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达.芬奇密码》作为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深受读者欢迎。作者丹.布朗为这部小说注入了全新的创作理念,尤其融入了诸多晚期后现代主义特征。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由于作者对后现代技巧的运用,使得《达.芬奇密码》成为了一部雅俗共赏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2.
根据丹·布朗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达·芬奇密码》自去年开拍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最近原著小说《达·芬奇密码》又被人以剽窃和侵犯版权罪名告上法庭。这起诉论案将直接影响到原定5月在全球上映的电影版《达·芬奇密码》。但无论,结果怎么样,我们都要先来了解一下关于这部电影风波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3.
江先发 《成长》2007,(9):94-96
看丹·布朗的小说,不论是他的《达·芬奇密码》、《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还是《骗局》,读者都会有一种像在看电影的感觉,无怪乎好莱坞奥斯卡影帝拉塞尔·克罗与大导演朗·霍华德要将《达·芬奇密码》搬上银幕。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丹·布朗有意识地采用了许多电影元素,如蒙太奇、闪回、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宏大的场景等,从而使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化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是文学的核心,文学应为读者服务,适应读者的期待视野。网络穿越小说的点击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首先是作者在创作时与读者交流互动,适应读者的审美期待;其次是作品内容充分考虑了读者的期待心理,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6.
丹·布朗的小说<迭·芬奇密码>,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中,夹杂着大量怪异的符号和密码解读,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和审美体验.在<迭·芬奇密码>中,丹·布朗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解构了圣经,从对男权文化历史进行反思的角度叙述了一个"圣杯"的另类传奇,以"圣杯"被隐藏和被保护的"真相"来反映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制.本文中,笔者尝试从女性神学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姗姗 《海外英语》2014,(5):110-111
该文对姚斯和伊赛尔的接受美学进行研究,发掘了接受美学在翻译理论中的现实价值。通过对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的英译本的分析,研究接受美学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并将具体的理论运用到翻译实例中,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及读者的反应,从而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使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与作品的对话,实现"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的期待视野的主张,为西方文化悬疑小说的汉译带来了启示。《失落的秘符》汉译本翻译策略的分析揭示,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需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水平、审美情趣和习惯性经验,以便最大程度地满足其期待视野。异化与加注并用可满足读者的创新期待,归化策略的运用可满足其定向期待,从而提升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丹·布朗(Dan Brown)是当今美国的畅销书作家,凭借《达·芬奇密码》的热卖一炮而红。作为《达·芬奇密码》前传的《天使与魔鬼》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球创下了销售奇迹。该文从小说《天使与魔鬼》的叙事策略及小说主题的角度进行剖析,解构丹·布朗带有后现代浪漫主义倾向的创作风格。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极大地满足了当前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也为今后小说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姚斯所提出的接受美学角度研究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英文诗集《飞鸟集》。通过对读者视野期待的分析而寻找译者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来实现原文和译文读者的视野融合。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翻译,在满足读者期待视野的同时也提供给读者一些新的超出其期待视野的信息,从而使读者扩展原有的期待视野直至形成新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2.
幻影的重现     
1483年,里奥纳多·达·芬奇为米兰“圣佛郎切斯科”教堂的礼拜堂创作圣坛画《岩间圣母》;1495年,受米兰公爵之请,达·芬奇开始在米兰的圣马利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内的餐厅墙壁上画《最后的晚餐》,历时三年;1503年,达·芬奇完成《蒙娜丽莎》,心爱得从不离身。2003年3月,美国作家丹·布朗发表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连续四十周高居《纽约时报》排行榜榜首;2006年5月19日,电影《达·芬奇密码》全球同步上映,首周票房高达2.24亿美元,导演朗·霍华德高调宣称“让人议论也是一件好事。”毫无疑问这是部平庸的电影,欧洲片的速度外加好莱坞式…  相似文献   

13.
以《达·芬奇密码》誉满全球的美国作家丹·布朗,凭借其小说中独特新颖的故事题材、节奏紧迫的解密情节、丰富多元的文化要素和深厚真切的人文关怀,不仅深受西方读者追捧,也获得了中国读者与学者的青睐。中国作家更是从丹·布朗的小说中学习到了一种独有的"文化悬疑"叙事艺术,并开始了中国本土类型化写作的创作热潮。中国学界也用各种传统现代理论对丹·布朗小说的译介活动、叙事艺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多元视角批评。2014年,丹·布朗研究已在中国历经十年,为中国文学的创作、译介和接受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都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穿越小说是中文网络阅读第四波潮流主力,从接受美学层面,以桐华的《步步惊心》为个案,从读者接受角度对读者的期待视野、阅读中的填补空白、阅读满足读者需求三个角度对穿越小说进行探析,力图为网络文学的理论体系建构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感受,读者和文本共同的作用才会使文学作品获得真正的文学生命。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小说《琅琊榜》得到了极大的成功。这部作品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了期待视野,这正是《琅琊榜》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的要又是将文学本体下移到了读者,同传统创作价值观彻底决裂。因此读者、读者的“期待视野”在接受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但其纯理论的思辨却存在着漏洞。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普及与提高”的学说是对接受美学“期待视野”理论盲区的天才阐述。从两者的异同比较中不难看出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及中西文化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小说《达·芬奇密码》是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的代表作。《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克莱夫·库斯勒称赞小说《达·芬奇密码》为一部神话。小说《达·芬奇密码》不仅是一部神话,也是一部童话。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童话模式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丹·布朗用文字编写的美丽童话中,索菲·奈芙是一名美丽而聪明的公主。而罗伯特·兰登则是一名机智的王子。罗伯特·兰登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索菲·奈芙。  相似文献   

18.
翟海霞 《文教资料》2012,(29):19-21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任何文学文本的意义都充满空白和不确定性;读者在阅读文本之前,都具有一定的期待视野;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确定文本意义未定点和填补空白的过程,是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者的创作文本不断融合的过程。接受关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引起了研究者对译者与译文读者的接受过程的关注,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视角分析译者和译文读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理论来分析《哈利&#183;波特》系列小说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研究结论得出:由于《哈利&#183;波特》系列小说人物塑造及故事情节不仅达到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更因为不断地突破读者的预设而维系着读者阅读兴趣的弹性和张力,才创造了这样一个经久不衰的神话。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的代表姚斯认为,期待视野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种相对确定的界限,它决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本文将结合西方接受美学中的术语"期待视野",从内容期待、结构期待以及期待视野与情境交融入手,对期待视野在影视艺术鉴赏中的运用进行阐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