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第19页的《宗教改革后新旧教的并立》图,上边标着联合省共和国属于天主教区(即旧教区)。我认为不妥。联合省共和国成立时间是在1581年,这是尼德兰革命的成果,“革命的成功,使尼德兰北部争得了民族独立和信教自由,这不仅打击了西班牙反动统治,同时也给天主教会以沉重打击”(《世界历史问题全解》王阁森主编,1985年版,第201页)。并且,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第173页上说“荷兰人讲荷兰语,信奉新教”。故,我认为联合省共和国属于新教区。联合省共和国应属于新教区$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黄喜军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19页:《宗教改革后新旧教的并立》图中的联合省共和国这一部分,用的完全是小点来表示的,也就是在宗教改革以后联合省共和国这一地区仍然是天主教控制的地区。这种作图法是与史实不相符合的。在这里,作者混淆了一个概念。1516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死后,他的外孙查理一世即位。查理已经在1506年从他父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子)方面继承了尼德兰,这时就以西班牙国王的身份领有这片土地。从此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属地(信奉天主教)。在发源于德意志的宗教改革浪潮中,路德、慈温利、加尔文等教派先后传入尼德兰,加尔文教派的影响最为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3.
一、必修2第94页讲到16世纪后期,尼德兰普遍兴起了反对西班牙的斗争,1581年摆脱了西班牙统治的尼德兰北部七省成立“联省共和国”,又称荷兰共和国。即16世纪后期。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3页:“14世纪时,商业、银行金融业先后在意大利各共和国以及荷兰、英国等地兴盛起来,国内外市场逐渐形成”中的“荷兰”应改为“尼德兰”或“尼德兰北部”。因为14世纪时还没有荷兰国家,荷兰是在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即1581年才建立的。“荷兰”的演变$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尼德兰南部地区以及北方的荷兰联省共和国黄金时代制图学的发展历史。这一时期是尼德兰地区(包括独立以后的荷兰共和国)的制图学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重要历史时期。荷兰的制图学上接葡萄牙、西班牙的制图学的传统,随着荷兰联省共和国的独立及其海外殖民的事业而发展,其制图学逐渐发展成为真正的近代意义的科学,并与当时的航海、测绘、艺术和社会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成为荷兰黄金时代的文化象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和新教运动不仅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动摇和瓦解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而且,还摧毁了天主教价值观的统治地位,而以新教伦理取而代之。宗教改革的文化影响的结果大大超出了它本来的目标。特别是清教主义,其激发并引申出来的思想感情渗透在这个时代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之中。正因为如此,它已成为衡量当时各种社会活动价值的尺度。近代资本主义精神、近代科学和近代哲学精神正是在新教伦理的推动和熏陶下产生和形成的,体现了新教伦理的基本精神。1宗教改革和新教运动16世纪,与世俗的人文主义思潮同时兴起的,还有在宗…  相似文献   

7.
英国国教是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中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摆脱罗马教皇的统治和打击天主教会的势力,在英国推行宗教改革后形成的英国国教会。它是否属于新教教派?课本第一章第三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即第17~19页的文字中没有明确的说明,但在第19页的《宗教改革后新旧教的并立》插图中把英国国教列为“新教区”。可是在课后的练习题3中问道:在西欧的宗教改革中,产生了哪些主要的新教教派?《教学参考书》第43页提供的参考答案却是:路德教派和加尔文教派。很显然,在这里,课本与教参对宗教改革运动中出现的英国国教是否属于新教教派界定不一…  相似文献   

8.
略论鲁本斯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是17世纪佛兰德斯画坛的一代宗师,是巴洛克风格大师的主要代表,也是继文艺复兴诸大师之后,为欧洲近代绘画开辟道路的巨匠之一。联合国为了表彰他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和卓越贡献,曾于1977年隆重纪念他的400周年诞辰。 佛兰德斯,即今日的比利时一带。公元16世纪,它和北方的荷兰,统称为尼德兰,当时都是西班牙的领地。16世纪下半叶,尼德兰爆发了反对西班牙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北部地区宣告独立,建立了荷兰共和国。尼德兰南部的佛兰德斯的革  相似文献   

