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个人生命延续的三种方式:旅行、读书和健身;指的是心智的成长。所以有了那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经常被我们挂在口边,但有的人身体力行着。她37岁去过37个国家,7年出版26本书。她坚持一天读一本书,一天看一部电影她是台湾"广告文案教母",以诗歌般的创意文字将诚品书店塑造成为台北市的文化地标。她说,她不在乎那些主管、经理、老板之类随时可以被别人取代的身份。她宁愿把自己当作一项事业,建立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我希望的是,若干年后,从我的作品中能看到这一代人,看到这个时代的缩影"从《心术》播出那天起,编剧六六就一直在微博上打嘴仗。网友说:"作为几年的资深北京患者家属,您写的好坏大夫比例严重不符!"六六回:"那我建议您在家里研究黄帝内经自生自灭好了。我真不是替医生说话,我是心疼您这样在痛苦中挣扎又对现实没啥推动的人。"这是六六的第四部剧本。过去十年间,她沿着网友——作家——编剧的道路扶摇直上,从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渐渐跻身  相似文献   

3.
一弹解千愁     
火/一弹解千愁(尤瑟纳尔文集)李玉民、袁俊生、顾薇莜等译东方出版社,2002将《一弹解千愁》拍成电影,施隆多夫所要"对付"——假如可以这样形容改编一事的话——的人,与其说是作家尤瑟纳尔,不如说是书里那个"我"——第一人称叙述者埃里克·冯·洛蒙德。尤瑟纳尔在小说自序中说,第一人称"是我常用的手法",然而她的用法非比寻常。在她看来,常见那种"由一部小说的中心人物向一群随和、沉默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5,(2):129
2014年7月17日,新京报刊登了"周迅前任"示爱的整版广告:"高圣远,你敢不敢像我这样爱周迅……她若安好,我备胎到老。"其中还不乏对照顾周公子的心得,让人想起了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男主角的那段经典台词。只是这整版示爱下方还设置了二维码"扫一扫,马上爱周迅",广告的意图就非常明确了,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部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电影,它甚至被人当做政客上位的手段或者泄露军事机密的渠道。其实,它在拷问现实与人心,殊死搏斗,胜者为王,但真的有胜者吗别惹女人,如果一个女人决定用她全部的决心、毅力和隐忍来对付你,那你逃不出她的手掌心,即便你是本·拉登——凯瑟琳·毕格洛用她的《猎杀本·拉登》  相似文献   

6.
这的确可以说是一篇在写作上自成一格、别开生面的新闻作品。说它是新闻作品,是指它作为一种消息的体裁而言的。你如果把它当作消息来读,它首先展现在你眼前的却是这样一段文字: 只要他愿意,他每月可以赚几千元。但他摇摇头——不干;她要是愿意,有可能成为一名歌唱演员,但她却选择做一名售票员。  相似文献   

7.
一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在家里终审一部书稿,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写的《神奇的符号》。时光一点点流逝,我不知不觉地被引领到一种极为纯粹的境界。有形的文字消失了.无形的精神凸现出来——它是这样强大.抑制了我一字一句锤炼文字的初衷,反过来一点一点地锤炼着我的心灵。接下来的几天,我读完了另外几部书稿:王淦昌的《无尽的追问》,贾兰坡的《悠长的岁  相似文献   

8.
《编舟记》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但是,它并非盖茨比的那种了不起,而是叫人暗自佩服的那类。看完不免要感慨,在这样一个时代,无论在日本还是放眼旧际,居然还有人拍摄如此老土的一部电影——拿生命在编字典。这部电影选择站在了功利的对立面,没有金钱,不为虚名。  相似文献   

9.
女神林青霞是不老的——她曾以貌倾国,如今,更以文动人。继第一部作品《窗里窗外》获得好评后,她的第二部散文集《云去云来》也已上市。"别叫我美人,我现在是作家",这是女神的宣言。她把写作当成下半生的事业来做,文字质朴而有情怀;用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话说,《云去云来》最大的特质就是"真"与"善",尤其是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动人。在她的笔下,张国荣、邓丽君似乎从未离开;那些恍若隔世的岁月,也可在某个午后的瞬间被找回。  相似文献   

10.
时间:1998年7月14日地点:电影院经过:那晚7点,当我准时赶到电影院门口时,她已等在那里了。都说让男孩子等是女孩子的一大乐事,可她却没有。我想,这是她的职业习惯使然吧。买票时,卖票的家伙瞅了瞅我们,自作主张地便给我们安排了情侣座。我心中窃喜,嘴里却对她说:"这会不会不好?"她只是瞟了我一眼,没有吭声。那晚的电影是赚尽国人眼泪的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电影一开始,我便感觉到她处在一种激动、亢奋的氛围里。看到杰克和露丝在水中"惊天地,泣鬼神"的深情对白时,她开始小声的啜泣。随着剧情的发展,她终于忍不住,伏在我的肩膀上痛快地  相似文献   

