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新闻传播有个普遍规律,越是发生在受众身边的本地的信息,越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因此,近年来,新闻节目的本土化已经成为媒体应对竞争的不二法门.全国各地方台也通过对广播新闻本土化的探索,加强了节目与受众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提高了节目的可听性.广播新闻本土化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竞争力,本文拟结合福建省宁德人民广播电台的实际,探析地方台广播新闻本土化的内涵、特点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节目本土化,指的是采编的电视新闻能以本地受众的意志为转移,切实表达其意图和生存状态,以吸引本地观众为传播的出发点.这里所说的本土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本土化新闻,二是新闻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苏茜茜 《今传媒》2014,(3):75-76
湖南卫视引进了韩国MBC电视台的《我是歌手》节目,并且根据国内受众环境做出本土化的改动,节目播出后受到了较好的反响。本文笔者针对这类国外节目模式的引进以及在本土实践的效果,从韩流文化本身到文化符号、文化生产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仲洁 《新闻实践》2006,(11):48-48
电视新闻节目本土化,指的是采编的电视新闻能以本地受众的意志为转移,切实表达其意图和生存状态,以吸引本地观众为传播的出发点。这里所说的本土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本土化新闻,二是新闻本土化。那么,当今城市电视台的新闻本土化运作,呈现怎样的特点和趋势呢?  相似文献   

5.
湖南卫视引进了韩国 MBC 电视台的《我是歌手》节目,并且根据国内受众环境做出本土化的改动,节目播出后受到了较好的反响。本文笔者针对这类国外节目模式的引进以及在本土实践的效果,从韩流文化本身到文化符号、文化生产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06,(24):63-64
2003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推出了《阿六头说新闻》,一时间,用方言说新闻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大亮点。方言节目在广州、杭州、重庆、成都获得成功后,更成了各地方电视台着力打造的新闻节目。我们应当注意到,它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这种新的新闻节目形式,不仅延续了民生新闻“新闻的主角是平民、新闻的视点是平民”的成功关键和精髓所在,更胜在精确的受众分析和定位。方言新闻节目摒弃了争取所有受众的策略,转而锁定特定的受众,用方言这种古老的地域文化,消解电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节目观众定位在本土化、小众化、平民化,从而成为…  相似文献   

7.
方言电视节目的红火绝非偶然。面对近几年央视和省级卫视持续的强势扩张,地方台的生存空间再度遭遇重度挤压,除此之外,还有网络等各式新兴媒体在一旁觊觎。于是,经过对市场的分析,对受众的定位,顺应窄播化、分众化的趋势,方言节目应势而生,并成为地方台新闻改革"边缘突破"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体现了一种"地域认同",一种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也充分实现了贴近性。正如著名媒介经济学家罗伯特·皮卡得所说,受众最欢迎的节目是本土化的节目,其次是临近地域文化的节目,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好莱坞之类的以世界娱乐为舞台的  相似文献   

8.
通常而言,方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同时也是地方语言文化传承过程中的衍生物。现阶段,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其表达方式的亲民化、表达语言的本土化,已经渐渐成为了吸引受众的主要话语选择。因而,对于方言节目主持人来说,其语言本土化策略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独特文化传承价值与现实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方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本土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全新闻电台是以新闻立台,全天候保持新闻敏感,不间断播报世界上的重大新闻事件,满足广播受众的信息需求。在我国四级办广播的环境下坚持创办全新闻电台的意义在于可以扩大广播主阵地、建设广播文化强国、满足受众需求、保护广播文化。当然,创办全新闻电台受到法律法规、频率资源、节目内容来源、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全新闻电台在节目编排和运营上应有战略性考虑,在节目编排上要考虑播出时段、滚动性新闻的编写、节目受众的喜好以及声音记者的现场直播等多种因素;在节目运营上做好受众调查和全新闻电台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宣传。  相似文献   

