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上下为之激愤,《益世报》作为当时主要的新闻舆论媒体,在舆论导向上起了很大作用。它系统揭露日本的侵略本质和野心,号召国人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益世报》也乘势发展壮大,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报纸。文章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后《益世报》的对日言论和报道,从中可以看出《益世报》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处在危难之际,为启迪民智,该杂志发行时间虽然不长,却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影响,改良及革命思想。惊醒国人,河南留日学生于1906年12月创办《豫报》。号召国人认清形势,团结对外,此外也宣传了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协和报》是近代德国在华进行宣传的主要喉舌。"一战"期间,它高度关注战况,刊登了有关文章数百篇之多,是对其报道最详实和最迅速的媒体之一,也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之一。它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战争的原因,对战争进程和重大战役跟踪报道,详解参战双方的战略战术,介绍战争中出现的新武器装备,并与协约国进行了舆论宣传战。它极力阻止中德断交和中国对德宣战,助长了中国民众的反战情绪。《协和报》是当时国人了解"一战"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4.
天津《国闻报》以领先的思想水平和独特的办报理念崛起为晚清北方舆论中心,与上海《时务报》南北呼应,鼓动维新思潮,推进戊戌变法,其不仅以"社论"形式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大力传播西学,而且以"新闻"形式及时全面地反映变法进展。《国闻汇编》首次连载严复所译《天演论》,标志着此书的传播模式突破此前仅在小范围内以抄本传阅的限制而发展到向大众传播,这是进化论风靡全国的真正开端,也标志着近代西学传播进入引发国人世界观、历史观深刻变革的重要阶段。同时,《国闻报》以求"通"为宗旨,翻译了大量西方报纸,并随着时势变化和办报经验的增加灵活变通办报方针,将新闻重心逐渐转移到国内。因其占据紧邻政治中心北京的地缘优势,又具备颇成规模的采访队伍,且主办者具有较高的中西学养、社会声望、政治地位和广泛交游,故而所报道的信息丰富而及时,所发评论见解独到而深刻,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是近代报刊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也是近代华北社会史上的光荣一页。  相似文献   

5.
在首次弄清了民国初年《蒙文白话报》及其后身《蒙文报》的历史沿革,刊期总数,发作范围等的基础上,笔者纠正了以往的一些错讹,通过对报纸内容的分析,认为该刊在灌输共和理念,笼络和威慑蒙古上层,巩固民国的统治方面起了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晨钟报》特色专栏"警语",引用中西哲人之名言、摘录经典语录,以短小精悍、颇富寓意的文字诉求方式表达后袁时代报人对国事的关注、对国人的精神寄托以及自身的理想追求和向往。其主流思想,试图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作为处世的基本准则,在礼崩乐坏的时代用传统礼仪道德约束日渐堕落之人心,以西学作为救国之良策,青年作为挽救国家危亡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7.
侦探小说家陆澹安是小报中与《晶报》对垒的《金刚钻报》的创办人及编辑之一,他在《大世界报》、《金刚钻报》等报纸上发表了多篇散文、游戏文章及小说,并使用了一定数量的笔名。除了因编辑之责包办整个版面而不得不使用多个笔名外,对于报刊文章没有强烈的流传后世的愿望、为避讼事等等,这些亦应是陆澹安以及当时一批报刊文人使用众多笔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晚清上海出现一种文艺报纸的潮流,构成了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语境。文章以《游戏报》、《消闲报》为例,说明这类报纸在倡导现代大众阅读,扩大读者层面上的努力与成绩,以呈现文学现代化的历史情景之一。  相似文献   

9.
《柳毅传》不仅仅是一篇写爱情的小说,更是一篇写恩报的小说,小说中对施恩、报恩的一再渲染,旨在张扬“义”,宣讲恩报伦理。本文试从文本入手,结合历史上其他写恩报的作品,从施恩、受恩双方具体分析其所阐述的恩报伦理之内涵,并揭示恩报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西留日学生先后于1905年和1907年创办了《第一晋话报》《晋乘》两本期刊。景梅九、景耀月等人对刊物的创办发展贡献较大。山西留日学生所办刊物秉承知识性、通俗性、地域性、公益性、革命性的办刊理念,以启发民智为宗旨、以白话文为载体,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刊物具有浓郁的山西区域特色,所载文章论教育、谈实业、讲军事,往往多落脚在山西。受办刊经费和人员变动的影响,出版时间不长,但对民主、科学理念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兴办的种种“报”更类似于今天的期刊杂志,这些传教刊物在中国新闻史中占有重要地住,它与其后的在华外商所办各类商业日报对后来的国人办报活动起到召唤作用。文章通过对其演进规律、发展脉络的透视,思索西风东渐下的外报来华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媒介领域中,报纸等新闻媒体由于自身内容的限制以及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特征,已成为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某种权威的象征.对《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纽约时报》三家主流报纸的体育新闻中的女性形象采用量化、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两国主导报纸中有关女性体育人物报道的现状,可以了解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考察其对性别议题的报道广度和深度,发现报道优势与盲点,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与女性有关的体育新闻报道与传统性别文化、社会发展、相关机制和政策以及大众传媒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著名报人王韬一生做了三件大事:上书太平军,游历英法,主持《循环日报》——一张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他是其报言论的灵魂,风行一时。王韬形成了自己的办报理论与新闻思想,是中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工作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党报是党的喉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党报在思想政治宣传中的主力军作用.土地革命时期以《红色中华》为代表的党报宣传,对当前党的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第一,必须充分发挥党报在思想宣传阵地中的引领作用;第二,新闻报道要具有目标性;第三,必须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市级党报作为特定区域的主流媒体,与民生新闻拥有天然的"契合点",在民生新闻的制作中,地市级党报从素材选择、采写力度、服务性的把握上,立意要有高度,选题要有广度,采编要有深度,舆论监督中严把尺度,以这"四度"来提升地市级党报民生新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外商办报十分活跃,除外文商业报纸外,中文商业报纸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港中心和沪中心两个报业基地。从港中心到沪中心的转移和变迁,我们不难看出媒介生存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校报副刊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刊是中国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新闻版的重要补充;校报作为高校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汇聚大学先进文化思想最直接的载体,它的副刊应根植于大学校园深厚的文化渊源,发挥优势,办出高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什么叫体育谈起,至体育运动,然后厘清何谓体育新闻。具体以《羊城晚报》对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报道为解析对象,应用新闻报道策划的若干原理,看当下纸媒体育新闻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路璐  徐菲菲 《海外英语》2012,(10):230-232
对于广大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文报纸的阅读是一种拓宽知识面,扩大词汇量,了解不断变化的英语语言的有效方式。在英文报纸的阅读中,人们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它的标题。新闻标题作为整个新闻事件内容的精华所在,是值得一学的。该文从新闻英语的语言规律和特点出发,主要研究英文报纸标题中英语的语言形式,比如句型结构、时态特点等。作者希望通过该文引导广大英语学习者深入了解英文报纸的语言特征,为他们提供更加高效的途径,帮助他们更有效地阅读英文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