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将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和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进行比较,从而指出同是现代悲剧英雄的两个人。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虽然都怀抱着遥不可及、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梦想,但他们的洞察力以及结局迥然不同,从而加深我们对现代英雄悲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海明威笔下英雄失败、死亡的命运悲剧,揭示了现代主义者对于未来的深层悲观心理以及人类永不休歇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3.
英雄叙事一般采用英雄诞生、英雄建功、英雄崇拜的叙事模式。然而,斯皮尔伯格的战争题材影片往往在遵循这一模式的表象下,将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完全淹没在个体的生活体验中,借助于个体的生活经验性表达来颠覆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范式。通过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书写,将个体生命伦理关照建立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叙事之上,斯皮尔伯格实现了英雄主义叙事的个人化立场建构。  相似文献   

4.
神话思维蕴藏着人类心灵的普遍内在结构,也是结构主义传播理论研究的重要起点.古希腊神话中悲剧英雄与快乐英雄的形象,象征着现代传媒中的视觉英雄与听觉英雄,分别阐释着大众传播中两大永恒主题:生存主题与狂欢主题.神话构造了传媒,传媒讲述着神话.  相似文献   

5.
拜伦式英雄源于18世纪诗人拜伦作品中的某些主人公,海明威式英雄是指海明威作品中的一系列主人公。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都是英雄,都敢于为人类的和个人的理想而战,并坚持不懈。假如我们要将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的英雄主义总结成为一种模式,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都试图突破某种界限,取得其“有限性”和宇宙的“无限性”的同一或一致。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的产生与形成,都与特定的社会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明确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区分两种对立的英雄观,回答了"谁是英雄"的追问.面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所面临的英雄含义模糊化、英雄历史作用虚无化和英雄现实意义淡化等多重挑战,必须正确认识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坚定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立场、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英雄主义教育、重视对本民族英雄精神和相关文化产品的宣传,弘扬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  相似文献   

7.
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可以发现,在莎士比亚悲剧中蕴含非英雄主义倾向:非典型英雄的主人公,平民化的非主人公以及对人性善恶的双面凸现.这种倾向是由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造成的,对现代悲剧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勃兴的草根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影响并规约着军旅题材电视剧中英雄形象的塑造,涌现出一批草根英雄。草根英雄塑造常常采用成长的叙事模式,描述个人与革命伦理复杂关系,采取戏谑的叙事策略。草根英雄模式体现了一种平民意识的英雄观,它论证了平凡和伟大、卑贱与崇高、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融入了当代精神,丰富了英雄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押沙龙,押沙龙!》中英雄形象的变身富有隐喻色彩.单枪匹马超人型的传统英雄被解说为毫无意义的戏谑英雄.这种英雄主义带来的怀旧与怨愤,导致了典型的未老先衰症.对南方英雄主义的祭杀,源于福克纳对现代生命潜在矛盾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用法国批评家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解读美国作家贝娄的作品,借助贝娄笔下主人公对希腊英雄、荒诞英雄和拜伦式英雄的戏仿层层递进分析奥吉、威尔姆和亨德森这三个人物形象,从而展现他们与传统作品中的英雄进行对话产生的结果:生活在现代荒原的人们只有将继承传统与突破自我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当代英雄,找到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1.
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是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对于这两者的研究,目前已相当全面和具体。然而,两者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其差异的研究却为数不多。本文旨在探讨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之间的差异,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2.
《白鲸》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亚哈船长,是一个敢于挑战自然、而又注定失败的英雄人物。亚哈的动机、性格和命运折射出了他身上的悲剧英雄主义气质。麦尔维尔成功地塑造了亚哈这一悲剧英雄,揭示出人与自然必须保持和谐统一关系的真理。  相似文献   

13.
论海明威“准则英雄”的独特魅力及其悲剧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西方学史上堪称一代宗师,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生故事已完全溶入他的悲剧艺术创作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海明威式悲剧英雄,成为美国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海明威的悲剧英雄,人们亦称为“准则英雄”,或日“生命英雄”,其特点:一、关注个体生命的律动与命运;二、注重个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瓦解》可称为是一部史诗般的英雄悲剧,主人公奥贡喀沃是对古希腊悲剧英雄的复兴与再现。作者将主人公个人的悲剧命运,跟其氏族“瓦解”的命运融合在一起,展示了从英雄悲剧到氏族悲剧、从个人“瓦解”到氏族“瓦解”的过程。通过对奥贡喀沃英雄形象的塑造和悲剧命运的勾勒,从英雄悲剧的视角进行解读,昭示着这部伟大的非洲小说也是一曲惹人洒泪的英雄悲歌。在此,笔者拟从小说文本人手,权且悬置社会背景及其相关问题,从分析情节线索来把握主题,并从英雄悲剧视角对文本加以深化。  相似文献   

15.
"英雄无父"母题是古代民间叙事史诗中的一个共享性的母题。它在中国叙事文学中被大量运用。从远古时期的历史记载到当代的电视剧创作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且它不只是叙述着故事,同时也对塑造中国文化经验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试图从"英雄无父"母题在中国叙事文学的发生与演变中,找出中国民间文本被规约的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6.
论瓦格纳歌剧的英雄质素——以《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格纳歌剧多取材于欧洲北部的中世纪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英雄主义是瓦格纳歌剧的一个特质。文章以他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例,对其作品中的英雄质素加以分析和论述,认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都表现出一种狂放、暴戾,直至绝望、毁灭的悲剧色彩。瓦格纳通过塑造英雄形象,展示了德意志民族无上的勇气,歌颂了人的勇敢精神;为了理想,为了拯救善,英雄们在黑暗里与恶搏斗,直至以自身的毁灭换来善的重生。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其作品宏大而极具感染力,"英雄"的主题和形象常常贯穿在其作品中,于是贝多芬亦被称为"音乐英雄"。20世纪出现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哲学家,他们从人的内在心理出发,开拓了哲学研究的新思路,打开了认识人类世界的新领域。运用精神分析法研究贝多芬的创作源泉和动机,以及其作品的潜在内涵,对于了解贝多芬和倾听贝多芬的音乐,都有新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红色英勇勋章》中弗莱明是英雄和懦夫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英勇勋章》一直被视为美国第一部"现代"战争小说,第一部不含英雄主义色彩,完全以讽刺和怀疑的态度创作的战争小说。对于人的精神层面的分析远远超过了其对外在暴力的描写。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也是一篇心理小说。斯蒂芬.克莱恩在《红色英勇勋章》中,英雄典型亨利.弗莱明便是这样一个集合了英雄和懦弱的统一体,为我们揭示了人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9.
穆旦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塑造了很多的英雄形象。他诗歌中对英雄的评价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他是站在个人本位角度把英雄还原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人”的存在,着眼于对战争中英雄悲剧处境的刻画,以及对战争非道义的揭示。穆旦这一视角的形成与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人生经历有关。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写作视角使穆旦的诗歌区别于同时代歌功颂德的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英雄主义是军旅文学的灵魂,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主题经历了解构与重构两个发展时期。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军旅文学对传统英雄主题的解构时期,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是军旅文学现代英雄主题的重构时期。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小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小说”在重构“英雄”的努力中也阐释了现代人对英雄主义的理解。同时,“重构”英雄也意味着军旅文学领域对平庸化和非英雄化创作思想的反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