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旭东,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同年考入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师从沙庆林研究员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后留在本所从事沥青路面材料和结构的科研和设计工作。1998年10月获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入选交通部首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6年获得第一届中国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2007年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现为交通部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道路联合会会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次,其中二等奖4次,三等奖3次。  相似文献   

2.
石岩,1963年生,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导师。辽宁省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层面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教师。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学术流派研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会长等学术团体职务。系国家97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评审专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3.
陈新军,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渔业资源经济学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成为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004年成为上海市曙光学者,2006年入选国家教育系统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8年人选上海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曙光跟踪计划,是上海市第五届教学名师。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实施20年来已资助1420位青年科技人才,为进一步支持人才发展,构筑上海市人才高地,本文对该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受启明星计划资助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迅速,并显现长期效益.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乏反馈、资助限制和资助力度等不足,提出了减少限制、完善评选程序和加大资助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昆,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院副院长,光传感与光探测实验室主任,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任中国稀土学会固体科学与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新材料产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北京市物理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成员。在Adv.Mater.、Appl.Phys.Lett.、Phys.Rev.B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4篇,其中SCI收录10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已授权17项),合作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  相似文献   

6.
正专家简介:李孔斋,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和昆明理工大学首批学术青蓝计划,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能源材料与能源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能源催化、化学链技术、相变蓄热材料、冶金渣资源化利用等方向发展上有着杰出的贡献。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原  相似文献   

7.
<正>专家简介:段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委员、水环境治理研究室主任、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编委、SCI期刊Chinese Chemical Letter青年编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郑颖辉博士长期从事超强超短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她负责完成的“阿秒脉冲的啁啾控制”成果于2013年获第八届“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二等奖,她本人2011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当选2012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A类)。  相似文献   

9.
邓军博士,教授,出生于1970年6月8日,籍贯四川大竹。1993毕业于湘潭矿业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在西安矿业学院获安全工程及技术硕士学位,200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至今在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安全工程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系主任,兼任中国煤炭劳保学会火灾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2000年被评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3年获第四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同年被授予“陕西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4年获“第十届孙越崎青年科技…  相似文献   

10.
李丹  张凌 《科协论坛》2006,21(8):11-1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成立于1912年,学会拥有一大批从事土木工程建设的名专家、教授、研究员和科技人员,为发展我国土木工程事业和不断提高科技水平而努力开展各项活动。我会是我国土木工程界的技术型学会,主要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和材料技术、中期建造施工、后期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现有个人会员总数近10万人,团体会员270个,下设12个专业分会与近五十个专业委员会,并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有地方学会组织。  相似文献   

11.
<正> 淄博市组织实施“人才工程”着重培养跨世纪人才队伍,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科技企业家,使优秀科技人员脱颖而出,成为跨世纪的科技中坚力量。一是实施“科技启明星工程计划”。重点选拔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通过项目资助,进行跟踪培养和重点扶持,使其成为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目前已有18人列入启明星工程计划,在三  相似文献   

12.
于金明,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和中央联络的高级专家,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十七大党代表。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是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和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他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2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相似文献   

13.
<正>专家简介:张凤鸣,现任南京日托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中国光伏太阳能标准化委员会核心委员、中国物理学会表面界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快报》特约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际电工委员会光伏能源系统中国专家组成员、南京市人民政府"留学归国创新创业十大领军人才"。研究领域包括  相似文献   

14.
张艳 《科学中国人》2007,(12):106-106
葛新权1957年3月出生于安徽蚌埠市。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北京知识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知识管理研究所所长,实验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才强校计划知识管理研究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委。主要从事经济学、统计学、知识与科技管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近五年来,完成国家级项目6项、出版专著8本、发表论文30篇。1994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995年被评为中国机械青年科技专家,1995年和1998年两度被评为原国家机械部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9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计划。1997年被评为中国数量经济学优秀工作者,2005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6年获北京市第九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商务部、科技部联合认定长沙高新区等18个高新区为“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以新材料产业特色入选的长沙高新区,目前已形成了先进电池材料、超硬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特色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6.
邹应全,男,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感光学会理事,中国感光学会非银盐专业委员会、印刷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协会理事,《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编委。邹应全教授是国际有影响的从事感光材料和光聚合基础与应用研究的专家、国内非银盐感光材料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专家之一,他从事化学科研教学工作27年,曾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多年来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专家简介:袁万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抗震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桥梁抗震、振动及安全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1980年考入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承担国内多座大桥的抗震设计研究项目,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攀登B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8.
李光球1935年生,祖籍广东。中共党员。1957年大学毕业,历任黄河机器制造厂责任工艺师,浙江海宁塑料厂技术厂长,广东中山市包装印刷工业集团公司高级顾问,中日合资长海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等职。现任百达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为中国塑料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会员,国家科技与人才开发中心技术顾问、研究员,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世界生产力促进委员会高级技术顾问,北京中科首创应用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管理学院客座教授,英国国际科学中心国际合作委员会高级技术顾问,世界发明家协会理事,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荣获“浙江省二轻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浙江省嘉兴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浙江省海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郑时龄,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专家。196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分配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1978年起在同济大学建筑系师从黄家骅和庄秉权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1990年起师从罗小未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曾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空间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20.
沈祖炎,同济大学教授、博导,钢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5年6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55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1966年同济大学结构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家土木工程防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桥梁与结构协会钢木结构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上海金属结构行业协会名誉会长、上海建交委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轻钢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协会副理事长、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和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Fellow)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