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美国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50大市场中,纸介报纸读者的数量并没有因为网络报纸而减少。该项对3693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前50大市场中,有61%的网络使用者每天间读一份报纸,有近3/4的周末阅读一份报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前6个月中网络使用者中,有超过2/3的人在测览在线报纸的同时每天还阅读一份纸介报纸,在周末,这个数字会攀升至78%。甚至在前6个月中没有测览过在线报纸的网络使用者也有57%的人平日每天阅读一份报纸,71%周末阅读一份报纸。这一调查表明:网络使用者——尤其是在线报纸的读者——仍旧是…  相似文献   

2.
李华 《传媒》2000,(5):40
美国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50大市场中,纸介报纸读者的数量并没有因为网络报纸而减少。 该项对3693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前50大市场中,有61%的网络使用者每天阅读一份报纸,有近3/4在周末阅读一份报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前6个月中网络使用者中,有超过2/3的人在浏览在线报纸的同时每天还阅读一份纸介报纸,在周末,这个数字会攀升至78%。甚至在前6个月中没有浏览过在线报纸  相似文献   

3.
张清 《新闻知识》2006,(2):24-25
在加拿大和美国,报纸的发行量在走下坡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个趋势愈加明显。根据美国报纸协会和加拿大报纸协会提供的2003 年统计资料,两国国民中都是只有一半多一点儿的成年人(54%)在星期一到星期五读报;加拿大人星期六读报的多一点儿,为60%,美国人星期日读报的人多一点儿,为62%。1991年至2001年十年间,加拿大18岁以上每天读报的人减少了12%。减少最多的是  相似文献   

4.
十一、各项小统计美国的成年人中65%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阅读一种日报,72%每周阅读一种星期日出版的报纸。美国1987年日报总销量约6300万份。平均2点2人阅读一份日报,平均每人每天读报时间为44分钟。1987年,美国人为购买日报与星期日出版的报纸,共花费80亿美元。1987年,美国的日报的广告费收入,比上一年增加9%,总数达294亿美元,比电视广告费收入多50亿美元。美国劳工统计局材料表明,1987年美国报业职工人数为462,200人,比1986年增加4700人。在过去三年里,报业职工增加22000人。  相似文献   

5.
国际新闻界     
美国报纸的可信度下降美国媒体与公共事务中心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人依赖新闻媒体,但并不一定相信新闻媒体。这项对3000名成年人的电话调查显示,有86%的人仍然把报纸作为首要新闻来源,但他们认为从报纸上读到的内容只有70%可信。在报纸读者中.只有34%的人读全国性报纸,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年纪大、文化程度高、收入高的人读报的比例要大大高  相似文献   

6.
要学会读报     
写这个题目,人们或许会不以为然地说:“一个通讯员如果连报纸都不会读,哪还能拿笔杆子写报道吗?”其实会不会读报,对一个通讯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著名记者杰克·伦敦把会不会读报作为当新闻记者的必备条件,曾向他的学生发出这样的忠告:“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纸。”事实上只要不是文盲,都可以读报但不一定会写报道。一个通讯员会不会读报,不只是一个文化水平问题,重要的是“会”。在读报中发现一个新的世界。报纸,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维系着社  相似文献   

7.
黄玲 《今传媒》2006,(6):44-45
在人类传播历史长河中,报纸对信息沟通、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随着互联网络、手机、楼宇、车载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传统报纸的读者在日益减少,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年轻读者的流失,新媒体成为年轻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窗口。美国报纸协会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日报的阅读率1970年为78%,而2002年下降到55%,18岁至24岁的年轻人日读报率只有41%。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针对北京市场进行的调查显示,“北京地区阅读报纸的人群中,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已经有11.6%,由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  相似文献   

8.
汪耘 《新闻实践》2007,(5):45-45
读者打开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读者对新闻乃至报纸的选择也往往是从标题开始的。在信息多元化和网络大众化的今天,人们对纸质媒体的阅读时间逐渐缩短,“读报读题”已成为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标题直接决定了读者的阅读取舍。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闻人,读报是天经地义、不可或缺的工作。不广泛阅读报纸,就不可能充分获取信息;不仔细研读报纸,就不可能汲取别人的长处。但是,读报也不是盲目的,需要思考,边读边思考,既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也能发现别人的不足,甚至还能找出一些普遍存在的带共性的问题。下边是本人的3篇读报笔记,都是看了最近的报纸有感而发。观点难免偏颇,但问题绝不是个别的,值得引起同行们的注意。摆拍与造假初学摄影的人,典型瞬间抓不住,因而喜欢摆拍。拍干部学习,找一人拿一张报纸,四五个人围成半个圈。拍农民下地,汗水流淌却要老农装出一张笑脸。摆拍的东西很假,…  相似文献   

10.
潘力剑  岳昕 《新闻记者》2004,(12):62-63
从经济属性看,报纸是一种典型的"捆绑销售"的商品。读者购买报纸,往往只因他对某一篇或者某几篇文章感兴趣,而他仔细阅读的也只是报纸的一部分内容。根据2002年北京娱乐信报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进行的"北京居民读报情况和读报意愿的大型抽样调查"表明,人们阅读报纸的平均时长为56分钟。按照每分钟300字的速度计算,报纸读者每天能够仔细阅读的报纸内容平均为16800字,大致是对开报纸5~6个整版的内容--大致是目前综合性日报所提供的全部资讯的1/4至1/10。既然是"捆  相似文献   

