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趣是人们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即"喜好的情绪";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最好的原动力.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初学数学,容易产生枯燥情绪,进而厌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皮亚杰)”。兴趣是什么?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绪。它以人的认识和探索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持之以恒钻研知识的动力。因此,教育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审视、吸收知识。一、兴趣的重要性什么是兴趣?兴趣就是“喜好的情绪”,实际上,兴趣是个体爱好并力求认识某一对象的带有感情的倾向。瑞士心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喜好的情绪,是人对某种事物积极的认识倾向。这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具有向往的心情,同时给予优先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一、重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绪,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语文学习中高度的注意,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即对这种事物有喜好的情绪。产生这种倾向性意识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其  相似文献   

7.
兴趣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兴趣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兴致,是一种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怀着喜好的情绪,去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点燃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之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一种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特有意向,并伴随着良好愉快的主观情绪体验,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例如,一个人不仅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而且特别关心音乐方面的信息,探索音乐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王华 《成才之路》2010,(19):I0009-I0009
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指对事物的喜好和关切的情绪。科学课不同于其他课,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探究性和主动性,因此,针对学科的独特特点,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兴趣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认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愉快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喜好,是人们探索知识,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韩帅 《陕西教育》2009,(6):55-55
一、学习兴趣的含义 兴趣是促使人们探索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兴”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度兴奋,它给人带来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使人精神旺盛;“趣”则是有味道、有吸引力。学习兴趣就是引发人对学习活动产生喜好和向往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5.
正兴趣是人们对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持久地去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倾向,它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从而满足求知欲。而学习情绪与兴趣又是相辅相成的,高昂的情绪有利于提高兴趣,情绪越好,越能充分发挥学习兴趣所产生的效应。反之,如果对学习缺乏兴趣,就根本无法活跃课堂气氛,学习效果也就是一句空话。而后者尤为重要,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人在无食欲的前提下,如果只是勉  相似文献   

16.
兴趣即人之喜好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保持健康的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数学素养的积累来源于情感因素(个人喜好)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着力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通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兴趣?湖南师大周庆元教授对此作了科学的界定:兴趣是个体爱好并力求认识某一对象(事物、活动、现象等)的带有情感的倾向。语文学习兴趣则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与掌握语文的带有情感的倾向。这是个体意识倾向性,属个体心理范畴。同时,它与心理过程中的情感过程相关,是带有情感的倾向,是一种喜好的情绪、愉快的情感。作为人的心理过程之一的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的深浅、好恶直接影响到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这种体验愈深,想认识事物的倾向性愈强烈,学习的兴趣也就愈浓。列宁说过:“没  相似文献   

19.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现代学习理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看作是学习活动的决定因素,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无不和学生的情绪、积极性以及认识的兴趣等密切相关。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本文仅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励职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新知识,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亢奋的情绪参加学习,以轻松的心态接受知识。一、创设情趣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认识活动,它需要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参与。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感是不可分割、联系着的。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情趣教学,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