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动态     
无锡师范四百名本届毕业生全部服从国家的统一分配,其中有一百五十名分配到苏北扬州、淮阴、徐州三个专区去做农村小学教师。阜宁县初级师范本届毕业生九十一名在毕业前也向领导上表示决心,积极要求到农村去,到单班小学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无锡师范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前,经过统一分配的教育後,对目前农村迫切需要文化的情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农村的美好前途更大大地鼓舞了年青的同学们,所以当学校行政号召同学到苏北去时,他们热烈地响应了这个号召。“我们不愿  相似文献   

2.
南京晓庄师范八五届毕业生张桂英(女),王晓峰(男)主动要求到南京六合县八百乡马山小学创办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班,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得到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等单位的支持。四月初举行了命名仪式。政府和教育部门表扬他们自愿从城市到山区,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献身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教育事业,特拨给两千余元建设学校。这两位青年教师在晓庄师范上学时,受到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熏  相似文献   

3.
我省幼儿师范学校和幼师职业班的二千五百余名应届毕业生肩负着人民的希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了。快做母亲的人,喜悦中又有点担心,快当幼儿教师的年轻姑娘,心情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前夕,在想什么?本刊发表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部分应届毕业生的一组笔谈。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未来教师纯真的心灵,宏大的抱负。我们热烈祝贺姑娘们走上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4.
中师生活回忆一九五九年六月底的一天,学校召开毕业生大会,校长进行毕业分配动员,提出了分配方案。接下来,人人写申请书、保证书,坚决要求到边远山区去当人民的小学教师,为发展山区的小学教育事业贡献青春。过了几天,分配名单宣布了,可没有提到我分配在哪个县。我一方面为同学们有献身的地方面高兴,一方面又为自己尚未确定分配地方而迷茫。几个要好的同学围上来说:“你愁啥?我们这些破铜烂铁都分了,你这样的高材生,肯定分到文教局,或者分到中学里去啰!”不过,我对自己的未来是考虑过的,要么到山区,我是大山抚育大的,回到大山的怀抱,去培养大山的子孙;要么到城市,那儿的教育基础好,少年儿童热烈地追求读书与文化,迫切需要更  相似文献   

5.
全社会关注:中学毕业生不愿报考师范,师范毕业生不愿到中小学去任教。那么,已经被分配到中小学工作的青年教师是以怎样的态度工作的呢? S县实验小学是全县唯一的一所重点小学,它可视为该县小学教育的窗口。青年教师占校教师总数的一半,逐一调查每一青年教师工作情况便可知;95%的青年教师想改行,其中男性占98%,但明显地“跳槽”者很少见(绝大多数被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湖北省麻城市探索农村小学教师的补充机制,每年定向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到麻城师范学习,学习期满后到农村校任教;在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中,把在农村校工作的经历作为基本条件……这一系列“组合拳”提升了农村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日前,罗田县针对小学师资老龄化极其严重的现状,县委决定从今年起,连续两年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招收50至100名到理工中专师范班学习,学习期满成绩考核合格,将90%的毕业生补充到农村缺编小学和教师老龄化严重的小学任教,解决教师的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985年6月4日,我校校长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有关规定。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项教育试验和毕业生分配工作的一项改革措施,其主要内容就是对已被我校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如自愿到生产设计单位、到基层或边远地区参加工作锻炼,可先参加毕业分配,学校保留其研究生入学资格二至五年。当年  相似文献   

9.
从曾经的一个瘦弱羞涩的农村青年教师到今天蜚声国内的教育思想大家,芮火才走过了一条简单而朴实的教育人生之路。1981年,19岁的他从江苏省丹阳师范毕业分配到溧阳县前马乡最穷的完小——潘家小学,开始了教师生涯;  相似文献   

10.
一、县域内教育的不均衡现象1.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之间的不均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苏北农村中小学大量地使用了民办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近几年这些教师相继退休,而应届师范毕业生大多不愿意到农村中小学校工作,加之孔雀东南飞,这些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相当缺乏。仅以睢宁县凌北中学为例,1997—2004年间,学生一直持续在2000人以上,班生额大多在70—90之间,而学校在编教师仅40余人,其余40  相似文献   

