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990年-2008年中国化学工业碳排放脱钩和反弹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日忠  张林浩 《资源科学》2013,35(2):268-274
运用IPCC推荐的二氧化碳计算方法推算1990年-2008年间中国化学工业的CO2排放量,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构建基于脱钩理论的OECD和Tapio脱钩分析模型,研究中国化学工业1990年-2008年工业增长与CO2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了二者脱钩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并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化工行业经济增长中的碳排放反弹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2008年间中国化工产值增长与其CO2排放之间处于相对脱钩或弱脱钩状态;影响中国化学工业CO2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并且其作用大于技术提高所带来的CO2排放量减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内涵,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引入无残差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份海洋经济增长中海洋资源消耗的回弹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量随海洋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性较高;2006-2014年海洋资源消耗量增长趋势减缓,海洋经济增长正逐步实现与海洋资源消耗的脱钩。(2)1997-2014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辽宁、河北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弱脱钩为主,上海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强脱钩为主,海南、广西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扩张负脱钩为主,到2014年脱钩显著的区域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3)规模效应、人口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正向作用,而强度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着力提高技术效率、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调控海洋经济发展规模是实现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中国31省市自治区经济系统的物质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1995-2014年31省市自治区的物质流动状况,并将之同各研究区的经济发展指标相结合,对各地区物质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考察,对各省市自治区生态压力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省市自治区物质输入量与输出量不断增加,物质消耗效率的提升状况要明显优于废弃物排放的减少。在多数情况下,经济增长同物质投入或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相对"脱钩",部分地区生态压力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总的来说,各省市自治区并没有转变已有的线性物质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4.
脱钩指数:资源消耗、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定量表达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本文从资源消耗及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关系表达式——IGT方程和IeGTX方程出发,分别导出了资源脱钩指数和排放脱钩指数。根据脱钩指数值,将资源消耗及废物排放与GDP的脱钩程度分为3个等级:绝对脱钩、相对脱钩和未脱钩;在GDP增长和降低两种情况下,脱钩指数与脱钩程度的关系正好相反。由于资源脱钩指数和排放脱钩指数的数学结构相同,只需一个脱钩曲线图就可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某年某种资源消耗或废物排放与GDP的脱钩情况。以中美两国2000年-2007年间的能源消耗和SO2排放为例,阐述了脱钩曲线图的使用方法。在此期间,中美两国的SO2排放脱钩指数略高于各自的能源脱钩指数;中国的能源脱钩指数和SO2排放脱钩指数均低于美国,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相对于经济增长较慢的发达国家更难获得较高的脱钩指数。在比较各国间的脱钩程度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在Tapio脱钩弹性的基础上引入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耗水量2个中间变量,把脱钩弹性系数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以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水环境压力指标,分析1991—2013年我国水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脱钩弹性的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变化幅度较大,呈现出扩张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的趋势;结构效应和综合脱钩弹性系数的变化方向基本一致,大致都呈现出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的趋势。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以工业污染治理废水完成投资额作为环境规制指标,分析各分解效应对环境规制政策的影响程度,发现技术效应对环境规制影响不显著,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Tapio脱钩指标,通过建立工业行业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模型,测度了2000-2011年间中国工业全部行业以及分要素密集度行业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不同行业的脱钩指数差异较大,强脱钩行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脱钩状态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较,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脱钩指数总体上处于较高状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成本性态分析视角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为变动影响因素和固定影响因素,并对碳排放指标进行分解。运用改进Tapio模型和连环替代法,对有效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的关系以及碳汇的杠杆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03-2004年有效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呈扩张性负脱钩,2005-2006年以及2011年呈增长连结,其他期间呈弱脱钩。从静态角度分析发现,有效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的脱钩主要在于能源消费的脱钩;节能和减排在净碳排放脱钩动态演变中发挥双重主导作用;同时,碳汇杠杆效应可以防止出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提前脱钩的表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核算及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物质代谢分析方法和环境冲击压力方程,对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总量、强度、效率及资源循环利用率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增长的物质高投入,并伴随着高污染排放;在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的前提下,人均GDP的增长以物质代谢强度的大幅增加为代价;单位GDP的环境压力有所降低,但经济总量增长造成的环境总压力仍呈上升趋势;2005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率首次突破5%,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下;1996~2001年是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状况相对良好的一段时期,技术进步是影响物质代谢规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Tapio脱钩指标,通过建立工业行业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模型,测度2000—2011年间中国工业全部行业以及分要素密集度行业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不同行业的脱钩指数差异较大,强脱钩行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脱钩状态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较,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脱钩指数总体上处于较高状态。  相似文献   

10.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认为环境质量内生于经济增长,忽略了环境规制和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提出了"环境政策有效性"假说,并通过对天津市16个区县2006—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定量研究了经济发展、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各区县工业和全社会SO2、NOx、烟粉尘排放量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并不显著,而政府环境政策、企业减排技术进步显著地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从而证实了这一假说。研究还发现,天津市各污染物基本都处于EKC曲线的上升阶段,整体尚未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拐点;污染物排放量与工业化进程显著正相关,而当前天津市大多数区县尚处在工业化中后期。未来大气污染治理应着力通过调整工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来降低工业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11.
