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通讯是否成功,关键是主题;一篇通讯能否让人过目不忘,重要的是文中要有“动情点”。这个“动情点”可能是某个细节,可能是某句话,可能是一段描述,也可能是一个动作。但不管是什么,它的主要功能是深化主题,打动人心,产生冲击力,给人以启迪。人物通讯的典范之作《县委书  相似文献   

2.
读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心读书,书给人以正气; 耐心读书,书给人以英气; 潜心读书,书给人以骨气; 热心读书,书给人以豪气; 悉心读书,书给人以灵气; 痴心读书,书给人以秀气;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书话的写作日盛一日,许多名家多有书话之作,报章杂志也时见书话的发表,其单独成书者也为数不少.前两年,写书话的名家姜德明先生更搜罗了名家书话十六种成<现代书话丛书>两辑,对爱读书话的我来说确是带来了一种极大的喜悦.  相似文献   

4.
吴道弘编审的随笔<书旅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中,有<我的<书评例话>>一文,其中解释<书评例话>一书的取名缘由道:"是因为书中'例话'部分是一组系列文章,内容比较系统,叙述也较简明,有例有论,就以它代表本书了."  相似文献   

5.
书话新葩又几枝叶嘉新书话这玩艺儿,有人写就有人读,有人出就有人买。尤其是书话爱好者,买了读了,还要发而为文写出什么“书话之话”,硬是营造出一种书香的氛围。那冉冉袭来的书香,直教书痴们心动神摇,趋之若骛了。笔者也忝列书话爱好者中一分子,因“书话之后”的...  相似文献   

6.
贵具艺文情趣的中国书话作品,不仅在内容上有独到的笔墨,而且在版式装帧上也往往多有可赏可玩之处。北京三联书店在80年代陆续推出的那套小32开本的,包含有《晦庵书话》、《西谛书话》、《榆下说书》等的“书话丛书”,即是书话集出版款式的佳品,具有收藏和鉴赏价值。我所收藏的唐弢先生于1984年春题赠的毛边本,即为雁斋主人奉为藏书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7.
北大教授季羡林老先生作为几十个春秋治学生涯过来人,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过:“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的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三口之家和书、和书的大本营——上海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600余册家庭藏书,面对人手一张的上海图书馆的借书卡,面对闲暇之时“泡”在上图一整天,只要有书作伴,就有无穷乐趣。我家虽然在经济上尚不够“腾飞”,但在精神世界却是富有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书话源于古代的藏书题跋和读书笔记,并由此生发、衍变而成。在读书界,所有藏书爱书者没有不喜欢读书话的,但关于书话这种文体的界定却比较困难。它是一种散文,但不像狭义上的现代散文;它可以说是一种小品文,也有现代杂文的意思;它和书评难以分家,又与书目书序书跋沾亲带故。它可以归于文学范围内,也可列入版本目录学范畴。  相似文献   

9.
最近翻阅张炜的域外作家写真集《心仪》,又一次饱尝了“站在潮头看风景”的绝妙感受。只是这一次的潮,并非具体的大江大河的恣意翻腾,而是风晨月夕中数个世纪以来不曾平静过的文学历史的喧哗与骚动。张炜领着我们凭栏观望,于是那数不尽的美妙风致便都尽收眼底,令人有一种不胜怡然忘我之意。《心仪》从写作契机上讲,属于外国文学作品印象记。倘若更宽泛点说,称它为“书话”也不为过。在我的印象中,前几代作家里那些学贯中西、集博大与精深于一体的人们,很多都善写书话,如周氏兄弟、唐、叶灵风等等。他们的书话,一方面集中介绍西方…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个年逾花甲的老镇江和老图书馆员,平时很留意阅读乡土史料。最近细读了王玉国编著的《镇江书话》一书。获益良多。它填补了我对家乡知识的许多空白。更激发起我爱家乡的情愫。《镇江书话》是书中有书,自然也凝聚着前人的心血结晶。它包容了  相似文献   

11.
闲话书话     
关于书话及什么是书话,自唐弢、黄裳、姜德明以来,已经说得很多了,大约不会引起很大的争议。笔者对书话曾有过一番研究,对其起源、发展、演变乃至形成今日之书话,自有一番解说。限于篇幅,今日仅拈出书话与书评及读书随笔一节,聊抒己见。近几年来,由于书话的独特风格和迷人的魅力,一夜之间,似乎风靡了读书界。不仅爱书人读书人喜欢书话,很多像我这样的读者也迷上了文坛上这朵奇花。它那温馨而略带感伤的笔调,把人们带到一个弥漫着书香的文化境界。那些恍如隔世的书人书事,尤其使人不忍释手,令人低回遐想。这是我从唐弢、黄裳、姜德明等人书话中读出来的。香港的董桥说:“书话跟书跋一样难写。写版本、校勘固然枯燥,总要加点买书经过、书林掌  相似文献   

