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素描在结构和语言方面,往往运用文学手法。高潮在前的“倒金字塔”是一般消息文体的基本结构形式,而新闻素描则显然并非如此。《强渡长江》的结构形式是:弛——张——弛,高潮在中间。事件的描写,在这篇新闻素描中,一步紧似一步,有平原,有山峰,有缓流,有激流,扣人心弦,令人回味,其结尾又能使受众感到余味无穷。这篇新闻素描,运用文学结构形式,把受  相似文献   

2.
在消息文体这座“百花园”里,新闻素描是颇受人们欢迎的一枝奇葩!素描,是绘画术语。它主要是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的。在文学中,素描是指写人写物写景但不十分渲染的作品。那么,素描冠以新闻2字,就包含了以下的意思:它是消息,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消息,而是采用若干文学手法尤其是描写的笔法写出来的现场新闻。是“现场短新闻”这一新闻报道方式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3.
新闻素描还具有一快二精的特点。即:它能够迅速如实地描写某时某地发生的某一事件,虽着墨不多,却可把读者引进这个事件发生的现场去看、去听、去思索,甚至流连忘返。它兼有简讯和通讯之长,又避两者之短。它简练而不失之枯涩,生动而  相似文献   

4.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用来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材料,它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服务的。从新闻写作的实际看,并不是每一则新闻都需要交代背景,如简明新闻、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由于受篇幅、字数的限制,一般可不交代背景,同时,即使交代背景,也不能让主要新闻事实淹没在背景叙述之中,但是,任何一条需要背景介绍而没有介绍的新闻,都不能说是“机能健全”的新闻。翻翻目前的报纸,不难看到国  相似文献   

5.
消息体裁的新闻,目的在于客观地报道发生的事实,一般不允许作者其中发议论、作价值判断.但是有些新闻事件需要较多的解释,带有一定的社会宣传意义,那么用通讯体裁写新闻就较为适宜,因为通讯的特点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的方式报告事实,写作起来相当灵活,还可以由作者发表意见.当然,通讯仍然要以报告事实为主,不然就无法与评论相区别了.正由于通讯体裁灵活,写好通讯其实比消息要困难.  相似文献   

6.
消息体裁的新闻.目的在于客观地报道发生的事实.一般不允许作者其中发议论、作价值判断。但是有些新闻事件需要较多的解释,带有一定的社会宣传意义.那么用通讯体裁写新闻就较为适宜.因为通讯的特点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的方式报告事实,写作起来相当灵活.还可以由作者发表意见。当然,通讯仍然要以报告事实为主.不然就无法与评论相区别了。正由于通讯体裁灵活,写好通讯其实比消息要困难。  相似文献   

7.
通讯是新闻文体中的一种常用的重要文体。 作为一种对新闻事实进行详细报道的新闻体裁(说得更准确一点,是新闻文体群),通讯所报道的主要对象,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这一点,当是没有疑义的。 同新闻评论相比较,它着眼于报道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本身,或者在详尽报道人、事的基础上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分析;而新闻评论则仅将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作为引起议论的由头,重心放在对事件或人物的评析和论理上。 与同是以报道事实为主的消息相比,通讯显得更详尽和生动。消息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变动所作的报道,通常是粗线条的,轮廓式的。而报道同样的内容,通讯则往往要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要展开更为生动的叙述(包括细节描写)。它并不像消息那样拧得干而又干,而是保留了许多血肉丰满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何为新闻背景?我们说,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为因果的。横的方面,它与周围同时发生的事物有一定的联系;纵的方面,它与过去的这种或那种事物也有不可分割的往来。所以,任何新闻事件都有它形成的时间、空间条件,有它产生的原因,即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因而写消息时就应当对与消息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有关的联系,作出恰如其分的介绍、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消息应交代的新闻背景。一些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新闻要素中的WHY(为什么),即对新闻事实的产生原因和新闻事实本身作出解释,就是新闻背景。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9.
素描原本指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毛笔画等。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随着新闻学的发展,素描作为一种报道形式被众多的新闻工作者采用。事实表明,这种新闻文体。有着其它文体无法替代的报道功能。它可以将十分繁杂的事物用最精短的文字加以报道,其特征是,用线条简笔勾勒事物完整的轮廓。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报道手段,原因有三:一为事物本身所决定。很多事物就其“线条”具有报道价值,而具体的内容缺乏指导性或带有局限性。二是新闻改革提出的要求,我们倡导采写短新闻,而很多事物又得作“面面俱到”的介…  相似文献   