中国1998 年-2008 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鹤鸣  岳强  陆钟武 《资源科学》2011,33(9):1757-1767
摆脱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的拉动,使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是从源头上提高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本文采用总物流分析方法对中国1998年-2008年间的生物质、金属矿物质、非金属矿物质和化石燃料资源的国内消耗量指标进行核算,并应用资源脱钩指数(Dr)和脱钩曲线图对我国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期间,我国只在2000年实现了资源消耗总量与GDP的绝对脱钩,在2003年和2006年未能实现二者的脱钩,在其他7个年份则实现了二者的相对脱钩;在这四类资源中,生物质资源的脱钩指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金属矿物质、非金属矿物质和化石燃料资源的脱钩指数则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工业的大力发展对这三类资源的消耗较大。所以,在制定脱钩政策时,应该将重心放在这三类资源上。在制定经济和环境规划时,应注意参照脱钩指数(Dr)的表达式将GDP年增长率指标和单位GDP资源消耗量的年下降率指标进行合理匹配,以控制资源消耗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2.
袁伟彦  方柳莉  罗明 《资源科学》2022,44(7):1422-1434
中国平衡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键在工业。本文引入时变参数C-D生产函数修正LMDI分解法和Tapio脱钩模型,实证分析2004—2019年中国工业及其分行业的碳排放驱动因素与脱钩动态。结果发现:①除了能源强度下降持续促进碳减排外,各个年度能源消费碳强度、工业行业结构、技术进步、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的碳排放影响方向和强度均不稳定;样本期间能源强度下降的累积碳减排作用最强、能源消费碳强度的作用次之,资本存量扩张的碳增排作用最强、劳动投入的作用次之。资本存量对工业碳排放的分阶段累积影响具有明显的先促增后促减再促增的“U”型变化趋势,劳动投入的影响变化正好相反。②得益于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碳强度和劳动投入碳减排作用增强,碳排放与工业增长正从弱脱钩向强脱钩变化,采矿业和电热燃水业由连接或负脱钩向强脱钩改善,制造业由弱脱钩向强脱钩改进。因此,强化制度设计与政策调控,引导工业投资调整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并放大技术进步的碳减排作用,有利于在推动工业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与“双碳”目标协同。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武红  谷树忠  周洪  王兴杰  董德坤  胡咏君 《资源科学》2011,33(10):1897-1905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引起了大量的碳排放,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河北省1980年-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并分能源类别测算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一次能源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做了其变化轨迹分析及与京津...  相似文献   

14.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潘丹  应瑞瑶 《资源科学》2013,35(7):1329-1338
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很少统筹兼顾资源和环境约束,无法反映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真实绩效.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水资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因素纳入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9年30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是否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并可能导致政策误判;②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低于传统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测算结果,我国的农业经济呈现出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③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面临着农业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全局最优角度建立了省区低碳经济增长优化模型,找到了在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约束下各省经济增长最优路径,预测了各省碳排放、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若2010-2015年各省能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均能够实现政府制定的降低目标,将会阻碍山西、宁夏、内蒙古和贵州的经济增长,但能促进其他省区的经济增长;提高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和广东的经济增长有利于带动山西、内蒙古和贵州的经济发展,但会提高部分省区的能源结构碳强度;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最优降幅分别为18.19%和19.56%。除海南或青海的碳排放、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处于增长连接状态外,其他省区均处于弱脱钩状态,说明在经济增长最优路径上各省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各省碳排放增速均小于能源消耗增速,说明各省能源结构将逐渐优化。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建平  王挺之  冯宇 《资源科学》2015,37(3):565-572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方法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分解模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先负后正,以2008年为分界点;资源要素投入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大;碳排放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多数地区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推进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业环境结构特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业碳减排起到较大促进作用,资源要素投入却助推了碳排放量上升,但旅游业内部结构变化是旅游业碳排放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中国旅游产业整体上属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旅游业存在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黄和平  彭小琳 《资源科学》2012,34(10):1972-1979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是当前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如何定量评价"两型城市"也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构建脱钩分析模型探讨第二产业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和废物排放的相关关系及脱钩程度,以定量评价南昌市1991年-2010年"两型城市"的发展,结果表明:①1991年-1995年和2001年-2005年南昌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均处于扩张性负脱钩状态,1996年-2000年和2006年-2010年分别为强脱钩和弱脱钩,能源效率的提高是目前南昌市实现弱脱钩的主要原因,但未能抵消工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幅度;②尽管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对环境的压力不减,但1991年-1995年和2001年-2010年南昌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与废物排放均呈现弱脱钩状态,尤其以1996年-2000年为强脱钩状态,这说明南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南昌市在"两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的同时,以半导体照明、光伏、服务外包三大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