11.
博客选萃     
图书馆学本应该是一门包含丰富内容、高雅情趣和无限想象力的学科,可惜在铺天盖地的八股文章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员患上了“脑硬化”,成了生产文字花岗岩的机器,丧失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美、展示美的能力,沦为刻板单调的书管家,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生活的多彩。博客的出现,给图书馆员提供了从“化石”中苏醒的机会,先醒的图书馆员们像是小松鼠钻出了雪窝窝,磕着文字的松籽,给我们吐出了春天的气息。下面的几篇文章,共同的主题是论述电影中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文字生动、内容新奇,表明我们的图书馆员还没有僵化到不可救药,一旦苏醒,聪明活泼不亚于作家、歌手。小说、电影中的行业角色的形象,往往是这个行业的社会形象的集中的典型的反映,是行业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检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术反思值得关注的现象。对小说、电影中的行业角色形象的研究不仅是严肃的,也是有趣的。可是这样的既严肃又有趣的研究,往往让美国人抢了先,不能不令人三思:服务于同一个行业,差距咋就这么大呢?这或许就是创新型国家和非创新型国家的差距,就是有趣人群和无趣人群的差距。美国学者很善于从电影中发现学术问题,不仅图书馆学研究方面有《电影中的图书馆员,1917-1999》这样的专著,其他学术领域也是如此。我国青年学者朱靖江曾翻译过美国人保罗·伯格曼等著的《影像中的正义——从电影故事看美国法律文化》,就是拿电影说事的法学专著。这些研究说明一个道理,学术是有趣的,研究是做不完的,学科一直是有空白的,关键看您是不是一个有心人。编选这个专题的博客文章的意图很明白:中国还缺少一本研究电影中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专著,就看是谁拿下这个空白了!如果我是图书馆视听部的馆员,或者我是出版社的社长,或者有人投资让我牵头编选,别人不抓紧,拿下这样一本专著的人可能就是我了。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听到李欣频的名字是2011年,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她的一本《诚品副作用》,阅读之后大为心折:原来文案竟然也可以在商业之上构筑出文学美感!出于编辑的职业习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作者的相关信息,才发现李欣频原来是一个如此精彩的人物:她19岁时成为台湾诚品书店的御用文案、她每天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她最多时一年举办一百多场讲座、她旅行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的称号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文案天后、创意作家、北大讲师、旅行家、创意生活家……而在看过她的一些专访及照片后,我想,李欣频在生活中一定是一个极具女王范儿且个性高傲的人.  相似文献   

13.
这不仅仅是一部属于梅里尔·斯特丽普的电影,它更属于这个制造着时尚景观的时代这是一部属于梅里尔·斯特丽普的电影,尽管,曾经获得十几次奥斯卡影后提名的她,这回与那座著名的小金人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新闻系的本科生。虽然接触《新闻与写作》的时间不长,却慢慢开始喜欢阅读它。首先标题很精彩。因为以杂志封面的文字来作为判断是否阅读的标准这样的习惯,在选择杂志时,我首先看的是其封面文字。贵刊"烟花万朵献给你——新闻校检员"、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0月13日,一位名叫高露的姑娘来到门头沟区档案馆,把一本名为《我的回忆——难忘的岁月》的书捐赠给区档案馆.她说:"这是我父亲的回忆录."笔者翻开书,两张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姑娘指着一张单人证件照说:"这就是我的父亲鲁鸣,原名谭潾,土生土长的斋堂人."接着又指着一张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说:"这是我父亲1964年与领导人的合影,毛泽东身后的这个人就是我父亲."接着高露讲起了她父亲鲁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易立竞采访过很多明星,在媒体行当里,易立竞本人也是明星。然而易立竞比书中的明星更会保守自己的"秘密"。除眼前的文字,她几乎没有给粉丝们任何八卦她的门缝——没有介绍(除了供职的报社),没有感言,没有过去,亦没有未来,让人想到大道的无形,真正的明星恐怕就是这样的。其实,和她熟悉的人都知道,易立竞并不是一个故意制造悬疑的人。苏东坡说:"人生识  相似文献   

17.
备忘     
非常言论 对于现在的生活,我更喜欢没有演出没有炒作宣传的散漫日子。在家里自弹自唱,看些欧洲、意大利、西班牙的电影。外出作业的人会特别浮躁,不断说重复的话,耐心地跟大家解释自己为什么那么想,整个人会慢慢被掏空。 ——老狼 一部电影里如果没有漂亮的女性,这样的电影大概就没人要看了。当然像《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大片里没有漂亮女性,依然保持了很高的上  相似文献   

18.
专栏作家韩松落说:"有时候,看电影,是接受馈赠。因为懂得,所以成为一种馈赠,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最隐秘的馈赠。或许它同时赠给许多人,但那一刻,那馈赠仿佛只属于我。"因为"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于是,他将这种细腻感受化为文字,以影评的方式带读者走进电影的秘密花园。《猛虎细嗅蔷薇》是《为了报仇看电影》的续集,以下文字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19.
正晚上发现这部名为《致电影的一封情书》的视频短片时,我真的很激动。7分7秒的片子,一共融合了270多部电影的300多个镜头,而且剪辑得还是那么流畅。干这事的,是一位网名叫作@握不住的灵魂的小伙子。他是哈尔滨一所商校的学生。大学期间最大的哺好就是看电影。"四年,两干部。"他这样兑。这是什么概念呢?一年五百部。也就是说,不管风吹雨打,周末还是过年,这四年平均每天都要看1.369部。一部电影时长大体是2小时,也就是平均每天他都会花2.738个小时,看电影!他于2013年毕业前夕制作上述短片。他在向电影致敬,更是向自己的坚持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报道是把新闻照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报道形式.文字说明是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摄影报道的成败.关于照片的功能,国内外都流引这样一种说法:照片是一种"万能的语言"、"国际的语言",它冲破了国界,使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都能看得懂.这种说法也被不少从事新闻摄影的人所接受,乃至导致一种偏向,即只重视拍照而忽视了文字——图片说明的写作.新闻摄影毕竟不同于艺术摄影,它要提供人们的是明确无误的客观事实.即使是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离开了文字说明,观众也是无法理解它的主题和具体内容的.当然,新闻摄影主要是以形象来反映新闻事实,但这并不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