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杨倩倩  刘宪  马德章 《科研管理》2020,41(7):258-261
 作为2014年新推出的一项科研评价指数,自然指数能通过文章计量数和分数式计量数两个指标数据反映出国家、地区、科研机构和大学等高水平论文的产出能力、创新趋势、创新能力、优势学科和合作潜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高校科研能力的方法。自然指数以12个月为统计时长,定期更新,对被评价机构在82种顶级自然科学类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型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评价体系需要监测十年的论文数据相比,自然指数的排名更能反映出被评价机构在短期内的科研产出情况,能更客观公正的评价新建高校科研产出的情况。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建校未满十年,ESI数据与其他老牌高校还有一定差距,但从自然指数数据显示,该校高水平论文一直在飞速增长,上升势头非常明显,2018年已跃居内地高校第27位,深圳地区首位。数据还表明该校与海外大学的科研合作十分密切,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以外部合作为主,其优势学科为化学和物理学科,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环境科学相对比较薄弱,学科发展水平较不均衡。同样,自然指数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学者的贡献程度没有区分,默认每位作者的贡献相等;统计的是论文数量和分数式计量的总量,没有以个人平均产出作为衡量标准等。随着自然指数的推广,入选自然指数统计源的各期刊,极有可能被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评价中赋予更高的权重,也会成为科研工作者投稿时选择顶级期刊的一个标准。自然指数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评价了高校的科研产出情况,为今后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h指数视角的高校学术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Hirsch提出的h指数是评价研究人员科研产出的新指标,也可应用于高校学术水平评价.通过以Scopus为数据源,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为高校样本来源,测算高校h指数,并进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h指数在高校学术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h指数视角,审视中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单承伟  王红  张苏  杨毓丽 《现代情报》2015,35(11):171-177
目前很多学者利用RSI,AI,RCR,Specialization Intensity Index等指数从论文数量,引用次数,篇均引文量等指标分析某一研究国家(机构)学科排名情况。本文通过对学科科研绩效评估指数的文献回顾,分析了RSI,AI,RCR,Specialization Intensity Index等学科绩效评价指数的适用性和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在开展影响力评价时,学科绩效评估不应仅仅是单一指标的比较,还应该遵循坚持同类相比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使用SciVal科研管理分析平台数据,以世界四大一流湾区的高水平大学集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科研产出数量、科研产出影响力、产学合作占比、学科发展特点和科研合作形式等多维度评价指标,比较分析其基础科研生产力发展状况,挖掘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的优势与劣势学科,分析科研合作形式对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Nature Index对科技创新评价的意义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综合分析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PG)提出的"自然指数(NI)",为我国科技期刊评价提供借鉴。【方法】基于NI统计数据及方法,重点对其加权分数式计量(WFC)的年变化率、数据排名和学科对比等进行分析。【结果】发展中国家科研创新产出增幅最大、美国和中国科学院分别为科研创新产出最多的国家和研究机构、WFC排名前六的国家和科研机构具学科发展差异性、亚洲主要国家以国内合作为主。【结论】NI从全新视角对比分析各国家/地区和科研机构/大学的创新趋势、创新能力、优势学科和合作潜力等,发现NI仅考虑论文发表期刊和大学科发展方向、自然子刊占比过大、大型科研机构占优势、缺乏论文评价和学者贡献程度等,对真正的科研创新质量尚缺乏检验。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了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指数和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强度评估方法。考察评估和比较分析了2008年度中国与其他五大科技强国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指数,自然科学20个学科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指数分布特点,主要分支学科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指数分布特点。对于建立科研投入总体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考察评估科学共同体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强度现状,科研投入的学科分布与主要热点,以及科研投入的重复资助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编委被喻为期刊的“把门人”,其扮演着学术话语权控制者的关键角色。以国际学术期刊编委数量作为学科评价指标,选取计算机学科447本SCI期刊中拥有编委的1573所大学作为评价对象,构建出期刊把门人视角下的计算机学科排名并探讨该排名的特点。研究发现:我国名牌大学在拥有的国际期刊编委数量方面还与国外一流大学存在着一定差距;编委排名与大学学科综合排名、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h指数等单项计量学指标均存在着积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建议编委排名可作为学科综合排名的有益补充,完善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科研绩效评价是高校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全国6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绩效,证实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熵值法2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在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中的适用性,并得出结论:科研绩效差距在不同区域和同一省市校际间均有所体现;投入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配置以及高校产出的恰当衡量是影响高校科研绩效水平的主要因素;高校科研绩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综合实力排名,最后提出完善绩效评估机制、资源配置公平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丽敏  王晴 《现代情报》2017,37(8):154-160
为揭示研究动态和启迪创新,将信息计量学研究引向深入。以《Journal of Informetrics》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等方法,从研究足迹和知识结构两个维度透视国际信息计量学近十年的发展脉络。研究表明:中、美、欧在科研产出上呈“三足鼎立”之势,其中,比利时的天主教鲁汶大学和安特卫普大学以及中国的国立台湾大学的发文量排名前三;德国马普学会的博恩曼是发文最多的顶级专家,且在合作网络中居中心地位;知识基础由h-指数及改进指标、引用测量及优化机制、科学学与科学管理等3个知识集群构成;研究热点包括引文分析、h-指数、影响因子、研究评价(绩效评估)等四大领域。  相似文献   