12.
“我写《书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藏书家题跋一类的文体,我是从这个基础上开始动笔的。我的书话比较接近于加在古书后边的题跋。……中国古书加写的题跋本来不长,大都是含有专业知识的随笔或杂记。”这是唐弢先生《晦庵书话》“序”中的一段文字,它概括说明了唐弢先生所作书话的渊源、写法、特点和性质,可以认为是唐弢先生书话写作实践的一个经验自白。唐弢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杂文家和现代文学史家,也是书话作为散文之一体的最早实践者之一。他写的书话文笔简约,知识性强,既富有见解,又新颖别致,代表着当今书话写作潮流中典雅派的风格。并且,由于《晦庵书话》的写作具有深刻的学术和文  相似文献   

13.
A “报纸是不见面的指导员”的说法,目前已经不常说了,增强新闻的可读性的提法,却受到广大读者的赞同。于是,问题出现了——似乎可读性与指导性是对立的,要可读性就不能有指导性,而有指导性就必然失去可读性。观点是鲜明了,而话却绝对了。因此,与其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不如做点实事求是的分析更能给人以思索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国内的书话经过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已经约略可以分为两派了。一派以旧书(即线装古籍)为“话题”,喜谈买卖、借刻、校勘及版本、藏家诸书林掌故,一派以新书(旧平装及再版本)为“话题”,所谈不出现代文坛的书人书事。但唯独有一人能够不立门户地在书话作品中说旧话新、融古化今,这就是为书话家奉为“书话主人”的著名文学史家唐弢先生。唐弢先生的“书话主人”的形象,是通过他的《书话》集子建立起来的,并以《晦庵书话》为其代表。是书的前四个部分,主要是谈  相似文献   

15.
重读《秋禾书话》(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首先想起的一段佚事:在多年前江西进贤一次读书人的联谊会上,有一位书友请徐雁先生在他收藏的复本《秋禾书话》一书上签了名。消息传出后却惹得藏书人纷纷联系要求转让,结果僧多粥少,书主也不想得罪书友们,就拿到了孔夫子网上去竞拍,  相似文献   

16.
我在这里说的书话,指现代文学的书话。古代的书话如藏书题跋、读书记之类的东西,且按下不表。现代书话的出现是随着现代文学的出现而产生的,算起来大约不过七八十年的时间,在郑振铎、阿英、曹聚仁、唐弢、黄裳、姜德明等人的倡导和推动下,现在已经是蔚为大观了,近几年还出现过一阵“书话热”,风靡了读书界,很多人都跃跃欲试的拿起了笔,写起了书话来。提起现代书话,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唐弢先生。正如著名书话家徐雁先生所说,人们之奉唐弢先生为“书话主人”乃至“现代书话之父”,自是不可更易的定评(《雁斋书灯录·谈谈“书话”》)。有人说,唐弢先生一生写了那么多的东西,而真正能传之久远的,恐怕只有那一部《晦庵书话》。初听此言,不免大吃一惊,但细细品味,觉得大抵也不错。先生往矣,我来亦迟。其个中原因,值得深思。总之是斜阳系缆,世事沧桑,不容易说的。  相似文献   

17.
篱边人语     
《负暄琐话》前,有一段“小引”,张中行先生在那里说过,早春晚秋,坐在向阳的篱下,这是“负暄”,出典,也是远请《列子》来帮忙。话, 或云闲谈,张先生笔下也有分晓,截引,即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可念之情。写,《琐话》尚不尽意,继之以《续话》,再而三,如今是《负暄三话》也出来了,文章仍旧贯,“写些事过或事微而未能忘情的”。书,读过,要谈想法,也只好不避齐东野语之嫌,谈。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书话,我国著名作家唐弢说过:“中国古代有以评论为主的诗话、词话、曲话,也有以文献为主,专谈藏书家与版本的,如《书林清话》。《书话》综合了上面这些特点,本来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不过我目前还是着眼在‘书’的本身上,偏重知识,因此材  相似文献   

19.
书评自有书评的威力,书话则有书话的魅力,两者的境界应是不很相同的。前者《书评研究》栏的作者们已经陆陆续续发表了不少好的意见,于我则可以暂且搁下不谈,关于“书话”我倒很愿在此泼墨了。因为如果不从根本上为“书评”和“书话”这两种文体作一科学的界定,那么,有关  相似文献   

20.
现在,队伍被冲击得很厉害,其中之一是编辑投入不够,有70%投入就是顶刮刮的,书的错误多,就是由于投入不够。作为编辑,一要有设计选题的能力,二要有笔力,本身能联系一批有水平的作者。在经济大潮冲击下,要让编辑树立责任感,树立职业道德观念,相当的难。湖南有句流行话,“出一点,抓也抓不着,逃也逃得脱”,把脑子都动到这儿去了,不出平庸书才怪!编辑和出版社领导都应该定期培训。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