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实践下,针对制造业高质量结构转型路径以及动力来源多样化特征,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中国各行业制造业高质量结构转型异质性结构,并从环境规制视角构建外部知识源化对制造业高质量结构转型影响机理的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在不同行业环境规制异质效应下外部知识源化驱动高质量结构转型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制造业高质量结构转型整体水平较低,行业异质性显著。外部知识源化对于制造业高质量结构转型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显著推动了外部知识源化对高质量结构转型的作用,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并突破“临界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部知识源化的高质量结构转型效应,即外部知识源化与高质量结构转型呈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构建中国区域绿色发展转型指标体系将人力资本异质门槛纳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转型框架,考察不同区域人力资本门槛下创新活力对绿色发展转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前区域绿色发展转型并没有实现,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且区域异质性显著,创新活力对于区域绿色发展转型的作用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异质门槛效应,较低水平的人力资本并不利于促使区域创新活力驱动绿色发展转型,而随着地区人力资本积累的提高并突破"临界点",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强区域创新活力的驱动效应,进而推动区域绿色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迅速凸显,通过科技人力资源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基于Super-SBM系统分析中国工业行业绿色转型异质性结构,通过环境规制视角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析了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粗放与集约发展并存,且存在显著异质性,其转型过程呈现明显波动特征。有趣的是,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程度的环境规制水平并不利于科技人力资源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而随着产业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并超过“临界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种不利影响,进而推动了科技人力资源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中国36个工业行业绿色转型差异性结构,通过环境规制视角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析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较低,粗放与集约发展并存,且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转型过程呈现明显波动特征;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门槛效应,较低程度的环境规制水平并不利于科技人力资源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产业环境规制强度增加并超过临界点后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不利影响,进而推动科技人力资源发挥正向促进效应。以期明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过程中不同行业环境规制程度的差异性与适应性,为探析科技人力资源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提供实践性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侯建  王刚  陈建成 《科研管理》2020,41(3):91-100
针对开放式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融合下工业绿色增长路径及动力来源多元化特征,基于中国工业2009-2015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的工业绿色增长结构,并采用改进的动态门槛回归模型,从地区知识积累视角系统探究外部知识源化路径驱动工业绿色增长机制的知识积累动态门槛效应及其时空异质性。研究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整体水平较低,地区异质性显著;总体上,外部知识源化对工业绿色增长起到了正向作用,但其存在显著的知识积累异质门槛特征:知识积累一旦突破了临界规模,外部知识源化路径驱动工业绿色增长的正向效应则呈现减弱,且知识积累门槛时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我国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对象,将环境规制与工业集聚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测算108个城市2003—2017年的工业绿色经济效率,探究环境规制、工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环境规制在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负向作用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影响趋势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呈现出负向影响逐渐减弱甚至由负转正的效果,且这种逆转效果在下游地区更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引导工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聚集,继续采取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手段并注意配套结合,推动下游地区各类创新要素向中上游地区流动,以及在引进外资时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孙海波  刘忠璐 《科研管理》2021,42(11):54-61
随着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境规制与清洁技术创新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为此,本文基于行业视角,理论分析环境规制、清洁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的关系,并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交互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只有在环境规制低于一定门槛值时,才能促进工业绿色转型;(2)环境规制能够正向影响清洁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效果;(3)与污染型行业相比,环境规制与清洁技术创新的交互效应在清洁型行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转型期经济环境不稳定的双重压力,从研发视角构建科技人力资本激发创新活力的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研究在其视角影响下科技人力资本和创新活力之间的关系机制.研究发现科技人力资本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受到研发水平的影响;较低的研发水平不利于科技人力资本发挥其推动作用,而随着研发水平的提高并突破"临界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技人力资本存量,进而促进了区域创新活力的激发.在区间分布上,我国大部分区域的研发水平较高;但研发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现阶段仍需要不断提高各区域的研发水平以保持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智能化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可靠手段。本文基于系统构建的智能化体系框架,测度了2010-2019年区域智能化水平,并将科技人力资源异质门槛纳入智能化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机理框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在不同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异质门槛下智能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区域智能化水平整体偏低,存在一定发展空间,且地区差异显著。智能化对产业转型升级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科技人力资源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程度的科技人力资源显著抑制了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科技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并突破“临界值”,科技人力资源显著正向推动智能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即智能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呈现U型关系。研究回答了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有效利用科技人力资源实现智能化、帮助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为现有研究提供系统性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相关数据,构造了可用于测度中国产业集聚水平的γsj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Fama-Macbeth估计法及GMM估计法,就产业协同集聚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的倒逼手段驱动结构调整进行了讨论.