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新教育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雪梅 《教育与职业》2002,(8):53-54,55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的,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主流。一、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是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创新”英文是“Innovations”,其含义一是指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即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指将已有事物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可见,“创新”的含义比创造发明内涵更广。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  相似文献   

2.
“创新”,innovations,其含义:一是指创造发明,二是指引入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和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能够创新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其结果就是要使受教育的每个人都能创造新的东西,或者都要有能力将某个新的东西引入到一个新的领域使它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创新”、“素质”有一个界定,否则很难弄懂“创新素质”的内涵。什么是“创新”?目前仍然是众说纷纭,我比较同意如下说法:创新是指个体发现或创造出来的相对于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创新”具有个体性、独创性、相对性等特点。“个体性”指发现、创造出来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是属于个人的,而非他人占有;“独创性”指在自身努力下,在“外界”(包括教师、同学等)影响下,自己发现、创造出来的与他人不同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相对性”指自己发现、创造出来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相对于以前的自己来说是没有的,再往后说,现在发现、创造出来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是新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这些新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又可能会变成旧的,  相似文献   

4.
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是步入21世纪的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心和着力点。什么是“创新”?“创新”(innovation)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从事前所未有的活动,或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再次发现。“创新”与“创造”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并不等同。“创造”(creation)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而“创新”则既包含“前所未有”,又包容“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因此,“创新”比“创造”涵盖更宽泛,“创新”的最高层次是“创造”。  相似文献   

5.
叶平 《内蒙古教育》2000,(11):21-22
一种看法是,到造和创新含义不同。创造的意思是原来没有的,通过创造,产生出新的,可以称为“无中生有”;而创新则是指对现有的东西进行变革,使其更新,成为新的东西,可以称为“有中生新”。  相似文献   

6.
创造力问题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创造力概念与学说1.什么是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 ,这是一个理论界长期研究的问题。创造力一词 ,来源于拉丁语CREARE ,意即创造、生产和造就。在英语中 ,创造力意为创造的能力 ,才艺智力的开发。创造与创新两个概念本质上是相同的。从词义上分析 ,“创”都是开始和初次的意思 ,而且都与“做”联系在一起。创造是想出新办法 ,建立新理论 ,做出新东西的意思。创新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意思。可见两者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创新这个概念现在使用频率高 ,因为创新是应对知识经济的新概念 ,但同样体现创造的特性 ,创造力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数学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是作为实践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现在新型的数学考题,也都为“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指51: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过程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没有创造就谈不到创新。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因为创造了生产工具才使人类脱离动物界;因为创造了语言文字才使人类脱离原始人的蒙昧状态逐渐发展成为有高度智慧的现代人。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创新。  相似文献   

9.
创新,顾名思义,是指一种新的创意、新的创造。那是一种不断积累知识、不断变革现实中产生的灵感。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就来源于孩子自己的丰富想象和独特创造。  相似文献   

10.
一、创新思维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人材”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材,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的人材.  相似文献   

11.
创造能力是各种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所谓“创造”,就是对旧有事物的变革与否定,就是于习以为常之处,发现奇异之点,就是冲破传统的观念及习俗,提供新的认识、新的方法、新的技艺等,其实质在于“新”。所以“创造”也可以叫“创新”,创造能力也可以叫“创新能力”。“创新”并不神秘,学生身上蕴藏着不少潜在的创新能力,问题是如何去发现、引导和培养。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把科技领域的创造称为“发明”、“发现”、“革新”与“技术进步”;把文化领域的创造称为“创作”;把体育领域的创造称为“创记录”;把经济与社会领域的创造称为“创新”。“创新”与“创造”是略有区别的同义词。从本质上说,创新就是一种创造,但“创新”与“创造”在应用领域、特点及内涵方面都有所不同。首先,创新是个经济学、社会学的概念。例如单纯的发明以及纯技术导向的技术进步就都只是创造而不是创新,只有从市场需求出发而开展发明,实现技术进步,并通过产业化而转化为生产力,再回到市场接受市场需求的检验,这样…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创新” 所谓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原有成果的基础上,能够提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对前人,对他人已有成果做出创造性的运用。创新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展式创新,这种创新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另一种是发明式创新,这种创新属于发行世界的范畴,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创造新的世界。创新追求的是新异、独特和最佳,而鄙视和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理念、新的学说、技术、方法,以及一切新事物,创新绝不单纯是一种智力的特征,更是一种性格特征,一种开创精神,一种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叶勤 《文教资料》2005,(17):5-6
一、创新和创新教育创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能够作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对人类已有的成果作出创造性的运用。创造能力的主要外部表现是“流畅”、“变通”、“独特”,是借助“顿悟”、“灵感”实现的:创新能力的思维主要依靠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不严格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对于学生而言,创新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对中学生来说,“创新”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自我实现的创新”,即对他人来说未必是新的,但对学生个体本身来说是新的;二是“智能常模的创新”,即是以学生的某一生理年龄所具有的一般“智能常模”为标准来评判的;三是指特殊才能的创新,如小发明、小创造乃至科技创新、发明等。在教学中应以前两个层次的创新为主体内容,以第三层次的创新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创新(Innovrtion)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883-1950)的“创新理论”。现代创新理论是在熊彼特创新理论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一般意义上来说,创新是指在前人已经发现,发明的成果基础上,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  相似文献   

17.
自2000年8月新武汉大学组建以来 ,学校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这一中心问题 ,结合加入WTO后的新形势 ,出台了《武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掀起了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热潮。一、树立“三创教育”理念创造 (innovation)、创新 (creation)和创业 (enterprise)是一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创造是“建立新理论、新方法 ,做出新的东西或新的成绩” ,强调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创新指的是“改良革新” ,强调在原有知识、技术和技巧等的…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解析 □几种不同的创新概念 □中国呼唤创新教育 □国外创新教育谈 □实施创新教育的突破口 “创新教育”解析 叶 平 一、创造教育还是创新教育 一种看法是,创造和创新含义不同。创造的意思是原来没有的,通过创造,产生出新的,可以称为“无中生有”;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对创造教育能力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造教育能力本质上是指开发教育的创造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必须树立新的创造教育观念,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强调“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这个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提高到不断增强创造教育能力这一新的层次上来。  相似文献   

20.
加强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创造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 ,获得结论的过程。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任何一种新的发明创造 ,都离不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 ,把“求同”与“求异”统一起来 ,辩证的对待“同”与“异” ,把在学习中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继而解决问题 ,有所创新和创造 ,作为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 ,这将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特色。1 .智力激励 这是世界上普遍推广的一种创造技法。主要以专题讨论会的形式 ,通过充分的扩散思维过程 ,进行信息催化 ,激发大量的创造设想 ,形成综合创造力。运用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