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养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智懵懂时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心理对其在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大帮助。心理教育是教育改革背景之下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因此,小学老师要对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其对于培养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在课堂上也要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家长积极进行配合,才能从全方位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形势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之后对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社会为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大环境,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思想文化意识激烈碰撞,当代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受到强烈的冲击,心理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低年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她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低年级女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生理发展已经基本成熟,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有很多与高中生相似的心理特点。本文分析了低年级女大学生出现心理不适的原因,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层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整个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针对孩子刚走进小学,出现胆小的心理问题,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胆小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校园教育"其实是解决低年级小学生胆小心理健康问题最便捷、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心理较为敏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个人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更是关系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但是,我国很多农村小学都不能正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负面情绪是一种正常现象,难以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儿童刚入学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所以应该从低年级起,老师就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本文就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徐晔 《甘肃教育》2011,(17):24-24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心理的发展将为一个人终生心理健康奠定基础。因此,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越来越受众人的关注,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开放性识字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识字教育,丰富学生的识字数量。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开放性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关键学科,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工作中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若是高效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就必须要教学其阅读方法,使其自主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0.
小学是教育的特殊时期,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制订课堂朗读教育计划,培养学生的艺术意识,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加强学生的语文感染力,激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朗读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到教学的艺术,与学生良好交流,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突破与发展。在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到灵活的朗读形式、全体参与的朗读途径、在朗读中实现整体感知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