面板回归和门槛检验结果表明,非正式环境规制下的产业协同集聚会驱动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产业协同集聚具有较为显著的结构调整效应,但存在门槛特征.根据研究结论,政府在对企业集聚行为进行事先干预时,应充分考虑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屏障"作用,利用这道"屏障"发挥好产业协同集聚的结构调整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需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全社会技术进步,而具有不同特性且数量持续增长的风险投资﹑科技信贷和公共财政在中国科技创新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存在异质性的作用,有必要进一步探明异质性科技金融和国际创新合作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明确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参考。借鉴双元创新理论构建理论概念模型,并将国际创新合作作为调节变量,应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探讨异质性科技金融在中国科技创新中的角色,以及比较风险投资和科技财政等不同科技金融工具的作用大小,以揭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主要发现:异质性科技金融中,风险投资的作用最大;中国自主创新对全社会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为正;国际创新合作正向调节国外技术引进推动中国全社会技术进步的过程,当国际创新合作程度很低时,技术引进对全社会技术进步的作用方向为负。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建议:改革创新融资方式,大力培育风险投资市场;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始终放在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上;坚持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推动国际创新合作;加强技术引进的创新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12.
孙超  王燕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2):139-147
在理清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演变趋势和东高西低的地区差异;我国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高于经济转化阶段,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技术研发能力更强,京津地区在经济转化阶段更具比较优势;异质性产业通过创新要素耦合、技术波及与溢出效应等作用于区域创新效率,且能有效解决创新过程的脱钩问题;长三角地区能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实现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社宾模型研究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员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探讨金融发展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 表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创新人员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正向直接效应,但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抑制作用;金融发展能够正向调节创新人员集聚、创新资本集聚与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创新要素集聚和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无明显调节作用;劳动力供给、城镇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均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SBM和三阶段DEA模型评价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率;同时,对陕西省进行效率分解.研究发现政府支持力度、信息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等产业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还与DEA相对有效区域有较大差距,其中纯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Super-SBM模型测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门槛面板模型,以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溢出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从效率值来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严重,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2)从门槛结果来看,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溢出显著存在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的“双门槛”效应;(3)从作用机制来看,环境规制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溢出的“挤出效应”逐步转为“激励效应”,影响由负变正且作用逐渐增大;产业集聚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关系,仅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第二门槛时,影响显著为正;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和间接门槛作用,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仅表现为间接门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做大做强农作物种业、保障粮食安全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当前迫切需要完善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相对于农业科技强国已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我国农作物种业仍面临着国家创新体系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效能低下、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创新生态尚未形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文章在分析全球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剖析种业国家创新体系制约我国种业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问题和障碍。建议要充分考虑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的独特规律和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宏观统筹优化整合全国种业科技力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结合、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中国特色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在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基础上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城乡创新发展平台,促进产业升级,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激发开放发展的合作诉求,实现共享发展在城乡的扩散与溢出,科技创新在城乡产业效应、环境效应、社会效应三个维度上发挥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因此,在面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挑战时,要通过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推动城乡三产协调发展,做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文化普及工作,推动城乡绿色融合发展及提高城乡治理的"智治"水平,从而提升乡村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弥补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选取《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及39项三级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39项指标采用增速法进行滚动预测,并测算出31个省(市、区)2030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结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化、区域创新格局及区域科技力量空间布局等,对未来十年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趋势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至2030年,中国科技创新区域进一步集聚,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一纵一横”两大创新带的廊道效应逐渐突显,成为区域创新集聚区;中国科技创新重心不断向南转移,区域间科技创新发展依旧不平衡,而城市群协同创新将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科技创新发展逐步进入“超越行政区划”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