10.
素描原本指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毛笔画等。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随着新闻学的发展,素描作为一种报道形式被众多的新闻工作者采用。事实表明,这种通讯类的新闻文体,有着其他文体无法替代的报道功能。它可以将十分繁杂的事物用最精短的文字加以报道,其特征是,用线条简笔勾勒事物完整的轮廓。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报道手段,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事物本身所决定。很多事物就其“线条”具有报道价值,而具体的内容缺乏指导性或带有局限性。二是新闻改革提出的要求,我们倡导采写短新闻,而很多事物又得作“面…  相似文献   

11.
西方记者在写新闻报道时,忌讳呆板地、抽象笼统地交代新闻事实,力求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报道可感可触,富有动感和现场感。写篇幅稍长的特稿、专稿时如此,写只有数百字的短新闻时也  相似文献   

12.
西方的消息,与我国的消息一样,是对新闻事物的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的报道。由于对新闻基本要素的交代重点不同,西方的消息又可分两种类型:纯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纯新闻与我国的动态消息相似,即采用精练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纯新闻虽然要求交代何时、何事、何人、何地、何因、怎么样等新闻六要素,但其报道重点在何事这个要素上,而对何因的交代比较简略。解释性新闻虽然也会涉及上述诸新闻要素,但报道的重点在“何因”这个要素上,即通过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的挖掘和交代,揭示事件产生的原因,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更深层次的新闻事实。解释性新闻同样属  相似文献   

13.
消息的结尾所不同于其它新闻体裁的结尾的是:消息的“尾”,有的明显,象“豹尾”,有的不明显.象“兔尾”(恕我打个蹩脚的比喻);有的“尾”大而长,有的“尾”则短而小;有的“尾”是在叙述新闻事实清楚、完整后,听其自然,立即收住,这种“尾”在消息写作中占多数。而有的“尾”则是在叙述新闻事实之后,来一句或一段话对新闻事实进行说明、补充、交代,或来一段描述,呼应新闻的开  相似文献   

14.
非事件性新闻是对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反映,揭示带有分析性、启发性的总体情况、倾向或经验等,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是点面结合,以面为主,反映事物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倾向性、经验性或典型性。从体裁上说,典型报道、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等皆属此类。非事件性新闻的时效要求较为宽松,但必须有合适的新闻由头,必须把握适当的报道时机。俗话说:馍不熟,气不圆。非事件性新闻与突发性事件新闻不一样,突发性事件新闻必须抢时效,而非事件性新闻则不一定要抢,有的甚至还要等一等,压一压,养一养,等事物…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专题是一种可以使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音响、访谈等多种手法制作的新闻作品.它的手法要比消息多,消息基本上是叙述,专题允许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广播作品还允许有访谈和音响.这样的新闻作品叫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背景即新闻报道中介绍新闻事件的历史情况以及与新闻事件有关的社会环境、政治局势、自然概况、人物简历、知识资料等内容的材料。从内容上看,消息是由反映新闻事物新近变动的新闻性事实材料和反映新闻事物历史、现实联系豹背景性事实材料构成的;前者反映新闻事件的最新变动状态,后者反映新闻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专题是一种可以使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音响、访谈等多种手法制作的新闻作品。它的手法要比消息多,消息基本上是叙述,专题允许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广播作品还允许有访谈和音响。这样的新闻作品叫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语言与科学语言、文学语言有很大的不同。科学语言主要是论说性的,讲究概括、抽象和严密;文学语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其重要特点是往往充满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想象,而新闻语言则主要是叙述性的,由于它的任务是客观地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因而对它  相似文献   

19.
陈力丹 《新闻传播》2004,(11):33-34
消息体裁的新闻,目的在于客观地报道发生的事实,一般不允许作者其中发议论、作价值判断,但是,有些新闻事件需要较多的解释,带有一定的社会宣传意义。那么,用通讯体裁写新闻就较为适宜,因为通讯的特点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的方式报告事实,写作起来相当灵活,还可以由作者发表意见。当然,通讯仍然要以报告事实为主,不然就无法与评论相区别了。正由于通讯体裁灵活,写好通讯其实比消息要困难。这种困难并非指写作本身,而是说把较为抽象的事件写活了很不容易,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通讯切入口。选得恰当,才便于讲道理。特别是事件通讯,必须要通过“人”来反映,围绕“人”做文章,通过人的活动、思想展现事实。因而,通讯一般地带有情感色彩,这也正是通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深入实际深入现场──从“羊城晚报”一篇新闻素描上头条说起暨南大学新闻系教授程天敏面对来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线的欢蹦乱跳的新鲜事实的新闻消息成了凤毛麟角的状况,笔者欣喜地读到《羊城晚报》1997年6月2日头版头条位置刊出的新闻素描《柯受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