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0年代散文的主体人格形象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作为直接抒写主体感受的艺术,其主要特点是主体感受的形象表现。90年代的散文的主体人格形象主要表现为真诚及个性的回归、“自我”的核心地位、超越“自我”的本质意义以及对主体人格形象的审美趋向的求索  相似文献   

2.
散文作为直接抒写主体感受的艺术,其感人魅力在于作者独立人格形象的显现.主体人格形象既是散文的审美核心,也是散文获得精神力量的源泉.新时期新疆散文的兴盛,正得益于作家对主体人格形象多维性与立体性的自觉艺术追求.本文从散文发展的角度,以新疆作家独特的"现代移民"身份背景与矛盾复杂的创作心态为视角,论述了人文环境、地缘环境和作家精神气质对建构新时期新疆散文主体人格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主体属性特征 抒情诗的主体属性特征,是自我性和非我性的张力效应。 抒情诗所表达的主体情思,应该具有个性的自我特征,排除了“自我”,诗情会虚假,也无法叩动人心。抒情诗的自我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情诗不应把实在的外部世界作为自己的直接反映对象,而应把自我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媒介——诗人在生活中搜集、感受的对象中倾注主观内容,反映诗人对外部世界的内心观照和感受;二是抒情诗也不应表现诗人对外部动  相似文献   

4.
嵇康的人格重在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自觉意识,他把人与人生作为审美的对象,将人生审美化、艺术化了,审美人格构成他主体人格的第一个层面;他崇尚自然、具有反抗意味的放达通脱、任性任情的个性构成他主体人格的自由层面;他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既有道家的玄远、自然的理想色彩,又有亲切的人间气息,他以现实人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人格,使玄学精神有了可实践性。嵇康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与“艺术的自觉”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对“自我”的认识是建立在道德主体及其道德体系和规范的符我人格的实现;其次还要求将仁爱之心外推,强调在社会集体的土壤中获得自我完善。因此,儒家合之上的,认为“自我”的本质是仁,首先是对己之德的要求,即修身,通过自我修养去追求理想自的“自我”是作为一种过程而存在的,表现为道德自我的造就过程以及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性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自然人格、社会人格、文化人格。在不同个体那里,构成人格的三个部分的具体内涵及表现方式有着较大差异,因而对应性地呈现出不同的外在人格形象。就欧阳修而言,其自然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是“情痴”,其社会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是“太守”,其文化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则是“醉翁”。正是“情痴”“太守”“醉翁”三者的融合,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欧阳修。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在“自叙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主人公形象。在描写方式上,郁达夫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去描写、表现人物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在事件的叙述中作坦率的自我解剖,以抒情的方式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着重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抒发人物的真实感受,描绘出一部人物的“情绪史”,使小说成为主人公自我情绪、灵魂奥秘的自白书。  相似文献   

8.
唐利平 《贵州教育》2010,(12):18-20
“自我”是当代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人格的核心要素,它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其他心理因素和人的行为,研究表明,自我价值感又是“自我”的核心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人的人格走向和心理健康程度。  相似文献   

9.
主体意识是人的主体价值及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指作为大学教育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对自身主体角色、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其主体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其主观意识中的反映,集中地表现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本质是一种社会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发挥主体的作用。自觉地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激发主体的内在潜力:培育和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才能使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能力,引导其“学会学习”、主动成才是当代全新的教育观;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有利于提高其修养和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10.
“自我意识”是个体自己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个体自身人格的核心,对“自我”的一切具有认识、体验及调控的功能。幼儿在3~6岁期间是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积极关注的态度与无条件接纳的方法,引导幼儿充分表现自我,引导幼儿做出适宜的自我评价,从而实现幼儿做最好的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