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选取1998~2007年南阳市经济、资源环境、科技、人口社会4大类共18个单项评定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来评价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可持续发展的得分值总体上是上升的,2000~2002年间有波动,主要是资源环境子系统、科技子系统、人口社会子系统出现了波动的原因.同时提出水源区进一步提高可持续性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中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识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而讨论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教育在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并提出了在西部地区进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原因,提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促使水源区良好生态环境系统的重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主要在十堰市,其水源区水质和水量基本达到调水要求,但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移民安置、贫困与落后等问题影响工程效益,因此要保证"一库清水向北流",关键是确保水源区水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针对十堰市的水资源环境情况,论述水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水资源环境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水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飞跃发展。但经济腾飞的背后,我们却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中国未来区域开发面临着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客观地分析我国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指出PRED协调发展是未来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深入探讨了在未来的区域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区域开发与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在对廊坊市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廊坊市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环境保护、人口素质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发展公共事业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促进廊坊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基于合理经济开发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分析,指出了不合理的经济开发是环境被破坏的根源,探讨了水源区环境保护的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并提出了基于合理经济开发的主动式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原经济区人口、资源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协调环保、生态、人口、资源,走出一条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任务.要按照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和谐为核心,构建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以及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减少、环境严重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的原因。针对严峻的现实提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净化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以及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减少、环境严重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协调的原因。针对严峻的现实提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净化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立“生态试验区”服务南水北调大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支撑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保障水质,保证北京等地饮用水安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简称“中线源”)肩负重大政治经济社会责任,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承栽地。因此,中线源的生态安全维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我们在辨识中线源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以及其特有的战略地位和生态位势的基础上,结合中线源战略定位和已有研究成果,借鉴我国已成功开创的“经济特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在中线源建立“全国生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生态试验区”),并对“全国生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地理空间尺度、功能定位、建设目标、内容以及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新时期中线源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新的视角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村饮用水源安全是农村饮水安全的核心,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由于长期对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忽视,导致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源安全问题突出。分析造成我国农村饮用水源问题的原因,确立我国农村饮用水源法治的基本原则,对实现我国农村饮用水源法治及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要实现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就必须建立一种良好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传递机制和协调机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尚未理顺好三大关系,即城乡关系、统筹关系和协调关系。在理顺城乡关系上,要彻底转变"先城市后乡村""先城内后城外"的思维定势,树立"城乡一盘棋"的发展理念,实现同位发展、同为发展;在强化统筹关系上,要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工作格局,树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实现统一发展、统筹发展;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要加快构筑主城区与副城镇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的产业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持,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能值分析法,测算饮用水源地生态资源与环境的经济价值,从而计算出云蒙湖饮用水的真实价值,作为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标准,提出合理的生态补偿方式。结果显示,2016年云蒙湖饮用水真实价值为1.8×109元人民币,单位水资源真实价值为4.75元/m3,应将其视为该年度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标准,综合采用水资源有偿使用、绿色金融、生态标识、基金运作等市场化生态补偿方式,将水源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键是建立行政管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水权制度。而明确水权概念,是建立水权制度的基础。水权制度作为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是涵盖水资源国家所有,用水户依法取得、使用和转让等一整套水资源权属管理的制度体系。与此相适应,我国应该确立一个综合性的水权概念,“水权体系说”即是把所有与水资源有关的权利聚集在一起,其强调水权的综合性,符合我国制度建设的需要。水权概念的准确确定实际上就是水权权属范围的划定与规范,也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水权体系。因此,以水权概念为基础,确立一个由水资源所有权、环境用水权和水资源使用权组成的水权体系,将有助于我国构建科学的水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加强地方院校的学科建设,就要落实发展是第一要义,实现地方院校学科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要以人为本,建立管理体制、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和激励与竞争机制等人才管理制度;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近期目标与中长期规划相结合,校内外资源相结合,发挥师生的共同作用,形成系统舍力;要做好统筹兼顾,健全学科建设机制、改善教师结构和素质提升、打造名牌,办出特色等。  相似文献   

18.
构建都市区是我国大城市在高速发展背景下城市空间增长与演进的必然趋势。南通地处江苏省沿江沿海经济发展轴交汇处,作为“承接苏南、带动苏中、苏北”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及上海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之一,是江苏省实施海上苏东战略的重要城市。但目前南通市区的发展还存有规模过小、空间短缺的问题,因此建立南通都市区,制订统一协调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南通市都市区的空间发展战略既要考虑都市区整体发展的要求,又要考虑各空间单元的发展要求,还要考虑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类型空间的协调发展,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和空间尺度研究与制定。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校德育体系建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德育体系建构,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落实到德育实践中,注重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化培养;以求实的态度、开放的胸襟和视野.构建多元化、协调、和谐的德育网络;优化德育途径,构建载体多元化的学校德育体系;创新德育的管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