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富春的经济思想内容丰富,但最具特色之处是他的经济思想中蕴含着生态观、科技观和方法论:经济建设必须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科技、尊重人才;经济建设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作为指导思想,尊重客观规律。研究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任务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成效就要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生态制度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内涵。生态伦理制度建设,需要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推进生态道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生态经济激励制度;明确政府环境责任制度;完善人口增长适宜增长制度;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等。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牧区经济在草场建设、畜业建设、畜产品流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应对畜牧业经济进行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兴牧;健全服务机制,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加强宣传教育,加大人力资源投资。  相似文献   

5.
青海作为生态文明先行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对于全国乃至东南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因此,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增强民众忧患意识,强化生态文化,以建立健全科学决策评价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权衡利弊的选择性制度和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等为前提,以“以德治理”为补充,搭建科技集成创新平台,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研合作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创新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以绿色引领经济和可持续性社会发展为目标,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调整思维。要树立全程优化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整体优化、系统设计,并注重过程控制。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前提,强化忧患意识,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有法治意识,在依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思维的指导下,努力营造法治氛围,强化产业控制,同时改革政绩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0):118-120,130
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生态城市作为人类理想的人居环境,应当更明确、更全面地体现城市以人为本的本质;应当注重城市的和谐发展、理性发展、全面发展、高效发展、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强化生态意识;科学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和蓝图;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生态城市建设的综合研究、综合决策、综合实施和综合管理机制;大力发展和推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平衡协调;重视区域城乡合作,促进生态经济共赢。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新时期我国提出的又一伟大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科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撑.在剖析绿色科技支撑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构建绿色科技支撑体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绿色科技支撑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具体途径,旨在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低碳"视域下学生树立文明生态观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适应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学生文明生态观应该包括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主体平等的生态伦理观,人文关注与创新精神并重的生态科技观,厉行节约、绿色健康的生态消费观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政治观等多方面内涵。构建学生文明生态观必须加强生态理论、生态形势和生态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念,强化学生生态责任意识,规范学生的生态行为。  相似文献   

10.
<正> 云南农业大学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及党的科技方针为指导,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云南经济建设"以及教学、科研、推广、扶贫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近年来在增强科技储备,提供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发展,强化科技为社会服务,以及深入探索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以"态""势"、重叠和扩充为主要表征的生态位理论蕴含着高职院校从定位、整合到互惠共生的内生性规律。借鉴生态位理论是对高职院校新时期发展的政策、经济和类型转变三重源流的呼应,有助于突破高职院校建设观念强化过度、内外部间联动关联度低和高职院校建设与区域发展的生态位失衡的困厄。基于此,高职院校建设的脱困之道在于强化自由度:彰显自我特色的建设生态位;增强共生感:建设互惠共生的院校间生态环境;协调自由与共生:促进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然而,在城市化发展突飞猛进的当代社会,市民的日常生活却常常深陷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诸多现实困境。引导与规范城市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型可为上述困境的缓解提供路径。即完善城市管理制度,硬化市民低碳生活的制度建设;创新低碳科学技术,强化市民低碳生活的科技支撑;保护城市生态人文环境,加强市民低碳生活的环境建设;实施低碳经济模式,推进市民低碳生活的经济建设;倡导低碳绿色消费,构建市民低碳生活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导向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保障。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强化生态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立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引导公众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行为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城郊型县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应以集中城市化为核心,重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应推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农村新型工业化,强化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以消除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为推手,推动农村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人口与社会一体化;以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相协调为原则,推动县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实现城郊型县域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河南科技学院建设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际,提出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与建设方案,论述了在建立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强化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思路与具体做法,最后总结了河南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特色。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摆在了同等重要的高度,充分显示了生态环境因素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因此,研究生态环境制约当代中国发展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制度;合理创新利用科技等途径,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提出要从依靠科技与创新,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技术保障、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开展国际合作三个方面来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我校所在的社区是全省的生态示范村,学校被评为白云区绿化先进单位、区一级学校。在开展创建广州市绿色学校的活动中,我们提升创建活动的层次,通过强化师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来建设生态校园文化。学校的生态文化建设是多方面的,包括认知文化建设:对师生进行生态哲学、生态科学和生态美学的教育,普及生态知识,强化生态意识,培育生态理念,推进生态文明;物态文化建设: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使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上档次;心态文化建设:引导和促进师生转变观念,倡导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等等。学校生态文化建设,在宏观上要逐步…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深圳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提高科技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更高水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中心。主要做法强化创新政策优势深圳制定了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先后出台自主创新"33条"、创  相似文献   

20.
科研平台具有支撑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作用.西部地区非中心城市本科高校在科研平台建设中存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难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层次人才缺乏,团队建设基础不牢;经费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整合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教研分离,育人功能发挥不明显等问题.西部地区非中心城市本科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应坚持需求导向,强化科研平台规划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科研平台团队建设;坚持规则导向,强化科研平台科学管理;坚持创新导向,强化科研平台成果转化;坚持育人导向,强化科教、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