11.
读报的学问     
读报的学问是很深的。学会阅读报纸,是一个合格的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记者杰克·伦敦曾经向他的学生发出过这样的忠告:“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纸。”一个通讯员会不会读报,这不只是一个文化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会”。通讯员应当具有政治灵敏。首先,应该在读报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特异功能——新闻鼻。提高发现新闻线索的观察力。经常听到一些初学新闻写作的朋友叫苦:“没有什么东西写呀!”他们时时都有“线索危机感”。我想问题可能在于他们不会读报。你说他们不会读报,也有点儿冤枉。因为,他们天天都读报,而且还抱着合订本读。只是他们读的方法和一般读者并无两样。这样读报能从报纸的字里行间发现一个新世界吗?能了解新的报道思想和洞察新闻舆论导向吗?显然是不行的。编辑方针,报道思想,舆论导向,往往深藏在一些新闻的  相似文献   

12.
国内新闻界     
电视和报纸受众仍最多5月9日公布的“全国读者调查”表明: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及互联网中,电视和报纸的普及率仍最高。据国内最大的市场调查机构——央视调查咨询中心统计,中国全职工作人员中报纸读者和电视观众的比例均超过90%,另外,53%是杂志读者,46%是广播听众,6%的人在网上阅读。该项调查结果显示:在25岁至34岁年龄段中,有90%的人经常读报  相似文献   

13.
读报是我的生活习惯,从读报中得到审美享受和快感,评报是读报的延伸,阅读境界的升华,以评为快;报纸是一本百科全书,不仅丰富知识,而且使生活如此充实而美丽。读报与评报相结合,在激发  相似文献   

14.
马永强 《传媒》2016,(1):65-66
英国是全球报业发达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英国有大约1300多种报纸、8500多种期刊,超过三分之二的15岁以上人口至少阅读一份全国性报纸,是名副其实的报业大国.由于有着优秀的读报历史和传统习惯,英国报纸的人均销量为欧洲国家之首,这也使得报纸在英国媒体格局中占有极高地位,个别报纸在国际传媒领域极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报纸版面设计是一门艺术,报纸出来的产品必须以读者为本,既要好看,又要好读。现在是厚报时代,彩报时代,对办报人来说,提高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而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纸的经济支出和购买的方便性,也包括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支出和阅读的轻松愉悦性。因此,从版面编排着手,尽量帮助读者减少读报时间而得到信息与精神的满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读报随感     
(一)读报的异化曾几何时,读报的兴味改变了,过去读报总是先新闻版再看副刊,然而现在习惯拿起报纸先翻副刊再读新闻版.究其原因,大约与近年来新闻版上少新闻或新闻版上内容太枯燥、乏味有关.相比之下,副刊上文章虽不是新闻,但多少有新意,可读、耐读、耐咀嚼,有使人赏心悦目之处,也有使人留连忘返之笔.所以先看副刊再翻读新闻版,不也是一种读报方法的变化么?!  相似文献   

17.
自从出现电视以后,很多报纸读者变成了电视观众,年轻的一代中,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远离铅字”的“报纸疏远症”,这在电视机十分普及的欧美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保持一定的报纸发行数量,控制继续下降的趋势,美国各报社在五十年代初就将目标对准了广大在校学生,因为这是一大批数最可观的潜在读者。于是,一些报社发起了“报纸参与教育”运动。时至今日,美国已有640家报纸加入了这一运动,占全部报纸的近40%。另外,加拿大、法国、西德、瑞典、荷兰等国家也在近十多年中开展了这一运动。报纸参与教育运动,就是报界与学校合作,每年都向学生大肆宣传报纸的优越性及其社会作用,给报纸涂上一层诱人的魅力,同时,向学生提供半费订报的优惠。学校则专门开设读报课程,帮助学生通过读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了解政治和社会动向。报界还不时派人去有关学校,协助那些不善于利用报纸的教师指导学生读报。为使学生对报纸产生兴  相似文献   

18.
看报先看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制作新闻标题是报纸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标题是在新闻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的桥梁,读者打开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读者对新闻乃至报纸的选择也往往是从标题开始的。在信息多元化和网络大众化的今天,人们对纸质媒体的阅读时间逐渐缩短,"读报读题"已成为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标题直接决定了读者的阅读取舍。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编辑和出版商》报道,一份来自英国机构的最新调查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英国全国性报纸读者表示,他们更喜欢阅读印刷版报纸,而不是在电脑或者手机上进行阅读。这个调查结果主要用于研究消费者的媒体接触习惯和对时事的兴趣。
  纵观全国性报纸,读者对印刷版报纸的偏爱明显存在,但有很多人会在典型的一周里通过多种方式阅读全国性报纸。总的来说,在偏好阅读印刷版报纸的读者中,有17%表示他们也会在网上阅读。相比较而言,在喜欢通过移动设备阅读全国性报纸的读者中,有38%表示他们也会阅读印刷版报纸--还有31%的读者表示,他们也会通过电脑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20.
报纸的内容与版面设计是一门艺术,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形式来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对办报人来说,提高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而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纸的经济支出和购买的方便性,也包括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支出和阅读的轻松愉悦性。因此,从版面内容及形式编排着手,尽量帮助读者减少读报时间而得到信息与精神的满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