11.
进入毕业阶段的大学生,考虑较多的是毕业分配的去向问题。毕业生分配态度的形成,除了内在因素外,还受着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各高等学校对毕业生教育工作逐步加强,在毕业教育方法、内容上有所改进,对纠正毕业生分配中的不正之风从上至下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在抓好这些工作的同时,不少学校却忽视了家长对毕业生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农村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一大难题。解决学生辍学问题真的那么难吗?笔者曾亲历这样一件小事,发人深思。2002年初中毕业生分流前夕,感觉升学无望的学生接连辍学,进入私营企业打工。学校教师组成工作小组,到各村挨家挨户家访,劝学生回校完成学业。家长对我们的工作很不支持。你跟他说学习对孩子以后发展有好处,他说反正学习不好考学无望,再多学也不见得有多大好处,不如早点回家挣钱。你给他讲法律,他说是孩子自己不愿意去上学的,我也没办法。五六天下来,回校学生寥寥无几,有些家里我们去了四五趟,毫不…  相似文献   

13.
如今,如果你到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农村走一走,就会发现,不少村庄小学的牌子不见了。过去的小学校舍,有的改办成了幼儿园,有的办成了农民业余技术学校,有的成了教师宿舍。 这些小学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经过学校布局调整,小学变“大”了,农民的子女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每天坐着汽车到多种功能室装备齐全、有鲜花绿地的“大”学校里去读书了。   农村小学面貌这历史性的巨变,得益于教育工作的决策者们“优先发展”的战略眼光,也凝聚着社会各界群众尊师重教的心血和汗水。   算了一本细账 东营是座年轻的城市,地方农村…  相似文献   

14.
我省幼儿师范学校和幼师职业班的二千五百余名应屆毕业生肩负着人民的希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了。快做母亲的人,喜悦中又有点担心,快当幼儿教师的年轻姑娘,心情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前夕,在想什么?本刊发表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部分应届毕业生的一组笔谈。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未来教师纯真的心灵,宏大的抱负。我们热烈祝贺姑娘们走上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15.
1月29日,湖南省教育厅专门为2013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湖南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举办了专场供需见面会.来自省教育厅的材料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省共下达各类公费定向师范生招生计划20741名(其中2012年 4290名),实际录取19202人(其中2012年 4076人).2011年,首届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共981人已全部补充到乡镇以下的农村小学任教;2012届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共2230人,目前已绝大部分补充到县或乡镇以下农村小学任教.这些教育新兵们在农村工作、生活得好吗?本刊推出专题调查,多角度呈现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以求推进免费师范生政策的逐步完善、落实,让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安心从教、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淮安市于2011年7月创建了我们这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建校以来,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连续三年招聘师范应届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大量新教师的加盟,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一年夏,晓庄师范学生杨瑞清、李亮在毕业前夕向校领导递交了一份“志愿书”,要求到农村去试办一所行知实验小学。根据一九八○年十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继承和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探索一条改革农村教育的路子,他俩在市、县教育部门的关怀支持下,一起被分到了江浦县建设公社五里小学。五里小学是一所大队小学,有五个班级,房子破旧,桌椅残缺,有的教师不安心教书,教学质量上不去。大队领导和家长们对这所学校渐渐失去了信心。有些家长自找门路,把孩子转到较远的地方去上学。听说即将分来两个师范生,人们有些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面临严峻挑战。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解决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由于受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编制、培训机会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师范类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通过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师范本科生计划"和"师范类毕业生农村从教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可以有效缓解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压力,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教育已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农村教育的现状却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一些主要问题是: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师资水平较低,师资队伍不稳定,特别在农村小学,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其原因除与各类学校有共同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①社会对小学教师的偏见,影响了中师学生。许多中师学生认为小学教师社会地位低,矮人一等,工资“含金量”少,清水之地,食宿和户口难以解决,因此许多毕业生,虽然来自农村,却不能正确认识农村,认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向往城市,看不到农村教育有着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②许多毕业分配到农村的中师毕业生,不安心于小学教育,想办法跳往初中,这样做即可以减工作量,也有机会脱产深造,住房和其他福利待遇也容易解决。③许多毕业生的知识储备与农村教育的特殊方式不太相适,自觉难以充分发挥才能,因而弃教育从政从商。  相似文献   

20.
为逐步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决定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今后5年,每年将招收2到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特岗计划”的招聘对象和条件要求是: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参加过“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