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创新意识是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2.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纵观全国各地高考数学卷,出现了一些内容立意深,情境设置新、  相似文献   

3.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而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正一、物理教育中创新意识培养的提出(一)创新意识以及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引起创新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是与创新有关的一切思维活动的起点.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戴赟 《课外阅读》2011,(11):61-61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如今在我们的舞蹈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在中专教学中,我们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式、方法还不是很完善,甚至有些匮乏。而在这一时期的孩子往往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6.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课堂,不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学生许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学校里的学习活动,而这些学习活动是教师组织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有创新。学贵有疑,有疑问才能促进思考。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遇到难于解决或疑惑的问题而产生一种怀  相似文献   

8.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当前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潜在的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它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趋力,是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更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11.
现今的素质教育很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型的人才。创新包括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两个方面,其中相关研究结论得出创新意识的特征主要有这些:怀疑意识,好奇心,以及充分的想象力。我们给创新意识一个具体的概念就是它是在创造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动力,也有激发促进创造活动的作用。怎么再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去努力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2.
周洁 《考试周刊》2012,(89):193-19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素质不断提高,世界上的万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领域中,创新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改革原有的课程模式,使之成为有利于幼儿发展和符合儿童观、教育观的新课程体系。在学龄前幼儿所学习的几门知识技能中,美术无疑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的,美术教育是幼儿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幼儿美术教育不仅被视为一种美术活动,而且成为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和感受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一、在观察环境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最积极的、最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态,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沈明德 《上海教育》2001,(23):42-43
创新意识,指的是人们根据客观的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的内在驱动力。而创新能力指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采用了以下的具体方法:一、营造良好的集体的创新氛围,保护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形成群体激智风气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三个基本方面,其中,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发动机,创新思维是关键,创新活动是保证。基于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尤其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要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创造;开展创新活动,使学生实践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5.
张博 《幼儿教育》2001,(2):10-11
三、互主体性是一种“对话”关系“对话”有不同层次的含义:①按照其原始意义,对话是一种语言活动,专指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言者和听者就所谈论的话题不断言说和倾听,从而达到理解或达成共识。②对话不限于用言语交谈。作为一种借喻的“对话”,它是消除了种种对立之后而形成的平等相互作用。在“对话”中双方都达到新的超越,共同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新世界。③“对话”是一种意识或境界,一种关系状态。这是作为借喻的“对话”最广泛的含义。这种意识,这种境界,这种关系状态,不仅可以支配人们的交谈,使人们的交谈成为对话,而且可以支配人的  相似文献   

16.
人在与世界的关系中存在。艺术便是调节这种存在关系的中介和手段。正如英国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劳伦斯所说:“艺术的职责是揭示在一个生气洋溢的时刻,人与周围世界之间的关系”.因而,对艺术创造的思考,实质上也是对人与周围世界关系的存在问题的沉思。艺术不仅是人对存在情态的观照,更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入总是在寻求一种与周围世界的和谐的存在,这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所使然。从远古人类诞生起,到今天高科技的文明发达的社会,人类的一切活动无不是在作这种努力。考察人们的创造实践活动,我们会发现,在人们不断地调节与周围世界平衡关系的过程中,有一个起着重要作用的能动的自我意识,这就是人的假借意识。可以说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杠杆,也是人们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和欲望的理念和思想状态活动.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包括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等.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对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了阐述,让学生主动去探求数学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三个基本方面,其中,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发动机,创新思维是关键,创新活动是保证.基于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尤其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要"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创造;开展创新活动,使学生"实践"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9.
邓果英 《江西教育》2001,(12):51-51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如何在劳动课教学中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实施创造教育,笔者认为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一、在创造实践中培养自主意识。创造教育一改学生依赖老师的全盘授予和灌输的被动地位,实现了自求、自理、自控,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自主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在创造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创造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创造出更具个性的思维产品。例如在自我服务劳动教育中的《缀纽扣》,教师在…  相似文献   

20.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对于完成创造性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因此,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