,以翻译大家任溶溶先生的最新译作《夏洛的网》为例,分别从词、句、语法、修辞、文化等层面分析任溶溶先生的翻译策略及译作特点.旨在为儿童文学译者们提供一些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7.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论为总则,把翻译视为有目的、重结果的交际活动,把目标读者置于较高的地位.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儿童及儿童文学的特点,以翻译大家任溶溶先生的最新译作<夏洛的网>为例,分别从词、句、语法、修辞、文化等层面分析任溶溶先生的翻译策略及译作特点,旨在为儿童文学译者们提供一些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8.
选取康馨和任溶溶两位译者对《夏洛的网》的翻译,从翻译过程多维度,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探讨两个译文的适应和选择。  相似文献   

9.
翻译儿童作品时,译者必须始终坚持为儿童服务的原则,确保翻译版本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符合儿童情趣。《夏洛的网》是一部享誉国际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本文以康馨版和任溶溶版的《夏洛的网》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简要对两种翻译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文化的合流与互惠,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方向。"这是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最为憧憬的大结局,它对赵元任译学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翻译完美演绎了"合流"与"互惠"的译学文化战略观,启迪着当今翻译创作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这个任溶溶是谁?这个任溶溶是成百部外国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译介者,是我国头一件真正地道意义上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作者,是头一件堪称我国经典童话的创造者。这个任溶溶是新鲜的文学思维到八十岁也不显枯竭的老作家。这个任溶溶是人品和文品都在一流的不可多得的智者。这样的回答都不错。然而,我要说,你就不该问任溶溶是谁。因为你早就该知道任溶溶是你的孩子最合格的导引者,是儿童的好朋友。我们可以不知道电灯电话火车飞机从西洋引入者的名字,我们却不可以不知道任溶溶——这个用世界上最优秀、最活泼的儿童文学来改…  相似文献   

12.
王珊珊 《英语辅导》2008,(3):131-135
任溶溶作为儿童文学翻译家,将其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了儿童文学翻译事业。他所从事的大量翻译实践活动,加之独特的成长经历与个人品性,最终促使其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形成。其在翻译实践中遵循了注重童趣、口语以及创造的翻译原则,使译文在意义、交体和文化三方面达到了功能对等,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够和原文读者作出大致类似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该理论强调翻译活动中读者的中心地位,以读者的接受作为翻译的目标,重点研究文学翻译中读者接受活动的能动性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以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运用“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意义未定和文本空白”,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入手,论证接受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性作用,总结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以期丰富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由于其特殊的读者对象,在翻译时必须要注意其与一般文学作品不一样的地方。而译好儿童文学作品的关键则是译出儿童童趣。本文主要以任溶溶翻译的《女巫》一书为例来探讨如何从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三个方面来译出儿童文学中的"童趣"。  相似文献   

15.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翻译理论对世界翻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对等"或称"等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儿童文学目标读者的特殊性,从词汇、句式和文化这三个层面对《夏洛的网》任溶溶译本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探讨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如何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再现原文语言风格,更好地为儿童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7.
李娜 《考试周刊》2010,(53):35-36
〈翻译何时不是翻译〉是体现文化派代表人物巴斯奈特翻译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文中她通过对伪译现象的阐释,批驳了传统的"翻译"、"原作"及相关概念,并提出了翻译学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繁华的上海,有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任溶溶。你们别以为这是他的真名,这名字是他女儿的,他发表作品时,借用女儿的名字来署名,发表的作品多了, “任溶溶”出了名,他原来的名字也被大家忘记了。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尝试用图里等学者提出的描写翻译学方法分析赵元任在翻译《一个女人的自传》时采取的"偏离充分性而取可接受性"翻译策略,指出赵元任译本并非是兴致所至的"胡译乱译",而是历史文化差异、翻译动机、文本用途等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由于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对其译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译者不但要忠实原文,还必须使译作契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深受译语小读者喜爱。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不得不抛开传统的仆人角色,进行有意误译,做出创造性叛逆。本文以儿童文学翻译大师任溶溶汉译《夏洛的网》为例,说明适度的有意误译和创造性叛逆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