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纽约,我来过     
《留学生》2006,(12)
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思考再次涌入脑海,源于对《伟大的博弈》(THE GREATEGAME)的拜读。这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和经济史的书;一本记述一座伟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书。这座城市叫纽约,我曾经来过。在六十年来最冷的一个圣诞节,第一次踏进了纽约,亲眼所见的这些建筑、街道感觉是如此的熟悉。半个世纪来,它们  相似文献   

2.
矗立在巴黎战神广场西北方的埃菲尔铁塔是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的地标之一,也是世界建筑史上意义重大的一笔。它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同被誉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编者注:“西方”指建筑风格),是人类建筑的伟大作品。这座原本计划使用时间为20年的建筑何以保留至今并享有重要地位?这座铁塔从落成之日起就注定是一座有故事的建筑。  相似文献   

3.
王新 《今日中学生》2007,(11):24-25
纽约(New York)是美国(the United States)最大的、世界最著名的城市,世界重要国际贸易港口和金融中心,也是吸引游客(traveler)最多的国际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4.
英语听力预测能力训练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说起America时,常指“美国”,即the United States.但是,America在广义上所指的范围却大得我,它包括北美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South America)、中美洲(Central America)以及许多岛屿(如西印度群岛 the West Indias).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BigApple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吗?它指的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和金融、文化、商业、船运和交通中心——纽约(NewYork)。说起来这里还有一则有趣的由来呢。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音乐家和演艺者们常常是通过在城镇间巡回演出来挣钱谋生。他们最喜欢到纽约去演出,一方面这是因为在纽约演出得到的报酬最丰厚,另一方面这里有很多人喜欢爵士音乐。那个时候爵士乐手们把美国的每个城市比作为一棵树上的一个苹果,自然,纽约在他们心中就成为了一个最大的苹果。后来,纽约市政府官员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到纽约旅游观光,他们急需为这座城市设计一个象征。这时人们想起了爵士音乐家们的故事,于是就在广告中使用这个说法,效果非常好。从此人们就称NewYork为“BigApple”。?Big Apple指的是什么?$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江玲玲  相似文献   

6.
走进美国     
秋高气爽的十月,我们赴美国考察粮食工作,顺便参观了几座城市,感触颇多。美国是个管理有序的国家;奇妙的拉斯维加斯之夜;沉重的纽约;美国监狱也私营  相似文献   

7.
我门都知道“美国”在教科书上译为“America”,不过我们也常看到许多文章把“美国”译为“theUnitedstates”(U.S.A.)。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怎样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两个词呢?严格地说,America是指“美洲”,不是指美国,这是有根据的。据说意大利航海家AmerigoVespucci(阿美利哥·维斯普西)在1497年至1503年间曾四次航行至现在的美洲大陆,他首先发现了不同于欧、亚、非的“新大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发现者AmerigoVespucci,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块新文陆为“America”,这个名称很快就被大家所采用,一直沿用至今。但现…  相似文献   

8.
《文科爱好者》2004,(22):9-9
非常有趣的是,几乎每个国名都包含一个故事或一段历史。这里仅举加拿大(Canada)、美国(America)、英国(或不列颠)(Britain)和英格兰(England)为例。  相似文献   

9.
到英国和美国的异同时.长期居住在英国的爱尔兰作家王尔德(Oscar Wilde)曾经说过:“We have really everything in common with America nowadays, except, of course,the language.(现如今,我们实际上与美国的一切都是相同的,除了语言之外。)”也许,你知道许多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区别.但下面这五组区别你却不一定知道;或许连很多母语是英语的人们也不曾注意到……  相似文献   

10.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合作与文化交流。城市作为重要的书写对象,不仅是小说事件发生的场所,也是读者在阅读故事时感知和体验文化的重要审美对象。本文结合人类学及叙事学理论,从城市书写的视角分析了赛珍珠作品《分家》中上海与纽约两个主要城市的书写方式与意象呈现。上海与纽约分别是中国与美国的港口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往来与交流。赛珍珠从主人公王源的视角客观呈现出当时上海与纽约的发展状况,她对这两座城市的描述各有侧重,突出了她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