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文以情动人,人因情而动.”只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动人,才有生命.离开了真情,无论你的文章词句多少优美,构思如何巧妙,都不足以打动读者.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所以,小学生的作文无论是写事、写入还是描景,都要带有一定的感情.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3,(67):59-60
语文新课标对初中生的写作提出明确要求,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各地中考作文的要求几乎都有一条: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言为心声,文贵情真。中考作文只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感动阅卷老师,才能使作文上档次得高分。文章就如何写出真情实感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标指出:"写作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会时常感觉学生写出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才能让文章带有真情实感呢?笔者就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文教学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做到感情真挚,这一点是作文教学历来的重心。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令人担忧,因为升学压力等原因,作文教学在"真情实感"这方面往往是有名无实,大部分作文写得千篇一律。本文针对这种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5.
吴玲 《文教资料》2011,(27):53-54
要让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交往功能,真正把中学作文教学“为写而指导写”的观念,转变为使学生作文“因为有用才要写好,因为有思想、想写才写,因为做才写’,_——使作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种“真实的书面语言的交际环境”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是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应要求学生精心观察生活,深入感悟生活,表达独特感受,凸显真切体验,洋溢真情实感。然而纵观当前初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题材陈旧、内容空泛、情感缺失、抒情单一的现象,导致作文空洞乏味,暮气沉沉,没有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必定与高分无缘。如何使记叙文洋溢着真情实感,真正能震撼读者,感动人心,关键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学会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灵感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是相对有限的,他们的生活圈子  相似文献   

7.
房媛媛 《语文天地》2013,(17):50-51
"符合文体要求",这是高考考纲对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具体来说,就是说明文要以知育人,议论文要以理服人,而记叙文则要以情感人。冰心曾说过:"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尤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一度起色不大的作文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逐渐升温。综观近两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作文分值占到了语文试卷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如何在考场作文中得高分成了众多师生关注的话题。如何掌握考场作文的技巧,同学们不妨从以下三点入手,为自己的考场作文增色增值。一、抓住一个关键:真情实感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作文考试的要求是:“写作不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感情真诚、恳切,不无病呻吟,不矫揉造作,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具体而言,有真情实感就是要…  相似文献   

9.
考场作文常见这样的要求: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写作态度的基本要求。那什么是真情实感?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中语教研员朱芒芒老师是这样解读的:"真情实感"一是感情要是真实的,要说真话不要说假话;二是要有自己的感情,不要总说别人的话,说套话;三是感情要健康,要积极向上,要有青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要首先感动自己,才可能感动学生,要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避免假大空。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由此可见,一节作文课如何从内容入手,明确写作要求、指导学生选材和运用"下水文"三步走是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生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笔者以傅园慧网红事件为例,从读写要紧密结合、评价要及时改变、作文要贴着人咬着人、语言要鲜活有生命等四个角度,系统阐述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变化,从而写出能充分表达自由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写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事实也是这样,我们每写一篇作文,都是有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只是这种真情实感不一定是直接讲出来的.如果把真情实感间接地"藏"在作文的内容里,文章也许会更深刻,更有韵味.  相似文献   

14.
任丽凤 《成才之路》2013,(29):48-48
近几年来,无论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还是试卷中的作文要求,都强调一点“自然流畅表达真情实感,抒发真挚的感情”。可见,叙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表现真实的自我的作文才会令人赏心悦目。这正是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要求。然而,我们平常在教学中所看到的学生的作文却极少有让人为之心动的。这些作文有的是记叙小学时代,幼儿园时期的事情,情感中还带着几分稚气,有的似流水账,感情苍白,毫无感人可言,有的是模仿范文,矫揉造作,甚至为了感人,胡乱编造事实,可谓“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抒发真挚的情感,写出真实的自我呢?  相似文献   

15.
我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小男孩,无论他的作文是写人、写事、写小动物,还是写一件东西,在每一篇作文最后都写有同样的四个字:“我真高兴”。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的时候,他却皱着眉头反过来问我:“老师,您不是说‘写作文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来’吗?”孩子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同时也促使我思考。不得不承认,现实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都是拿着腔调表达着诸如“我真高兴”之类的“虚情假意”。作为教师只要求学生习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却不知孩子内心深处的感情是否已被唤起。写作本应是有感而发,而不是发之后感…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这就要从基础抓起,融合"写生"进行教学。以写生为基础的写作能为正确地描写事物、形象地表达感情奠定基础,而表现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就要从刻画事物、构思布局等方面来分析如何写出真实可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何才能计学生乐于写作,并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有真情实感,首先要会观察生活,并有创作激情,这样,他在写作中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怎样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激发创作热情有效地结合起来呢?我市语文教研室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趣味大作文”课题研究,本人也参与课题的实验,其中有不少收获,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8.
“感情真挚”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情感是作文的灵魂与生命。冰心说:“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写作经验琐谈》)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情满于海,甚至让作品富有永久的生命力,使之“垂世而行远”。那么,高考作文如何才能做到以情动人呢?根据我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我总结如下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生学习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是责无旁贷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说明这一个道理.它要求作文应当是真我的体现,然而,当今小学生作文存在着写空话、写大话,没有真情实感的现状,这种弄虚作假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写出自己的生活,作文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作文应该是学生人生的"史记",在高考作文中大多学生的文章干篇一律,缺乏个性,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不敢直抒胸臆,追求四平八稳,所以好多作文没有亮点,甚至装腔作势,无病呻吟。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有明确的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就要求学生要从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性体验中取材立意,写真情实感,这样才能突出作文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