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了战后的全球性冷战。在新的历史条什下,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当今世界,维护和平的斗争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  相似文献   

2.
一、提出了世界战争危险可以克服的论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凭借它经济军事上的优势和对原子弹的垄断,在全世界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扶植和支持各国反动势力,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力图称霸全世界。同时,它利用各国人民刚刚从战争的苦难中解脱出来,惧怕发生新的世界大战的心理,到处散布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爆发的恐怖气氛,企图以此来阻止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如何估计当时国际形势,世界是重新走向战争还是维持相对和平?这对于那些已经获得解放和正争取解放的国家和人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明确指…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与20世纪的战争有不解之缘。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对战争所起的作用存在着重大差异:帝国主义各国民族主义的恶性膨胀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饱受了史无前例的战争浩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主义推动了席卷亚非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广泛开展,打碎了西方的殖民体系,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取得民族独立;二战后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导致了战后频繁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成为世界动荡、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专题导读】 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出现了全球性冷战。20世纪下半叶,新的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爆发,但局部战争连绵不绝,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维护和平的斗争汇成了时代潮流。本专题的核心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初三《思想政治》教材过程中,发现二处值得商榷之处,现列举出来与同仁探讨。一、和平的定义不慎密教材第121页对和平问题定义是:“和平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显然,这里的“新的世界战争”仅指世界大战。其实,冷战结束后,发生大规模军事对抗的危险基本消失,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因此,今天仍说和平是“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些不合时宜。今天我们讲和平问题主要不是针对世界大战,而是指目前的世界仍不太平、不稳定、不安宁。具体表现在:冷…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岳麓书社出版的《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本课通过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经济的高速发展等教学案例,认识战争的危害,树立维护和平的意识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全面辨证的思维方法,阐述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后期,中国知识界对经济与战争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有益思考。为消灭引起战争爆发的经济因素,他们提出了战后世界经济建设的四个基本原则;并对英美两国提出的稳定战后世界通货计划方案进行了积极讨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知识界在思考战后世界经济建设问题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与战后中国经济建设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某些西方学者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冷战可谓世界现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的“战争”.它从战后初期酝酿爆发,到1990年底宣告结束,持续时间长达40多年,影响遍及全世界,对美苏两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严重后果,并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可资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我国小学外语教学的形势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代国内外小学开设外语的概况(A brief introduction to FLES at home and abroad) 国际上小学外语教学(FLES)的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有关。因为战争前、中、后,各国都必须通过外语的交流来掌握对方的信息,在战争中使用彼此语言,战后都感到外语的重要性,并随着战后经济利益的调整和社会政治的变  相似文献   

10.
一 [教材特点]初中《世界历史》现代部分共分六章,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始,以第二次世界大界为中心,讲述“二战”前后半个世纪的世界形势和历史事件。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讲述了1919—1939年前后20年的历史,这正是两次世界大战间的20年。这期间既是“一战”后的世界,也是“二战”前的世界,既是旧战争的结束,又是新战争的酝酿。尤其象是同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间歇,或是两个大战中间的休战,战争与暂时和平交炽着,战争势力与遏制战争的力量互相较量着。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世界大战的根源,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对立,并没有得到解  相似文献   

11.
和平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理想与目标,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平的维护将给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战后50多年来,地球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的局面,世界上众多的人们享受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可以说,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但是,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4月9日,巴格达陷落,萨达姆政权被推翻。5月1日,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然而,伊拉克问题至今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形势依然堪忧。 伊拉克战后形势有什么特点呢?伊拉克战后形势,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乱;二是怪。 一、乱 所谓“乱”,就是社会秩序混乱、无序。8月8日,即美国宣布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第100天,布什发表讲话称:“美国在伊拉克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伊拉克比过去更安全了。”然而,包括美国媒体在内的世界各国媒体的报道中,人们看见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1.劫匪横行,打…  相似文献   

13.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今天的世界,由于帝国主义依然存在,它的本性没有改变,特别是社会帝国主义在疯狂扩军备战,到处插手,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因此,重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分析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研究帝国主义用虚伪的“和平”词句掩盖扩军备战的反革命策略,对于认清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警惕帝国主义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发动新的世界大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作者1985年8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所作的专题发言.人类进入二十世纪后,打了两次世界大战。4这两次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空俞的浩劫,同时也极大地改麦了世界的面貌.现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在威胁看人们.尽管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5.
浅议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李宗才战后德国能从战争的废墟中崛起,通过全德劳动人民50年的建设,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第三经济大国。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位,而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确处于资本主义国家最低水平,对此德国常被人们看作是战后西方经济发展的“奇...  相似文献   

16.
人口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人口问题,从来就不只是单纯的“人口”问题,它对世界经济乃至世界政治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工业化时代之前,生存繁衍、战争力量的博弈等主要依靠的是人口数量的多寡,奴隶时代财富多寡的标志也是奴隶数量的多少;进入现代世界格局后,对大国而言,它也是影响兴衰和世界政治变迁的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没有改变人的本性,也没有消除战争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合符逻辑的结果。工业主义的效率原则引导着人们,战争回到一种野蛮的原始状态,战争伦理不断滑坡。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和20世纪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另一方面,战争的教训并没有使人类变得理智和宽容。今天,人类面临着自我毁灭的巨大威胁,维护和平应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人类历史就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深入研究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将有助于人们了解今天的世界,思考和探索当代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类战争存在无限化与受制约控制的两种历史运动趋势.总体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运动向无限化发展的顶峰.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历史现象,是实行"固守绝对目标、使用绝对手段、谋求绝对胜利"的无限化总体战争.二次大战把战争推到能够毁灭整个人类的极端界限,促使人类从此进入新的有限战争时代.热核武器与世界整体性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是20世纪下半叶没有发生新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影响21世纪战争与和平前景的两大矛盾,一个是新的世界性贫富两极分化,另一个是全球走向一体化与民族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所进行的审判,也即东京审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惩罚战犯的审判之一,它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所进行的审判,也即纽伦堡审判,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审判.这两个审判,不仅惩罚了战犯,伸张了国际正义,也为战后提供了一套新的处理战争问题的行为准则,即国家及其领导人不仅要对本国及其人民承担义务,而且必须对人类共同体及世界和平负有责任.在此基础上,制止侵略行为、维护和平安全的国际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发展.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建构人类持久和平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