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受支玉恒     
第一次听支玉恒老师的课是在1996年,印象中,清新明快是支老师教学的基调,淡雅平实是支老师教学的主要特色。时隔十年又一次亲临现场聆听支老师的课,这种感觉更加清晰了。坐在能容纳几千人的礼堂里,听支老师上语文课,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如果硬是要用一种美来形容它,那么,这种美是没有矫柔造作的简单朴实的美,仿佛是一首歌,歌声里没有太多的修饰,那声音完全是支老师自己的声音;又仿佛是一幅画,画面上没有过分的渲染,那色调完全是支老师自己的色调。说支老师的教学清新明快,是因为他的教学流程格外的清晰而教学方法异常灵活。听支老师上课…  相似文献   

2.
注重感觉     
喜欢星星,喜欢张柏芝的《星语心愿》。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便深深地喜欢上了它的旋律,它的感觉。伴着张柏芝那略带沙哑的声音。总会让人产生淡淡的哀伤。我喜欢这种感觉,它就像一滴眼泪,滴入了我的心河。我很自然地闭上了眼睛,好像隐隐约约看到了一种充满雾气、朦朦胧胧的色彩。我被这种感觉吸引着,陶醉着,它就仿佛是黑夜里的点点星光,又仿佛是星星在耳畔絮语。十分喜欢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3.
新学期第一次见到张老师,我和同学们有一种共同的感觉:这个老师很严厉,得小心。你看,那古板的发型、黑色的镜框、整洁的制服,还有那没有一丝笑容的面孔和冷冰冰的口气……想想都让人敬畏三分。但实话实说,张老师上起课来可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滔滔不绝、旁征博引。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典故一个接着一个,一堂课讲下来,大家都觉得还没有听够。连我这个不喜欢语文的人,也逐渐喜欢听他讲的课了,而且我还多次在课上受到他的表扬。  相似文献   

4.
审美与通心     
耿聪 《河北教育》2006,(9):47-47
记得第一次课上许老师让我们写下自己最快乐的一次体验。我写的是自己和母亲的一坎深谈。因为那一次,心灵的沟通让我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愉快和安心。当时写完后还有些迷惑和不安,因为觉得这似乎与审美并无关系,怀疑自己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第二次课上,老师便让我把自己的那次体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之后许老师,总结了大家的体验,我们中间有35人写到了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到的愉悦,而另外的32人则写了在大自然中体会到的美感,进而得出结论:通心就是美。我顿觉豁然开朗,之前的疑虑一扫而光。原来美的范畴可以如此广袤,不仅自然界中的美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和沟通所带来的快乐同样是美感。正如罗杰斯所说过的:“当我与来访者通心时,仿佛听到了来自天堂的美妙的音乐。”  相似文献   

5.
蒋蓉 《师道》2006,(11):30-31
来自山西的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在公开课上,带领本市伍家区实验小学一群三年级的孩子,仿佛是沐浴着溶溶秋月,静静地走着,走着。我的心变得清净无染,梦幻般的安谧之美弥漫心间,只有那弯曲延伸的乡间小路才提示着自我的存在。支老师课前没有接触学生,第一次把这篇纯情纯美的课文带  相似文献   

6.
许多老师都喜欢听名师上课,因为他们的课堂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享受.但是听完课后,许多老师却又"望课兴叹",因为把他们的教学设计及流程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一试,不但那生动的动态生成没有了,连学生的高兴劲没有了,教师的话语似乎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即使听了很多课,可自己教学的提升依然不明显.于是,许多老师抱怨:"听课不实际,对咱们没有多大的用处."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听课为自己服务,提高自己的课堂实效呢?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 ,又一次在顺德欣赏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上精彩的语文阅读教学示范课。在这节课上 ,支老师将“读”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指导学生读的娴熟的技巧真是炉火纯青 ,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的以读为本 ,读中求悟的根本精神。一、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在《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学中 ,支老师的教法没有什么花架子 ,整个教学过程把指导“读”贯穿始终 ,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第一遍读 ,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自由读的基础上 ,老师让学生谈读书后的感觉 ,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8.
乡村蛙鸣     
你听,那声音多美!以鼓点式的节奏敲击我的心房,收放自如而又不染一丝尘埃;你听,那声音多美!以抒情诗的格律牵动我的思绪,音韵温婉却没有半点虚情。  相似文献   

9.
新学期第一次见到张老师。我和同学们有一种共同的感觉:这个老师很严厉,得小心。你看,那古板的发型、黑色的镜框、整洁的制服,还有那没有一丝笑容的面孔和冷冰冰的口气……想想都让人敬畏三分。但实话实说,张老师上起课来可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滔滔不绝、旁征博引。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典故一个接着一个,一堂课讲下来,大家都觉得还没有听够。连我这个不喜欢语文的人。  相似文献   

10.
据说,在一些语文老师中流传着一句话:“听课要听李镇西。”我没有听过镇西的课,是一大憾事;但是从这些教学实录里,我仍然不难感受到镇西在课堂上那份挥洒自如的从容,那些灵光一闪的机智和幽默。听这样的课,确实是一种艺术享受!我想,很多语文教师都把能够听到镇西的课视为幸事,不是没有原因的。——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李镇西的课与李镇西的文字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似乎很难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我的直感是,李镇西的课是他自己的课,是他的心灵、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对课文的理解、他对生活的认…  相似文献   

