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刘关铄 《大观周刊》2011,(40):66-66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句话曾经鼓舞了多少青少年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而今读起,那种敬佩感犹在…  相似文献   

2.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回顾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内心欣慰的是:我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和广大同行一样,编辑出版了一些有益于社会而受到读者和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文学读物,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浸润着人们的心灵。它们可以影响一代人的成长。现在,云南少儿出版社呈献给读者的这套文学名著,正是这样的好书。它们已经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你听:“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  相似文献   

4.
<正>保尔,在如今的网络语境下,恐怕是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对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而言,这是一个永远不会褪色的人物形象,也是永恒的精神象征。曾经,在中国青年中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无疑是:“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名言出自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即刻成为那个奋进时代的青春偶像。  相似文献   

5.
志敏 《山东档案》2001,(1):47-48
记得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相似文献   

6.
20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央电视台播映后;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广大观众交口称赞这部电视剧拍得好。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保尔关于人的生命和价值的至理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  相似文献   

7.
“安身立命”讲的是人应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和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就是人生如何度过才有意义的问题。 这个问题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人试图作出正确回答,表现出人类对自我生命存在的觉醒意识和追求生命存在价值的意识。是的,生命短暂而宝贵,每个个体生命只有一次,是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还是终生追求物质、财富、名利、权力而丢失自我?抑或在探求人生真、善、美上做出贡献,做一个独立、完整并有益于社会的真正的人?对生命如何存在的问题不管怎么  相似文献   

8.
品读人生     
人是动物中最聪明又最复杂的高级动物。呵护人生生命之尊,理想之梦,这是杰出人生的共同的元素。是天才的基石,事业的支柱,它将人生演绎得分外璀灿。然而,仓颉老先生在造字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一撇一捺,偏把“人”字造得最简单且平常,仅比“一”字多了一划。由此而想到,人生是什么,究竟是复杂多变还是简单平实?  相似文献   

9.
当我怀着激动而崇敬的心情学习刘义权——这位解放军优秀档案专家、人生核心价值的践行者的时候,不禁为他默默无闻又孜孜以求的生命旋律所感动,也不禁为他持之以恒又甘为人梯的精神风貌所折服。的确,一个恪守了38年被称作枯燥事业而无怨无悔的人,我们用“伟大”这个神圣的字眼去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但更让我感动的,则是他在一朝一夕的不经意间所彰显和透露出来的更加伟大的精神——平凡。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员是一份非常平凡的工作,平凡到可以被人忽略。前些日子,一个网名叫“土匪”的图书馆学系在校生写了一篇向新生介绍图书馆学的帖子,我高度评价这个学生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但是在这个帖子里,他努力想证明研究图书馆学和从事图书馆工作也能出人头地,我不赞成他的看法。毕竟能够成为国家主席、总统夫人的图书馆员只有那么几个。大部分的图书馆员是默默无闻的。作为一个图书馆员,热爱平凡是其最重要的人格品质。一个人什么叫出人头地?有些地方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大家都想出人头地,所以竞争就激烈,争来争去,当老年静下来的时候,回头一想,发现一生只有勾心斗角了,发现其实一生没有快乐过,没有轻松过,那时才后悔莫及。其实,人生最大的乐趣不是出人头地,而是享受人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写作真幸福     
当一个人的写作进入忘我境界时,我把这叫作“石头开花”。我相信写作是一种创造,一种信仰,一种追求,是切入人生的一个角度。人生短暂,艺术、水恒,让我不得不这样善待人生。红尘.只不过是人生树上的枝,枝上的花、叶。而爱好,才是树本身。爱好写作,我的选择没有错!我是不善在生活海洋中游泳的,那海水的苦,那波涛的激荡!一遍又一遍洗刷着我。我时常体验着挫折,背负着沉重,只有在写作时我才能够见到太阳,吸吮它的光,享受它的温暖。爱写作的人在伏案疾书的时候!是在体验真正的幸福。写作真幸福@赵桂梅  相似文献   