9.
日内瓦宗教改革取得的胜利主要归功于宗教改革领袖加尔发展、创造了“预定论”、“信仰得救”等新教理论和他创建“政教合作、民主共和”政体的伟大改革实践。此外,16世纪欧洲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和日内瓦所具备的成熟的改革条件都促成了宗教改革的成功。日内瓦宗教改革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内瓦宗教改革取得的胜利主要归功于宗教改革领袖加尔发展、创造了“预定论”、“信仰得救”等新教理论和他创建“政教合作、民主共和”政体的伟大改革实践。此外,16世纪欧洲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和日内瓦所具备的成熟的改革条件都促成了宗教改革的成功。日内瓦宗教改革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是在巴勒斯坦创立,在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随着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会于1054年分为两个教派。以罗马主教为中心的一派自称“公教”,因《史记》上有“天主”一词,我国译为“天主教”。以君士坦丁堡主教为首的一支,自称为“正教”,我国译为“东正教”。1517年宗教改革后新起的新教,原名“抗议教”,天主教称其为“誓反教”,其中国信徒自称为“更正教”,俗称为基督教或耶苏教。译名的不统一,造成三派名称的混乱。今为行文方便计,称罗马教派为天主教,译君士坦丁堡派为东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仅对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即是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宗教改革运动;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说明:1.天主教、新教、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在宗教改革以前,基督教在欧洲已经广泛流传.东正教流行于东南欧和俄国一带,天主教流行于欧洲其他地区.2.在天主教会内部,马丁·路德于1517年在德意志首倡宗教改革运动.脱离罗马教皇管辖的路德教派建立起来.该教派后来从德意志传到丹麦、挪威、瑞典等地.十六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瑞典、丹麦(当时辖有挪威)国王先后发动宗教改革,宣布路德教派为国教,建立起由国王控制的路德派教会.十六世纪中期,法国宗教改革倡导者卡尔文在瑞士建立卡尔文教派.该教派流传到荷兰等许多欧洲国家.这些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仅对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即是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宗教改革运动,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发生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往往把它同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联系在一起,看做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变在精神化层面上的标志。因而,在认识上很容易赋予宗教改革运动过多的光环,如:现代性、自由、民主、法制、个性解放,等等。但从信仰自由、宗教宽容的角度来审视这一运动,它则是一场反动。在宗教改革及其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新教表现得更加狂热、更不宽容,较天主教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宣扬的不是个性的解放和信仰的自由,而是虔诚、服从和纪律。  相似文献   

16.
席卷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构成14—16世纪欧洲社会变革的一个整体.把这两个运动各自孤立起来考察的任何企图,都会导致片面的认识;只有首先弄清了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内在关系,才有可能真正理解14—16世纪欧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将通过路德新教思想与人文主义的比较分析,力图表明: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是当时西欧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爆发,天主教由于内部矛盾分化出来的新教产生了新的宗派: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马丁路德作为新教的领袖,音乐敬拜是他的礼拜仪式的组成部分,于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制作音乐,众赞歌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后来到巴洛克时期,管风琴是当时最具时代性的乐器,它的音色可以有排山倒海之势也可以有高贵典雅之美,以及演奏出的丰富的和声的性能使它成为宗教音乐发展所依赖的乐器。天才音乐家巴赫作为新教路德宗派的信徒,他在众赞歌圣咏曲调的基础上,结合当时世俗流行的曲调,汇集自己的智慧与感情,充分发挥出他作为管风琴师的才能,于是就有了《四十五首众赞前奏曲》。  相似文献   

18.
英国光荣革命之前,因宗教改革而产生的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矛盾与因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资产阶级与在宗教改革中获利的土地贵族之间的阶层矛盾,为宽容和平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光荣革命中,天主教国王与新教国会之间围绕着接班人问题暂时搁置了宽容和平的方案,但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之间却达成了宽容和平。光荣革命之后,天主教徒、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各方逐步接受了宽容和平的思想,用宽容和平方案以化解各方矛盾,从而最终使得英国政府获得了英国社会中绝大多数阶层的支持,成为近代以来最为稳固的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韦伯的论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认为宗教改革过程中涌现的新教对社会伦理的重构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着眼于两处,即书中体现出的理论观点和主要研究方法。一方面力求对韦伯关于新教伦理建构进行进一步解明,另一方面则关注新教和天主教在伦理生活建构和社会精神影响上的对比及西方与世界其他文明体内宗教精神和理性主义发展的对比等。  相似文献   

20.
彭太军 《中学文科》2000,(11):71-71
在学习法国、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教材均提到了“三级会议”这一概念。尼德兰“1581年,由北方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宣告,北方几省正式脱离西班牙而独立”;“18世纪,法国政府受到财政的困扰。国王路易十六被迫召集三级会议,企图解决财政危机问题,却由此导致大革命的爆发。”那么,学生便问尼德兰、法国的“三级会议”有何异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解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