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3年前,我做了约10年的新闻记者工作,从记者调作出版编辑工作,可以说是“半路出家”。迈入华北人民出版社和1954年并入通俗读物出版社时,都是任编辑组长,不但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编辑,还要抓好全编辑组的工作,做好和出版、发行、美术设计等部门的协作工作。——这些对我这个出版岗位上的新兵来说,真不是一个轻松任务。可是我想,在党和上级领导与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加上自我奋斗,边干边学,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从此,就硬着头皮挑起这副担子了。 我到华北人民出版社后,开头是负责编辑三组即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编辑组的工作,打交道的作家是赵树理、王亚平、任桂林等名家,处理的作品是《罗汉钱》、《张羽煮海》等名作。我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半年以后,领导上表示满意。有一天晚间,我正在办公室灯下夜读,领导来和我谈话,说现在社里的工  相似文献   

2.
谈点感受     
1951年秋,我们一批新同志跨进中南人民出版社,社里给我们上的第一堂业务课,也是政治课,是学习毛主席题写的“认真作好出版工作”的指示。不久,社里印发的黄布硬壳“工作笔记”本,扉页上印的也是毛主席手书的这八个大字。它时时激励和教育我们要认真做好出版工作。现摘取自己在过去编辑工作中的几个片断谈一点感受。 不下真功 必尝苦果 1953年初夏,农业组编辑的《1954年农历》即将付印。编辑组长田溪同志要我和该书的责任编辑仔细把历象部分的清样核对三次付印。按照这个要求,我们两人轮换着一人读原稿,一人看清样,反复以原稿  相似文献   

3.
由全国新闻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组编辑,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新闻生涯》一书,即将与读者见面。《我的新闻生涯》是一本内容丰富,具有多方面、多层次阅读意义的书,全书共分三册,作者都是近年来评定的高级记者、高级编辑。即  相似文献   

4.
书讯     
由全国新闻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组编辑、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新闻生涯》一书,即将与读者见面。《我的新闻生涯》是一本内容丰富,具有多方面、多层次阅读意义的书,全书共分三册,作者都是近年来评定的高级记者、高级编辑。即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回忆录》是由人民日报史编辑组为纪念人民日报创刊40周年而编辑的,将于6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由现在和曾在人民日报工作的60多位新闻工作者撰写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人民日报1948年6月15日创刊以来不平凡的经历,实际是新中国的一本生动具体的报史资料。  相似文献   

6.
编辑创造意识,是编辑在从事新闻实践活动中所反映出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作水平等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思维是反映编辑创造意识的最高形式。 编辑创造意识不是静止的,它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编辑选稿、组稿、编稿,必然反映出编辑的组版思想,而编辑组版思想又是受编辑创造意识所支配的。首先,支配着对稿件的筛选。编辑要全面考虑稿件  相似文献   

7.
简讯     
△黑龙江省农垦报社,去年把已经试行两年多的编辑组包版制推进了一步。原来分别包四个版的编辑组的12名编辑,现在实行包版到人,每人独立负责,分管一个版的组稿、编辑、评论、版面设计等全部过程。该报为周三刊,一般每个编辑一周处理一个版。  相似文献   

8.
青年编辑在创办高影响力科技期刊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策划与组稿能力是编辑的核心能力,我国倡导要培养一批人才队伍,特别要注重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因此,为获得优质稿源,青年编辑不仅要提升自身组约专栏的能力,特别是在组稿的过程中要注重选题策划能力、编辑业务能力、撰写文章能力的提升,强化自身服务意识;还要积极拓展组稿途径,加强专业学习,积极走访高校、研究院所,善于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本文分析青年编辑提升组约专栏能力的途径,希望为青年编辑组约专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编辑,如何实现原创选题与新时代号角的密切结合,以小视角反映大主题,一直是我思考和探索的重点方向。而2022年春节前,我就接到了一项特别而紧急的任务——要做一本关于“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绘本。特别的是,这是儿童文学作家、“笨狼妈妈”汤素兰的第一本主题出版作品,紧急的是,小年前我们编辑团队要陪同汤老师一起去十八洞村实地采风考察。  相似文献   

10.
简讯     
黑龙江省农垦报社,去年把已经试行两年多的编辑组包版制推进了一步。原来分别包四个版的编辑组的12名编辑,现在实行包版到人,每人独立负责,分管一个版的组稿、编辑、评论、版面设计等全部过程。该报为周三刊,一般每个编辑一周处理一个版。(张宝贤)辽宁经济报登载举办有奖征求意见的启事,请广大读者对报纸的内容、文风、形式及编辑记者的职  相似文献   

