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不少教师都会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仅以单一的答案评判学习和教学情况,并不能真正发挥课后作业的评价反馈作用。如何利用作业评价学生、改进教学,如何解决学生反馈作业中反馈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探讨。一、历史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一)课后作业的设计明确评价目标是实施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在教学中发现初中学生抄作业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屡禁不止,甚至有蔓延的趋势。面对学生抄作业的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反思?在教学中提倡"主动学习,快乐教育",建立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做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学生抄作业的现象肯定会慢慢减少。  相似文献   

3.
陈梅 《成才之路》2010,(36):27-28
作业作为教学掌握的一个环节,历来都会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数学教师的重视。但这么多年来,我们的作业是怎样布置、完成、批改和反馈的呢?大多数教师都是讲完新课后在课本上留几道或在资料书上抄几道有针对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课后以书面的形式完成上交。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学生上课埋头于参考书,一旦老师提问就手忙脚乱地翻书找答案,而不是自己用脑思考.回答问题往往答非所问;课后作业抄答案,反正练习题解几乎都可以从参考书中找到,结果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完全成了学生的“答案宝库”。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后果也就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许多教师将参考书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学生上课埋头于参考书,一旦老师提问就手忙脚乱地翻书找答案,而不是自己用脑思考.回答问题往往答非所问;课后作业抄答案,反正练习题解几乎都可以从参考书中找到,结果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完全成了学生的“答案宝库”。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后果也就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许多教师将参考书  相似文献   

6.
别文玲 《宁夏教育》2010,(7):113-114
据调查,有70%的学生将语文作业放在所有作业的最后去做,有90%的学生认为语文作业不如数理化的演算、推导有意思,而抄课文,抄字词,抄课后简答题之类的作业是浪费时间,意义不大。他们甚至将不布置语文作业、不写作文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以上种种的确有些让语文教师尴尬,但却提醒我们:必须要改变布置作业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上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师就课后问题让大家思考,很多学生立即打开手中五花八门的"讲析"、"详解"、"学习宝典"等资料,不让看偷看,甚至有"认真"的学生提前抄好了答案;若让大家思考资料中没有答案的问题,则学生不是一副与我无关的姿态,就是做好记录"标准答案"的准备;收缴学生作业检查,更多的学生答案雷同,而且"标准"。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业成了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头号问题。传统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把作业局限在一抄(抄生字)、二答(答课后问题)、三背(背课文)、四写(写脱离实际的命题作文)这一固定的模式中。或死抄硬背,机械枯燥,或随意盲目,撩深挖浅……导致作业乏味缺少情趣,增加学生的负担。[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施广涛 《考试周刊》2014,(97):50-50
<正>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入,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课后作业",其状况却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还过多地拘泥于课堂和课本,形式和内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因此,为了改变机械、单一的课后作业,必须将课后作业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生活,实现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生活化,从而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作业负担,减轻学生硬性统一的作业负担,减轻学生作业的  相似文献   

10.
一忌"简单交代".临下课,教师简简单单交代几句:"这节课的练习是课后第×题"或者"看看课后思考题……"凡此种种,既无明确要求,也不作必要指点,叫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练才好.即使练了也只是无的放矢,草草了之.课后练习题在完成教学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未能占有一席之地.二忌"和盘托出".为了应付统考,教师不管学生懂不懂,一律把"标准"答案抄给学生,让学生"依着葫芦画瓢",死抄死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禁锢了儿童的思维,影  相似文献   

11.
抄袭害了谁     
正背景进入初二阶段,我发现班上学生抄作业的现象增多了。开始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作为教师,我发现一对教育一对,发现一批教育一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抄来的作业交给老师批改,对你学习没有帮助,对老师了解大家学习情况也不利!"教育归教育,后来,竟有学生发展到上网寻求答案,甚至抄到某QQ空间,还认为"只要是学生都会做的事,没什  相似文献   

12.
徐晶晶 《考试周刊》2013,(11):147-14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历史习题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历史习题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研究。但目前绝大多数学生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现成的答案,抄答案、背答案已成为中学生解答历史习题的主要步骤。本文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角度来探讨历史习题的解答,并将自我调节学习的基本原理作为历史习题解答策略的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英语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思想。然而原本作为课堂教学有益补充与有效延伸的课后作业却成了"鸡肋",因为在大多数教师眼里,作业只是巩固课内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手段,所以在布置作业时存在繁重、呆板、千篇一律的现象,根本不去考虑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使课后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咖啡伴侣"正是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
雷婷 《江西教育》2022,(3):72-73
众所周知,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提出,除了要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合作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然而,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封闭、僵化,忽视学生的情感,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抄一抄,背一背,练一练"这样千篇一律的作业,会束缚学生...  相似文献   

15.
黄新宁 《天津教育》2022,(3):186-188
<正>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课后习题的使用。很多教师将课后习题作为课后的辅助教学,且没有拿出教学时间认真为学生讲解,还有的教师选择性地将课后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这种心理上的忽视以及对课后习题的不充分利用,不仅违背了统编版教材设计的初衷,而且阻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化推进,小学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很多学校不会在课后布置书面作业供学生回家完成。在这种政策影响下,大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只能依托家长配合,让家长起到监督管理,不会真正实际布置教材课后习题。  相似文献   

16.
在德育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还是测验考试,教师对问题本身都有期待的答案或答案域,即期待答案,当学生给出的答案超出了这一范围,就称之为非期待答案。其中合理性的非期待答案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与期待答案相近的非期待答案,另一种是超越了期待答案水平的非期待答案。合理性非期待答案往往具备极高的教育价值。教师需要准确判断合理性非期待答案并即时给予肯定,同时努力创设启发性、支持性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不断给出高水平的合理性非期待答案,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和升华合理性非期待答案。这样不仅有助于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抄袭,一定是学生的错吗 似乎从有作业以来,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就已经存在,而且形式多种多样:有在早晨到校抄袭的,有在课间10分钟抄袭的,有在中午教室里抄袭的,有找样题抄答案的,甚至还有请同学代做作业的,现在甚至发展到利用互联网抄袭作业了。这一现象不能不重视,也不能放任不管。问及学生为什么抄作业,无外乎这几点:不会做、懒得做、做不完、忘记做……从学生的回答中,其实不难发现造成学生抄作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外界的客观原因。无论什么原因,抄袭作业终归是一件让老师、家长不愉快的事情,而且大有“除之而后快”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已成为时代和国民对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教师应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心理学认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来自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为此,教师应打破旧框框,改革旧模式,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语文作业为例,多年来,教师们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巩固再巩固,语文作业局限在一抄(抄生字词)、二答(答课后问题)、三背诵(背指定篇目),外加令人头疼的命题作文这种单一、枯燥的模式之中。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课内作业完成较好,课后或家庭作业完成较差的现象。怎样督促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完成作业,并提高作业质量,是各科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有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 进入初二阶段,我发现班上学生抄作业的现象增多了。开始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作为教师,我发现一对教育一对,发现一批教育一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抄来的作业交给老师批改,对你学习没有帮助,对老师了解大家学习情况也不利!”教育归教育,后来,竟有学生发展到上网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