11.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在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那间简朴而窄小的会议室里,支老师领着一群三年级的孩子,在溶溶秋月下静静地走着,走着。整整80分钟,我的心清净无染,月亮的清辉洒向在座的每个人心里,梦幻般的静谧之美弥漫心间,仿佛只有那间或闪动的银白水波和蜿蜒的乡间小路在提示着自我的存在。支老师课前没有接触学生,并且是第一次在三年级上这篇意境深邃的课文。神奇的大手让月亮升起来师:要想走月亮,先得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把课题读读?(生读,声音响亮,语速快)师:这不是月亮升起…  相似文献   

12.
许多老师都喜欢听名师上课,因为他们的课堂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享受。但是听完课后,许多老师却又“望课兴叹”,因为把他们的教学设计及流程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一试,不但那生动的动态生成没有了,连学生的高兴劲没有了,教师的话语似乎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即使听了很多课,可自己教学的提升依然不明显。于是,许多老师抱怨:“听课不实际,对咱们没有多大的用处。”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听课为自己服务,提高自己的课堂实效呢?一、把握整体,寻找理念支撑点之所以特级教师能让课堂精彩纷呈,学生跃跃欲试,不仅仅是基于教者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他有一…  相似文献   

13.
回家     
在异乡求学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受。熙熙攘攘的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一句乡音,或是偶然瞥见自己熟悉的民族服装,我都会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我会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那么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有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  相似文献   

14.
,  自从当了老师,连我自己都惊讶于自己的变化: 我变得爱笑了。我的课堂上,几乎没有听不到笑声的,除非是公开课那是因为师生都紧张的缘故。所以,对于上课,我的感觉从来都是轻松自如。经常听到有的学生反映,说某某老师上课太严肃,没见他笑过。这样的老师有没有呢﹖我还真遇到过一位—— —我上初中时的一位几何老师。他只教了我们一年。这一年中,我的确未见他笑过,学生们都怕他。不久前在一所中学听课,上的是英语课。那位老师的讲课不能说不熟,有板有眼的,就是太呆了。那副表情,让我们看了都怵,学生谁还敢发言呢﹖ 所以听那节课就像是…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我听了语文名师贾志敏、支玉恒、靳家彦、于永正与其四位弟子同讲一篇文的课后,深有感触,觉得当今新课改的语文课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反思一没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课也同样精彩。在新课改中,特别是出课时有一种共同的现象,凡课必有课件,好像课件就是新课改课堂的标签,离了多媒体就没法上课。以前,我也总感觉有课件的课比无课件的课要生动精彩。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特别是听了贾志敏老师讲的《九寨沟》那节课后,感觉最强烈。那节课,贾老师没有使用任何课件,上课时就拿着一支粉笔,随着讲课的节奏,随时板书、随时画。在他的板…  相似文献   

16.
一次,听一节观摩课《第一次抱母亲》,我们都能感觉到授课老师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亲和力极强,课上得行云流水一般自如,又有着一唱三叹的回环之美。快下课时,老师问学生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有的回答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有的回答自己情感上的升华。不料,一位学生突然答道“:今天我有点感觉了。”那一刻,老师愣住了,我们也愣住了,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公开课上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我们已经习惯了他们对老师的溢美之辞,习惯了他们用一些充满激情的演说般的语句来为一节课续上一个美丽的“豹尾”,习惯了他们的“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7.
近日.我有幸听了支玉恒老师执教的《重谷的小象》一课.真像畅饮了杯酵香的浓茶。支老师的课耐人寻味.令人深思。其教学设计独树一帜,别出心裁,尤其是他那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自习课上,洛霖总是听到耳边有“咯吱咯吱”的声音。很奇怪,他竖起耳朵仔细听,那声音就消失了。他埋下头去那声音又会响起,好几次,他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幻听。洛霖的外公年纪大了,总说他的耳朵里开着一列火车。洛霖曾经闭着眼睛想象着耳朵里开过一列火车的情景。那种轰轰隆隆的感觉的确是很震撼又让人难受的。可,他的耳朵里怎么就落了一只老鼠呢?几次三番,洛霖终于弄清了声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储兆凤 《文教资料》2005,(22):97-98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大家风范的教学风格,特具魁力的教学艺术早有耳闻,近日有幸目睹了他亲自执教《匆匆》一课,课虽了,但支老师那似慈父,如良师,似朋友,如向导的教者形象深印在我脑海里。课堂上洋溢的浓浓真情久久回荡在我心田。支老师课上的学生像小鸟一样欢快,处处闪现着智慧,处处充满着灵气,处处涌动着激情。他们静静地听,静静地想,静静地写,学的是那么活泼,那  相似文献   

20.
有幸在“2006运河之声——全国多种风格与流派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会”上欣赏了薛法根老师风采独具的“公开的家常课”,终生难忘:没有多媒体,没有激昂的演讲式导语,没有一浪又一浪的掌声……一本书,一根粉笔,一支笔,师生的“道具”如此简单,但课堂上书声琅琅,发言精彩,品读有味,练笔扎实——浓郁的“语文味”扑面而来!薛老师和蔼可亲,语速不急不缓,让第一次见到他的我油然而生“陌生的熟悉人”的奇妙感觉。课品如人,他的课堂上弥漫着一种神奇的“宁静场”,令学生和观者的身心无比放松——感到不是在上课,不是在努力地学习语文,而是在呼吸着语文,在生活着语文,在语文中生活。课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自然,这不正是课堂的最高境界吗?如同那节课上一位学生对同学读书的评价“:他读书的声音一直在高潮中!”高潮是短暂的,宁静是永恒的。平实,朴素,大巧若拙——我以为,这就是薛老师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