11.
正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基础,编辑是出版社的第一人才资源。编辑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命运。因此,出版社都希望有一批好编辑。而何谓好编辑?笔者以为,一个好编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编辑出版了一批好的出版物;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编辑职业精神;再次,具有较强的编辑业务能力。好编辑的自我修炼任何一个出版单位在引进人才时都喜欢三种人: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的人;踏实肯干能干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不欢迎的三种人:给单位带来负能量的人;不作为的人;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我社原副总编辑、著名建筑编辑家杨永生生前曾赠言,要"做人、做事、做研究"。我经常以此勉励自己,做一名好编辑,要多做事、有作为。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本叙说编辑工作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一位做了半个世纪编辑工作的老人。他的故事极为平淡,都是些“稗官野史、逸文趣事”,却折射出一位可敬的编辑的精神世界。作者黄伊以“敬业和奉献,开拓与创新,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为题开篇,是耐人寻味的。作者在书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人大中文系的一位应届毕业生来出版社实习,编辑室主任委托他接待。此时的黄伊,已是从业四十多年的资深编辑,有着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但是,他没有向大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却对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讲述自己用半生心血换得的深切体会:当编辑最要紧的一条,是要…  相似文献   

13.
老友自某报社归来,带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信息:这家报社为“增加收入”,给各编辑组下了个经济指标,一年要拿回多少钱来。于是,编辑们“有枪的使枪,有刀的使刀”,“十八般武艺”全拿了出来,千方弄钱,百计求“益”,最拿手的是用新闻卖饯:我给你发一版稿子,你给我2000元“经济赞助”。我不知道这家报社的经济效益如何,也许很可观吧,沽名钓誉的人总是有的,别说用重金买名誉,只不过“权当作了广告”。你要“经济赞助”,我要少花钱登广告,君子协定,互利互惠。这样做,不是对我们新闻事业的亵渎和玷污  相似文献   

14.
王尔蜜 《记者摇篮》2010,(3):37-37,61
编辑工作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工作,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编辑人员不仅要有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而且还要求编辑具有专业性与职业性。一位编辑不仅是专家,还要是杂家。要想做一位合格的编辑,要想做一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编辑,我想,有四件法宝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有些人总认为“编辑无学”,甚至有人说编辑是“简单重复劳动”,以至前些年个别高级领导干部曾不主张把编辑安排在评定职称的系列之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中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首先,编辑工作的职业特点具有“隐蔽”性,常常不为人所知。因为编辑的主要任务是把他人的稿件转化为书籍,转化为杂志,转化为报纸,转化为音响图像等等。也就是说,编辑总是耘人之田,为人作嫁衣裳,象配音演员一样是从事幕后工作的。著作者因一书、一文成名天下屡见不鲜,而编辑倾注在名人稿件中的心血及其才智、胆识却常常不为人所知。可以说,编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编辑工作者要充当无名英雄,要为  相似文献   

16.
编辑这一行的职业道德究竟是些什么?这里,我不打算在理论上阐述它的重要性之类,而想就我所接触到的我国前辈作家、编辑家、出版家们在编辑方面的嘉言懿行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总要看一遍”当编辑就要看稿子,这是编辑起码的任务和职责。老一辈编辑对这个“职责和任务”是看得很神圣的。已故作家、《收获》杂志编辑靳以1957年曾对《文艺报》的一位同志说:我虽然做了多年的编辑工作,也谈不出多少经验,但有一件事,至今想起来问心无愧:我没有埋没人才。不论是谁投来的稿件,不论是长篇短篇,我总要看一遍,一个编辑,有了这样  相似文献   

17.
编辑,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学问。我很赞成胡乔木同志的提议,希望我们广大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特别是老编辑、老报人、老新闻教育工作者,能够把编辑工作作为一门学问加以探讨,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建立一门过去还很少有人专门研究的学问——编辑学。什么是编辑?编辑的社会职能是什么?编辑工作的性质、任务、内容和方法是什么?编辑要具备哪些基本的修养和技能?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和出色的编辑?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  相似文献   

18.
这里有点象“静静的产房”,我的“咔咔”的皮鞋声惊动了伏案工作的编辑们,3人的目光一齐向我投来。我作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自我介绍:本台通讯员×××,顺便送来小稿1件,请审处。3位中唯一的一位憨厚的男子汉,立刻热情地接待我这位不速之客,编辑部宁静的气氛被打破了。跟我促膝絮谈的是魏苍广,他给我的名片上说明现任的职务: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副主任、记者。在他的案头上,“在祖国的怀抱里”征文稿已堆起好高。可以看出,他还沉浸在阅稿的兴奋之中,介绍《金色年华》编辑组开展征文活动以来的情况,就成了彼此交谈的主要话题。  相似文献   

19.
编辑出版有较高质量的书籍,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也是编辑工作者的心愿。近年来,一批书籍在各种评奖活动中获奖,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我国编辑工作的水平。总结这些获奖书籍的编辑工作,对于进一步编好图书,具有积极意义。这里就我经手编辑或复审的几本获奖书,谈谈在编辑工作中的四点体会。 (一)要注重文化积累获奖书籍大都是正确的编辑思想指导下的产物。编辑思想关系到获奖书籍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毕生从事一项事业,并且始终饱含激情地把它做好,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杨牧之先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五十多年,从编辑入行做到国家出版管理部门负责人,肩负着繁重的出版管理任务,对编辑工作却始终坚守,一部又一部传世出版精品在他的主持下问世.他在《我的出版憧憬》中对自己的人生有一段自述:“我一生只做了这一件事,当编辑,搞出版.倏忽间四五十年过去,自问之,整天想的是出版,干的是出版,高兴的是出版,焦虑的是出版,希望能多编几本好书,将来高尚的人们回忆起我们会充满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