12.
此时,我也在北京赶写稿子,但忍不住停下笔来写篇读后感。今天,杜献洲同志的《西北边防行》发到第4篇:《战友,我们今年无缘相见》,读起来,又一次让人激动不已。他是在阿里高原发稿的。我知道,西藏高原艰苦,而阿里地区在西藏高原又是最艰苦的。献洲同志是近年记者队伍中唯一一个两次上阿里的记者。我去过几次高原,尝过那种苦滋味;但和那些常上高原的同志比,我更多的时候是在北京生活。到过几次高原,便找知道那里苦;不常去那里,使我更敬佩那些常上高原的同志。西藏军区胡政委曾对我讲过一段让人心灵震颤的话:“在西藏,‘牺牲…  相似文献   

13.
彭梅魁,彭帅的大侄女,2002年73岁。曾患过脑血栓,还有哮喘等多种疾病。她和丈夫张春一相依相伴,在北京东郊一片拥挤的职工住宅搂中,过着平静的普通人的生活。凡是认识彭梅魁、知道她在彭老总最困难自)时候做过许多有益工作的人,无不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每当人问起:“您为伯伯做了许多,而您现在……”彭大姐总是爽一起地回答说:“因为他是我伯伯。他没儿没女。我帮他做些事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14.
六十八则故事,九幅插图,薄薄一本小书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李向群的故事》记叙了抗洪英雄李向群二十个生命年头的人生足迹,记叙了只有二十个月军龄的李向群锻炼成材百炼成钢的故事,记叙了只有八天党龄的李向群在抗洪大堤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六十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真实而平凡,反复叙说着一个朴实而永恒的真理:伟大出自平凡,英雄之光的喷薄来自平肘深厚的积累。诵读这些故事,我深深地为之感动,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息。我想起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总结自己一生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5,(4)
“忠实”的生命观文/孙康宜不久前,《白鹿原》作者陈忠实来访。除了他赠我的雁塔漆器让我无限怀念以外,最使我难以忘记的就是聚餐时的一段巧合──原来我们两人都同时抽到一样的“识语饼”(fortunecookie),上面写道:“从最世俗到最神圣,你特获得生命...  相似文献   

16.
无数次开始     
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幻影书》的卷首,引了夏多布里昂的一段话:“人不止有一次生命。人会活很多次,周而复始。”咀嚼了很久之后,我才明白了这段话的含意:人生不是太短了,而是太长了;人生没有一劳永逸,必须经历无数次的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17.
董桥  磬明 《出版参考》2005,(8):18-19
你讲个笑话给英国人听,他会笑三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最后,他半夜三更醒来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终于懂了笑话的意思。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德国人昕,他会笑两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他不会笑第三次,因为他永远弄不懂笑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人生若寄的千古一叹,仿佛是对人生宿命的终极注脚。但如果把宿命论作为现世安稳的支柱,恐怕你我就只有活在自己与生俱来的生活轨道和环境中。只是论及此,众生能有几人会甘心?如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里常常重复的一句德国谚语:“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有活过。”  相似文献   

19.
诗曰:“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经验之谈。回想我刚学写稿时,什么也不懂,见报刊上登什么,就写什么,结果两年下来也未能有一字见报,我感到苦恼。一次上街,我远远看见一人拿着报纸叫卖,不少人蜂拥而上,报纸报快销售一空。出于好奇,我走近一个正捧着报看的人顺着他的眼光往报上一瞅,原来那上面登载了省招生办公布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的消息。我心中不由一动:这人不简单,他在叫卖中抓住了人们最关心的事,所以吸引了读者。我想自己写稿时从未想过读者需要,难怪文章没“销路”。我觉悟了:写稿的关键不仅在技巧,还在于是否合乎…  相似文献   

20.
郭广银  杨明 《出版参考》2004,(10):15-15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每一个人只有当他实际上“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一个企业家;一旦当他建立起他的企业以后,也就是当他安定下来经营这个企业,就像其他的人经营他们的企业一样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这种资格。也就是说,企业家是从事“破坏性创造”的创新者。而后现代大师杰姆逊也指出:“entrepreneur(实业家),意即不光是赚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