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茂伟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6):174-178
领导理论与实践是最近10年美国学术界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借鉴美国组织领导力发展研究的视角与方法,需要从研究美国学术界关于"领导是什么"的共识做起,从认识领导的不同取向、理解领导的分析层次和"好领导"如何建构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可以获知当代美国学术界对领导的主流认识。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属性是知识产权研究的逻辑起点。理论界对于知识产权属性的研究已比较深入,形成了"一元论"和"多元论"。其中,"多元论"已经取得学说主流地位,"多元论"遗留了两个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是如何厘清知识产权的属性;二是如何安排知识产权属性的体系结构。因此,需要在批判继承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以知识产权的价值为基点构建知识产权的"新多元论"。  相似文献   

3.
规则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规则的力量在哪里?规则更多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本文将围绕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规则教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历,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则意识,让"规则"在我们的课堂中活起来进行真实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家庭教育备受重视。国家领导人在谈话中多次提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教育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进行工作部署。"强化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成为教育界共识,那么工作的抓手在哪里?主要内容是什么?东莞市虎门镇东方小学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利用"传奇父母学堂"的打造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范式。  相似文献   

5.
盛晓明  陈海丹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41-1046
 科学作为认知的典范,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与条件,它的认知范式是如何演变、转换的,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构成了我们所说的认知文化领域。本文重点讨论的是科学的社会研究,尤其是实验室研究进路所理解的认知文化问题。实验室研究为我们展示了科学认知的多个维度,以及不同的科学学科在认知范式上的差异,为我们探讨认知文化的构成和演进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超级细菌"再度引发关注,它为何会让我们的抗生素如此不堪一击?它又是因为什么而出现的呢?我们将如何重整我们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由于学界对挥舞"伪科学"打压相左于自己的认识的行为存有疑义,发生了废或保"伪"的辩论,至今绕梁于殿堂.辩论双方共同面对的主要问题有四个:如何认识"实证"性科学规范的局限性?如何认识科学的实质?如何面对当代科学革命?如何认识和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科学革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情报学若干问题辨析   总被引:74,自引:6,他引:74  
情报学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学科 ,国内外不同时期从不同侧面对它的定义和内涵有各种表述。综合其共同点 ,情报学是研究有效地运用信息、知识和情报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情报学发源于图书馆学和文献学 ,已发展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1 信息与情报1 1 “信息链”信息与情报是情报学的核心问题。什么是信息 ?什么是知识 ?什么是情报 ?对这些基本概念如果没有明确的认识 ,就不可能获得对情报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解。“信息”和“情报” ,英语都是“Information”。英语的Infor mation是一个连续体的概念 ,“信息链”由…  相似文献   

9.
<正>大脑的计时装置什么是"现在"?物理学认为,现在不过是一种幻觉,因为物理定律无法区分现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界线。但事实上,我们都在体验着现在。那么大脑如何产生现在呢?理解大脑如何产生现在,我们才能理解大脑如何处理时间的过程。不只是这样,体验现在也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一些不是同时发生的事情看成同时发生,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因果关系了。德国心理学家马克·维特曼还认为,人对现在的感知,是人整个意识体验的基础,而且理解现在还有助  相似文献   

10.
<正>快递员大家都见过,可你见过太空快递员吗?4月20日晚19时41分,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人称"太空快递员")如约"上岗"。这位神秘的"快递小哥"长什么样?能力如何?如何确保货运安全?让我们一起认识认识它吧。多才多艺的大力士"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身高10.6米,体宽3.35米,比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  相似文献   

11.
康伊 《今日科苑》2012,(18):88-92
两年前有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非诚勿扰2》里,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患上黑色素瘤,拒绝治疗被夺去生命;今年又出了陈凯歌导演在电影《搜索》里的高圆圆饰演的叶蓝秋因为淋巴瘤引发一连串道德拷问,最终是香消玉殒。本期"养生保健"栏目,我们暂且抛开导演的艺术创作意图,让医学专家朱军带领我们去探索到底什么是淋巴瘤?如何确诊淋巴瘤?患了恶性淋巴瘤就只能等死,无药可救吗?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12.
苏珊 《百科知识》2014,(4):34-35
正"我是谁?"这是一个亘古不变之问,一代代的哲学家、科学家都在思索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东方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你是如何认识"自我"的呢?东西方文化中"自我"这一概念又有哪些异同呢?独立性自我与互依性自我在认知领域,科学家们常使用"自我参照加工"和"其他参照加工"的比较,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是如何理解空间的?他们会与建筑师一样看待空间吗?步行街上的人们如何看待这条街?他们在步行街上有哪些活动?这些活动与步行街的空间特征的关系是什么?广场上的人如何理解广场?他们对这些空间满意吗?城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他们自豪和忧伤的地方,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正>大家都知道,只有哺乳动物才会吃奶,但如今市面上出现了给鱼喂"奶"的游乐项目,吸引了很多小孩。在超市里,也开始售卖吃"奶"的鱼。这是什么鱼?它们是否经过训练?其他鱼也会吃"奶"吗?带着疑问,我们开始了探究之旅。一、研究过程1.吃"奶"鱼是什么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外语教学在我国已经是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我国的外语教学究竟属于什么学科属性?如何评价外语教学成果?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外语教学手段或者说以什么样的范式对外语教学进行研究都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数学教学是不是也应该留个"缺口"给学生,给学生多留点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一个"消化"、"理解"的时空;一个静心回味的余地,让学生能将新知识进行梳理、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7.
<正>如何把恐龙骨头变成一个会告诉我们许多秘密的恐龙?给你一块面目全非的恐龙化石骨骼,你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样子?它如何进食、如何行动?三维颅腔模型,揭示哪些秘密?要重现这些令人困惑的动物的日常生活细节,是非常困难的。这整个过程就像是一直在猜谜,因为留给我们的东西只有它们骨骼和粪便的化石。不过美国德州大学的教授莫西·罗却不这样认为。现在都知道,始祖鸟是恐龙和现代鸟类之间的过  相似文献   

18.
正大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大蒜鳞茎、蒜苗也是餐桌上的常客,然而,蒜瓣是什么?蒜苗是如何长出来的?大蒜是如何繁殖的?蒜苗被刈割后也能像韭菜一样再生长吗?带着这些疑问,2020年9月起,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探究。一、活动目标1.了解蒜瓣是植物的茎而不是种子。认识常见蔬菜被食用的是植物的哪种器官,辨认变态的根、茎。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提出了这一终极命题。事实上,与世界如何起源相比,世界何时、以什么方式终结,更令我们感到困惑。世界末日的预言和有关传说起源于原始宗教,主要指地球文明的终结;科学上所谓的世界末日,则是指宇宙系统的崩溃或人类社会的灭亡。  相似文献   

20.
正人如何才能集中注意力?人的大脑怎样分配注意力?这些关于人的"注意力"的问题,都是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喜淋的研究领域之一。"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张喜淋说,其有趣之处在于,"我们试图去理解人类复杂行为的内在规律、正常或异常心理活动的脑神经基础,其难度犹如去理解整个宇宙星系一样。"这位与心理学结缘十多年的学者,诚朴稳重,细心认真,他用极严谨的态度完成了从学生到心理学博导的蜕变,也在倾心研究中教会了学生如何钻研学术,探索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