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物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了解生物科学与技术进展的渴求。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探索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式,将有助于提高生物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红明 《广西教育》2004,(9B):15-16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而言,更接近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际。甚至可以说,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知识,因此在学生的身边,存在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生周围现代的、开放性的资源,不仅可以使生物课更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课堂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多方面的信息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克服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畏难情绪,拓展思维的深度和空间,逐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生物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生物教师应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积极地开发、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及家庭中的生物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等,及时弥补生物教材内容的不足,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生物新课程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中明确指出:“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也日益呈现出主导地位。同时,生物学科在解决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环境恶化、生物的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也有力地促进现代化社会明的发展。”为此,在生物等学科应重视进行环境教育。因此,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对国家、对民族的长远发展是大有利益的。  相似文献   

5.
乡村具有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本文通过生物实验教学、生物课堂教学和生物实践能力等三个方面分别列举乡村资源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说明乡村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乡村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提高乡村教学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朱香艳 《陕西教育》2007,(11):88-88
巧用人力资源 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学生学习的倡导者、合作者与组织者。因此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更要有“授渔之技”。每位生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解题技巧、国内外新研究成果复印张贴在教室,供学生浏览,以此来营造学习生物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高效课堂对生物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运用当地资源组建生物高效课堂,以生物实物、标本等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将知识、能力、技能的培养统一起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课程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在引导学生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时,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生物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本质,加深学生对生物课程资源的全面认识与理解,让学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并将其与传统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最后要将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并与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学会有效利用生物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顾书德 《考试周刊》2012,(68):156-157
作者充分利用校园动植物资源对生物实验进行改进.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实现不同教材的有机整合,实现教材与校园动植物资源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生物教师在培养学生生物素养的同时强化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笔者坚持以新课程为指导,立足于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农村课程资源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本文将与大家谈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16,(20):15-17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其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有机整体。鉴于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将生活资源引进生物课堂,让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使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生物园不大,但品种繁多,景色宜人。我们的生物园有棕树、松柏、玉树、脂梅、桂花、月季花等近百种名贵花木,布局造型美观。我联系课程内容,经常在生物园内带同学们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如研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在这些活动中我只是组织者、引领者及合作伙伴,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同学们认识了不少花木,掌握了很多生物常识。他们知道腊梅不怕寒冬腊月,冰天雪地里顽强开出花来;而太阳花是夏季顶着高温酷暑绽放出漂亮的红花、黄花,若遇阴雨天气,它就闭着花  相似文献   

13.
生物科学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达到初步目标,人类遗传密码即将全部解密;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日臻完善;生物医疗工程使人类平均寿命较上个世纪初有了极大的增加。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整个中学阶段的生物教学却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状态,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对生物学习没有热情,教师对教学也缺乏激情。  相似文献   

14.
姜志宏 《成才之路》2020,(7):124-125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基于智慧资源平台的智慧教学模式强调以生物学习资源为基础,在课前、课间、课后进行智慧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利用智慧资源测试平台可以诊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并根据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提供学习资源。文章对基于智慧资源平台的中学生物教学模式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任军银 《甘肃教育》2011,(17):45-45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农业、医学、环境保护和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倡导教育教学要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土壤,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使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生物教学要注重与自然、社会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生物科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再次强调,必须制定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分解贯彻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由此可见,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生物教师必须长期承担而又紧迫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安明 《考试周刊》2009,(39):172-172
学生的插嘴现象是当前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围绕这一现象,阐述了生物教师如何把学生的插嘴作为一种资源来为课堂服务,让生物课堂因学生的插嘴而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探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究生物学规律的主渠道。生物学与生活、生产实际都十分贴近.作为一名乡村生物教师.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乡村生物的自然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73):149-150
新课改的目标是是实现教和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促进实践能力发展,构建充满活力的生物课堂教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开放学生思维的翅膀,拓展学生创新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生物教学,利用教师收桑到的环境恶化的资料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以“看、思、做、查”的方式,让学生具有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及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