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北地区降水与湿度气候资料的栅格化技术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等计算技术,以东北地区DEM为基础,生成坡度、坡向及遮蔽度等小地形因子数据库和经度、纬度及海拔高度等大地形因子数据库。利用东北地区1960年-1990年30a平均的降水与湿度资料,采用趋势面分析、逐步回归、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小地形订正等方法,分区构筑了东北3省降水和湿度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进而利用GIS平台建立分辨率为1km2的东北地区4月-10月份和全年降水量与湿度的GRID格式专题地图,所得结果与东北地区实际降水和湿度分布较为吻合,可满足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分析与栅格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辽西地区16个气象台站30年(1971年~2000年)的整编温度资料,对辽西地区主要热量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变得更加丰富,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升幅达0.56℃,≥10℃积温30年间增加了158.5℃。借助GIS技术和数学模拟技术,对辽西地区部分重要的热量资源条件进行栅格化,构建了6种气候要素的小网格推算模型,经过小地形订正,生成为100m×100m空间高分辨率的栅格数据库和相应的专题数字地图,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青海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农牧业气候资源类型也非常丰富.全球变化背景下,青海省呈现降水增多,气温升高、有效积温增加趋势,农牧业气候资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采用青海省1961年-2008年全省54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建立了青海省≥0℃年积温、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空间推算模式,得到青海省500m×500m网格化气候资源要素空间分布结果;结合青海省第二次气候资源区划指标,建立了≥0℃年积温、年降水、7月平均气温三级气候区划指标体系:以≥0℃年积温500℃、1500℃、2000℃、3000℃作为寒冷、寒温、冷温、凉温、暖温一级气候区的阈值;年降水50mm、200mm、400mm、600mm为极干、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二级气候区的阈值;7月平均气温6.0℃、11.5℃、13.5℃、18.0℃为种植青饲料、青稞或小油菜、春小麦、冬小麦三级气候区的阈值.按照上述指标,将青海省划分为39类气候区.对其中12类气候区的降水、气温及气象灾害等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区适宜种植作物以及农牧业生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无霜冻期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以日最低气温≤0℃为霜冻指标,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年平均气温和初、终霜冻日、无霜冻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空间分布与年平均气温具有较密切的对应关系,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区域,终(初)霜冻日出现较早(迟),无霜冻期也较长,反之,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区域,终(初)霜冻日出现较迟(早),无霜冻期较短。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年平均气温以0.33℃/10a的倾向率上升,受其影响,终霜冻日和初霜冻日分别以-1.41d/10a 和2.21d/10a的倾向率提早和推迟,无霜冻期以3.59d/10a的倾向率延长,并且上述各要素还分别于1997年和1995年发生了突变。但各要素变化倾向率或突变前后变化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总体来说,年平均气温上升倾向率或上升幅度较大的区域,终霜冻日提前、初霜冻日推迟、无霜冻期延长的倾向率或幅度也较大,反之,年平均气温上升倾向率或上升幅度较小的区域,终霜冻日提前、初霜冻日推迟、无霜冻期延长的倾向率或幅度也较小。  相似文献   

5.
1961年至2007年东北地区水分盈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与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61年-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气候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参考蒸散量,进而计算水分盈亏量,对水分盈亏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与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东北地区10年际全年、春季、秋季和冬季水分盈亏量以亏缺为主,夏季以盈余为主,东北地区全年、夏季、秋季和冬季水分盈亏量都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速率分别为-4.2mm/10a、-3.4mm/10a、-2.2 mm/10a、-0.7 mm/10a;春季呈弱增多趋势,其速率为7.5 mm/10a,东北地区有逐渐变干的趋势.从地域分布看,有2/3的地区呈下降趋势,1/3的地区呈上升趋势.对各气象因子与水分盈亏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水分盈亏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其次是温度.当温度变化时,各季节水分盈亏量变化: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当降水量变化时,各季节水分盈亏量变化: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由此可见,温度的变化对冬季的水分盈亏量影响最大,降水的变化对夏季水分盈亏量影响最大.受水分亏缺影响,干旱频率增加、区域扩大,粮食生产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吴浩  邱新法  王勇  俞布 《科技通报》2019,35(7):59-65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地形复杂多样,本文利用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拟的方法对杭州市2010-2014年的月平均气温进行了空间化模拟,生成了100 m×100 m分辨率的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图。模拟结果通过与使用较多的反距离加权法和普通克里格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拟在杭州的应用中,模型拟合的平均绝对误差在0. 17℃~0. 35℃之间,平均相对误差在于1%~6%之间,拟合结果略好于反距离加权法和普通克里格法。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对月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局地地域分布特征,模型拟合结果能很好的体现出杭州市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信息。考虑了地形,太阳辐射等因素的杭州市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拟的结果包含了各种地形信息,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积温的精细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积温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以海拔高度、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为参数的复杂地形下积温的分布式模型,在模型中还考虑了散射辐射的各向异性及坡地反射辐射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应用100m×100m分辨率的DEM数据及气象站常规观测气象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100m×100m分辨率的≥0℃、≥10℃、≥15℃积温。结果表明:①局地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对积温的影响显著,使得复杂地形下积温的精细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纬向分布特征不明显。地形对复杂地形下积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②同一纬度,由于地形差异,积温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阳坡、海拔较低处的积温偏高,阴坡、海拔较高处的积温偏低;③在缺乏复杂地形下坡面考察资料的情况下,建立以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为主的物理经验统计模型是实现细网格热量资源计算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DEM的山区太阳散射辐射的空间分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黄敬峰 《科技通报》2006,22(4):450-455
为了研究山区散射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山区1:10000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它提取纬度、坡度、坡向等地形要素栅格数据,并结合多年平均的云量数据,利用GIS技术建立了山区太阳散射辐射的高空间分辨率栅格分布模型,实现了太阳散射辐射空间分布规律的可视化表达,分析了山区各月太阳散射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方法对于山区农业、林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北玉米带热量资源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应用线性回归、非整数波谱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东北玉米主产区热量资源的长期演变趋势和变化周期,并对未来10a的情况进行初步预测。要素包括:日平均气温稳定≥7℃、≥10℃的初、终日期,≥10℃积温和5月∽9月平均气温之和。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内,≥7℃、≥10℃初日有逐渐提前的趋势,农业生产季内热量资源有增加趋势,但近些年这些要素不稳定。界线温度初、终日存在的23a、15a、和9a左右的变化周期,≥10℃积温和5月∽9月气温之和存在60a、35a∽41a、15a∽16a、9a和3a∽4a变化周期。目前所处的长周期内的暖期很可能在2010年前后结束,积温增加的趋势和农作物播期提前的趋势也将缓解,而且在中短周期内,近几年积温可能将减少,冷害和霜冻可能发生,农作物品种和播期都应有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0.