10.
正节目创优,既是地方广播电视台增强竞争软实力,赢得当地受众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行广播电视节目本土化,打造地方台节目品牌的战略性抉择。纵览各地地方广播电视台,无论是提倡"新闻立台",还是"经营兴台",其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会归结到提高节目质量,打造节目品牌,扩大受众市场这个基本点上,因此以节目创优带动整体节目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品牌打造作为节目创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本土化问题日益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实现传播报道的贴近性,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受众不同的需求,因此,细分受众、确定自己的受众定位,地方电视新闻节目走本土化之路是实现贴近性的必然趋势,地方电视台要精心搞好栏目策划、改进报道方式,坚定本土化的价值取向,使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本土化”特指由于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对域外新闻内容进行的复述与重构,目的是消除本国受众的理解障碍和排斥心理,更重要的是维护国家基本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利益。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人民了解世界的窗口,国际新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国际新闻传播的天生特性和必然要求,“本土化”问题不可回避。一旦媒介在对国际新闻“本土化”的处理中发生偏差,那么其最后发布的新闻将会偏离真实、客观的原则,违背国家的根本立场,也势必影响受众对…  相似文献   

13.
卢嘉琦 《东南传播》2020,(4):124-126
近年来,发源自韩国的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在国内各大网络平台制作、播出,引发收视热潮。2019年出现的两档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青春有你》、《创造营2019》均是相关网络视频平台对于该类节目的第二次尝试。相较于第一季以模仿、学习韩国原版节目为主,新一季的节目已经开始尝试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在主题选择和内容选取等方面均呈现出一些"中国特色"。本文拟采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视角,配合相关节目观众访谈,探索相关节目内容如何迎合中国观众不同的文化心理、反映中国受众的价值观念,以期为相关外来综艺节目的本土化尝试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丁婕 《东南传播》2021,(9):139-141
作为新闻工作者和文化自信的践行者,作为致力于文化传播的新闻媒体,2021年福建新闻广播开启"吾即潮流"年度宣传主题,以传媒人的视角,深刻解读阐释文化自信,体现责任担当.本文以福建新闻广播《新闻国潮风》节目为例,浅谈广播节目如何以新闻为依托,挖掘文化表达的多元方式,在节目创新和创作上如何为受众传递传统文化,体现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在电视领域,中国本土的节目至今为止创新依然很少。如果说到创新,则更多的是如何复制、模仿好国外流行的节目。创新的概念,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则具体的表现为将国外节目结合本地受众审美趣味与文化影响,充分本土化。在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这档栏目中,可以依稀看见一些国外综合类节目与真人秀节目的概念。与  相似文献   

16.
地市级广电媒体数量众多,受众群体庞大,其生存却危机重重。本土化是地市级广电媒体天然的优势,也是当前困境的突破口,本土新闻吸引受众,本土服务留住受众,本土文化满足受众。地市级广电媒体只有坚守本土化战略,重建主流媒体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琳  李亦宁 《新闻知识》2007,(11):55-57
自1996年以来,我国各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以《读书时间》、《文化视点》、《千秋史话》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节目,这类以电视为载体,为受众提供教育文化信息的节目形态丰富了荧屏内容,也以高雅的传播内容给受众精神的享受和启迪。但在以收视率为导向的节目评估体系下,各电视文化节目不是被迫停播,就是惨淡经营。然而中央十套科教频道播出的文化类栏目《百家讲坛》,却以同比新闻、综艺节目动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的包装是新闻栏目定位的标志,是新闻栏目化品位的体现,其在新闻节目的形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富震撼力的画面和音效能先行抢夺受众的眼球,使节目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受众对电视节目多样性的要求以及电视台本身节约成本的需要,我国电视界除了自行制作、播出电视节目外,还大量引进国外的电视节目。随着引进节目热一波波袭来,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引进节目本土化的问题。在引进节目本土化的过程中,怎样克服节目原产国与我国的文化差异,在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很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引进节目本土化的成功与不足,从文化视角出发对节目引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四川卫视在原有的品牌成熟发展的基础上,从提升媒体品牌文化内涵力、培养品牌受众忠诚度和提高品牌栏目市场竞争力三个方面着手,利用自身平台和资源优势,引进国外热播节目的成功模式,配合创新性本土化运作,打造出了"潘婷闪亮模坊"这一具有自身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