10.
科研绩效指标排名对高校的影响及有待改进之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科研绩效指标评价基本公正基础之上的高等院校排序,已成为大学评价的热点问题。文章以张玉华研究员为组长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的论文统计排序和以武书连研究员为组长的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大学排名为例,指出科研绩效排名对大学的激励作用,对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提出了2000年中国高样重组后排名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评价体系较为完善,形成了以大学分类、大学认证和大学排名为代表的评价系统。综合分析卡内基分类中"博士点大学"的分类规则、美国大学联合会的入会规则和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排名规则,对我国建立多样化的、独立的、动态竞争的、兼顾规模和质量的社会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Rickety numbers: Volatility of university ranking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most popula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are routinely taken at face value by media and social actors. While these rankings are politically influential, they are sensitive to both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the set of indicators) and the modelling choices made in their construction (e.g., weighting or type of aggregation). A robustness analysis, based on a multi-modelling approach, aims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e inference about the rankings produced in the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nd those produced by the UK'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THES). Conclusions are drawn on the reliability of individual university ranks and on relative country or macro regional performance (e.g., Europe versus USA versus China)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top performing institutions. We find that while university and country level statistical inferences are unsound, the inference on macro regions is more robust. The paper also aims to propose an alternative ranking which is more dependant on the framework than on the methodological choices.  相似文献   

13.
A visual display of the most importan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i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t shows the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scribes the web relationships among universiti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ontinents. The first 1000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rom the Ranking Web of World Universities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link relationships were obtained from Yahoo! Search. Network graphs and geographical maps were built from the search engine dat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nalyse and describe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whole of the network and its no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orld-class university network is constituted from national sub-networks that merge in a central core where the principal universities of each country pull their networks toward international link relationships. The United States dominates the world network, and within Europe the British and the German sub-networks stand out.  相似文献   

14.
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水平科技成果是研究型大学与普通高校的本质区别,本文在对研究型大学内涵和职能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的重要性,从系统和实践的视角构建了科技成果校院二级动态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JCR期刊分区看高校学科与科研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2009年JCR期刊分区报告>,从学科结构角度,对东华大学2004-2008年被SCIE收录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研究,通过对各学科论文产出能力的分析,探讨了东华大学的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同时基于CSCD收录东华大学2004-2008年发文情况,对比该校国际相对优势学科与国内相对优势学科的差异.论文分析结果对于评价高校学科与科研发展,调整并优化学科建设规划具有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16.
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remarkable rise of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 from their initial appearance in the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Shanghai) tables in 2003. The examination of all things rankings, however, has arguably outpaced its conceptual uptake. 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imbalance by reviewing prestige audits as resource management tools and status allocation measures. The paper argues that audit ambition has courted audit failure in both dimensions. The resource management justification underestimates the challenge of devising reliable proxy variables across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ectors, organizational types, and disciplinary/departmental objectives. Evidential data sets are duly recast as data narratives that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and cloud the ordinal clarity aspired to in ranking tables. The status competition approach generates Matthew effects and encourages factor gaming. Positional goods investments are also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wasteful. In either strict (rigid) or relaxed (normed) form, finally, their zero-sum logic fails to account for private and public externalities. The paper closes with an appeal to soft-variable evalu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s as well as to closer scrutiny of the vocabulary informing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17.
潜势学科指某机构未进入ESI引文排名,但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且未来有可能进入ESI引文排名的学科领域。以Web of Science的SCI/SSCI论文数据为基础,结合ESI分类和统计原理,提出了机构潜势学科分析方法。最后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计算了中国农业大学在ESI各学科领域的引文指标,并通过与ESI引文排名的比较分析,对中国农业大学的潜势学科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8.
王楚君  许治  陈丽玉 《科研管理》2020,41(3):183-193
定量分析和衡量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对制定改进策略十分重要。本文基于价值链视角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解为研发创造和价值创造两阶段生产框架,运用网络DEA模型从过程效率视角比较中国28所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整体阶段和分阶段效率。基于此结果,进一步应用基于网络的排序方法比较各研究型大学的转化优势和单个因素对效率的贡献。与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相比,本文提供了一个从系统内部寻求效率改进的方法,并且可直观识别每个阶段以及每个因素的标杆大学,比较每个大学的“独特属性”,为大学管理者提供效率改进信息以及向谁学习经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追踪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变迁轨迹,可以将这个变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期、兴起期和发展期。在不同阶段,大学内纷纷成立了各种跨学科研究组织,以满足社会需求。这种组织变迁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并行的过程。分析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创新,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如何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上,更重要的意义是为美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科研组织模式运行发展探索出一种有效可行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在学科水平评估中引入基本科学指标(ESI)、自然指数(NI)等指标直接影响到我国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效果。通过统一数据统计口径,从国家/地区、科研机构/大学、学科领域等角度比较分析ESI和NI指标的差异,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两者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导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