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识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受到世界范围内许多高校的重视。我国也普遍开展了通识教育,但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以书院制为载体开展通识教育受到许多高校的青睐。本文以南京审计大学为调研对象,调查、分析书院制高校的通识教育实施效果,为书院制高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更好地推动通识教育在书院制高校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蓝娜  林兵峰 《科教文汇》2021,(12):32-33
高校书院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文通过阐述书院制育人模式在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实现“三全育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现实意义,以汕头大学住宿书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为例,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模式,提出书院矩阵式团队架构、软硬件双层保障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时监管系统的思政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书院的教育特征,分析了大学生的阅读现状,提出了大阅读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策略,并指出在书院制教育背景下,图书馆应从阅读空间的打造、完善新媒体平台建设以及针对书院读者开展特色阅读推广活动等方面为书院读者提供阅读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4.
张鸽  于东红 《科教文汇》2010,(22):3-3,31
书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非营利的教育机构,经费是书院生存的关键。现在民办高校也面临着经费紧张的问题,探讨书院的经费来源,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13)
学生社团作为自发的群众性组织是实现高校育人功能的有效载体及重要途径,其创立的初衷与书院制教育模式倡导通识教育之理念不谋而合。本文从书院制模式下社团育人的比较优势出发,提出书院制社区模式下高职院校社团育人功能的优化策略,并以苏州工业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探微书院美育工作室为例,对书院制教育模式下"以美育德"的特色实践进行总结分析,为高职院校社团育人机制创新提供可供借鉴可复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以私人办学为主、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并积聚有大量图书的教育机构。书院的名称始见于唐代。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设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称集贤殿书院,置学士,掌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辨明章典,以备顾问应对。贞元  相似文献   

7.
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对书院文化建设进行反思研究,有助于提升高校书院文化建设能力、书院文化育人内聚力,优化学生成长成才的软环境,提升"微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相羽  崔丽月 《未来与发展》2022,(11):109-112+55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化和内涵发展,书院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虽然当前我国高校书院制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但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发展书院制对于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作用。南开大学积极探索智慧书院模式下的“三全育人”工作,以期为书院制育人贡献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是介于私学与官学之间的积聚大量图书、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1]。它始建于唐末五代,经宋、元、明,虽时兴时衰,但一直延续至清末,书院才逐步改为学堂。它存在了一千余年,是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观。书院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办学形式、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书院的教学经验独树一帜,其精华至今仍然熠熠生辉。一、中国古代书院的教学经验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兴起于北宋初,勃兴于南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书院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对当时的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起过重要作用。本文致力于从人格教育、学术研究、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揭示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办学特色,对当代研究生教育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模式。本文从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阐述宋代书院教育特点对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谢春燕 《科教文汇》2008,(19):224-225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到清末因自身的腐败和急剧的社会变动作用下,书院由衰败转而改制为学堂,蜕变中重获新生。本文以四川典型的锦江书院为列,努力揭示这一旧貌换新颜过程中的历史嬗变。  相似文献   

13.
清代南京书院地理分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科学与管理》2008,(5):143-144
清代南京地区文化繁荣,众多书院得到了较大发展,并且受到官府的大力扶植,南京地区书院的数量居全国其他城市之首,其地理分布具有自身特点,反映南京悠久的文化教育传统,发达的书院教育也促进了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春民  李焕 《科技风》2014,(19):276-276
书院制做为一种新型学生管理和教育模式,在我国部分高校已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影响。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借鉴书院制的做法,对学生管理和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书院作为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在办学目标、教学活动和管理特色方面有着很大价值.书院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有: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民主教学原则;注重教学实践活动;提倡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6.
书院作为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在办学目标、教学活动和管理特色方面有着很大价值。书院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有: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民主教学原则;注重教学实践活动;提倡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在学业、生活等方面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相较于长辈、教师的指导,他们更倾向于向同龄人,即朋辈寻求帮助。在书院制育人模式下,探索朋辈教育的实施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以河南科技大学河洛书院“你好!Idol”思想引领育人平台为例,分析书院制育人模式下推进朋辈教育的意义,并进行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教育模式改革中借鉴中国传统书院制度和国外住宿制学院制度,建立了以书院为单位的学习和生活社区,构建新型的教书育人平台。同时,高校本身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要求大学生关注社会。基于这两点,我们要思考如何在书院制下,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关注时事的意识,从而顺应本科教育有内涵提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中,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思想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书院的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浓郁的求知求实学术气氛、倡导身体力行、提倡自由开放的学术风气等方面对中国当代高校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保定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定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辽、金始即有“北控三关,南通九省,地连四野,雄冠中州,联络表里,翊卫京师”之说,康熙八年(1669年)为直隶省会,成为政治中心。明清以来,上谷书院、金台书院、二程书院等相继兴起,清雍正初年建立的莲池书院成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保定军官大学堂、育德中学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基地。保定市于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街区的形成与发展现在的保定市古城始建于992年,后经战火烧毁,于1227年重建。经历元、明、清、民国,其城市轮廓、道路骨架和布局结构总体上没有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