复杂地形导致的小气候多样,使得很难对一个地形复杂区域的旅游气候适宜度进行一个量化的评估。针对这种情况,文章以重庆市为例,从气候各要素空间分布的特点出发,在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气象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结合气象要素空间扩展模型分别对气温、日照、风速、相对湿度进行了空间化,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三峡库区(重庆市)有效温度指数和风效指数的精细化空间分布.并利用相关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模型计算的有效温度和风效指数空间分布结果要优于直接使用空间插值的结果。最后。在特吉旺法相关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重庆市旅游气候适宜度进行了分类,制作了重庆市旅游气候适宜度精细化的空间分布.并描述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一种改进B超诊断仪纵向分辩率的新方法。即设立纵向判据和横向判据使超声的每一个回波通过两种判据以决定取舍。通过模型试验达到纵向分辩率1mm。横向分辩率2mm。  相似文献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会)自1986年成立 以来机械学科资助了2200多项基础研究项目,推动了我国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为机\\r 械工程提供了一大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升了我国制造业及其装备的技术水平;同 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和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和教授。本文回顾了自然科学基金\\r 会成立以来机械学科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基金管理工作中的基本经验,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r 在的不足与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中国湿草地中的水禽栖息地及其水禽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大学 《资源科学》1996,18(1):55-63
湿草地是终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的天然草地。在我国湿草地觅食、或栖息、繁殖的国家一类保护鸟类18种、国家二级保护水禽有40余种,还有上百种属于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鸟类。根据80年代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结果,中国有可供水禽,徙禽栖息、繁殖的沼泽、沼泽湿地、湿草地、水禽、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结构分类与结构类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5.
位于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我校拥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10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构建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我校借鉴各单位的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辐射资源栅格化信息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借助GIS平台和DEM数据,生成东北地区1km×1km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数据库。利用1960年-1990年累年月平均气候学方法计算了东北地区189个气象台站总辐射、直接辐射、PAR和地表有辐射的月值和年值;并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软件和VB6.0语言处理了1992年辽宁省5月-8月的NOAA AVHRR 数据,得到了辽宁省5月-8月1km×1km网络的地面反射数据。在基础上,分省建立了各种辐射值与宏观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三维二次空间分布模式。半理论半经验地定量分析了坡度向对辐射和par的影响,最终建立了东北地区辐射资源删格化信息化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1重点项目的立项依据和意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内燃机仍是汽车、机车、轮船、农用机械(农用车)、工程机械及军用车辆等移动装置的动力源,是我国石油的主要消费渠道,而石油仍将是内燃机的主要燃料,且我国内燃机的石油消费量约占石油总消费量的66%,内燃机同时又是大气环境,特别是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内燃机  相似文献   

18.
当代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我们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的发展具有由低级到高级的物质科学→信息科学→意识科学和由 简单到复杂的非生命科学→生命科学→人体科学的一般规律。当代科学正发展到信息科学和 生命科学这一中级阶段,所以我们应集中力量加大这两类学科的研究投入。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基金论文产出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引言 高校科学研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对国家未来能否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985工程"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国家实施"985工程"8年来,这些高校科研状况如何呢?本文选取2006年有代表性的20所"985工程"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工学版)作为调研对象,从基金论文的数量、基金论文获基金资助数量、基金类型分布、基金论文的学科分布等方面,分析基金资助课题的现状,并与2001年、1998年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这一个方面透视我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新趋势、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
石竹筠 《资源科学》1993,15(4):39-46
本文从制图的基础、土地评价的基本原则、制图的依据等方面论述了土地资源制图的理论。用系统论方法划分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与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分类系统,提出土地资源评价系统与土地资源系统的结合,形成土地资源根类系统。并简述了不同比例尺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