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之一,工会主办、主管的工会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但近年来,工会媒体上的舆论监督报道越来越少。作者分析了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并对如何做好维权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建设劳动力,功不可没。但却常常陷入权益受到侵害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在农民工因种种原因维权无门,正义得不到伸张的时候,媒体工作者应该积极地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于他们的困难和诉求,做出及时且公正的报道,行使媒体监督的责任。本文对农民工用传统方式维权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及其原因分析,并进一步强调了在农民工维权过程中媒体监督的重要性,从而倡导媒体监督的积极作用应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01,(3):48-48
2000年,本报四川工人日报把"维权"作为本报的特色,作为全报社上上下下的重要工作和关注的焦点,加大了报道力度。通过不懈努力,本报的"维权"报道逐步深入,"维权"领域逐渐拓展,"维权"报道工作日趋规范。在维护职工和工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同时,报纸质量得到了提高,报纸在读者中的影响日益扩大。以"维权"报道抢占市场,以"维权"报道求得发展──这是我们从报业竞争的现状,以及本报作为省总机关报的性质,也是从我们近几年来的"维权"报道实践中得到的一个重要启迪,也是本报提高报纸质量的一个突破口。加大"维权"报道力度,加强"维权"报…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维权报道中的媒体责任,认为新时期的新闻媒体维权报道应当具有社会判断力与历史责任感,避免陷入媒介审判的法律意识,并且还需要具备为民请命的公益责任。立足于媒体责任,对新闻媒体在维权报道中应采取的策略展开分析,包括深入调查、立足高度以及重申立场三个部分,以期引起同行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5.
孙卫华  咸玉柱 《当代传播》2021,(5):41-44,68
转型期中国主流媒体的维权报道,反映了中国维权议题的实践特征和社会治理的行动路径.通过对《人民日报》维权报道的历时性考察、报道语境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微观文本的内容解构发现,该报的维权报道凸显了合法化基础上的"行动-共识"框架.行动框架主要关注维权实践的现实困境及破解之道,而共识框架则从凸显正面性、弱化冲突性以及重视平衡性等视角出发,构建正向、有序的社会治理空间.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运用得好,能起到化解矛盾、促进工作、团结鼓劲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媒体尤其是以消费行业监督报道为主的《天天315》栏目及晚会,因事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游",把握好监督报道的"时度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运用得好,能起到化解矛盾、促进工作、团结鼓劲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媒体尤其是以消费行业监督报道为主的《天天315》栏目及晚会,因事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游",把握好监督报道的"时度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石溦 《中国广播》2014,(7):70-72
本文就广播消费维权节目如何借助新媒体,搭建媒体、消费者和企业之间互动平台,搜集案例,了解民意,为消费者维权,以及在技术及内容层面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广播消费维权类节目更好地服务受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维权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一部分,是媒体彰显新闻力量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少数媒体在维权报道中逐渐偏离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主旨,陷入炒作卖点、赚取眼球以期"暴得大名"的私利追逐之中,出现了娱乐化、八卦化、煽情化、低俗化等现象,大量似是而非、道听途说、断章取义甚至蓄  相似文献   

10.
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身权利却得不到保护,新闻舆论监督维权的研究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的实际问题。我们回顾建国以来我国舆论监督及舆论监督维权的历史,对当前舆论监督及侵害媒体舆论监督权利的现象进行分析,为舆论监督如何维权提出建议,以促进舆论监督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兵  冯杰 《声屏世界》2012,(8):28-29
电视媒体维权栏目,以维权记者帮助民众维护权益的整个过程作为报道的内容。如果仅从服务公众、提供信息帮助观众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角度来看,电视媒体维权节目本身并没有错误。然而,作为党的喉舌,中国电视媒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如果处理不好报道事实,提供信息,帮助公众了解维护正当权益与"越俎代庖"、干涉行政司法等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正常行为之间的关系,则很容易超越自身地位,导致角色异化,这种异化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采定维权报道时.应意被批评对象的隐私权、名誉权和肖像仅,避免在这三个方面出现失误。维权报道可以抨击时弊、抑恶扬善、揭露丑恶、伸张正义,但不能侵犯被批评对象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每 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因其涉及社会公众面广 ,与普通百姓生活关联度高 ,而备受各类媒体关注。近年来 ,损害消费者权益个案追踪、记者暗访、打假手记、关注农村消费者等新闻策划 ,使“3·15”期间的地市级报纸版面精彩纷呈。年年“3·15” ,年年搞维权报道 ,如何跳出以往框框 ,使报道出新、出彩 ,既帮助普通消费者切实解决一些久拖不决的难题 ,又切合纸质媒体特点、抓准当前消费投诉热点 ,我们对此作了较多思考 ,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觉得 ,在注重抓维权纠纷个案报道同时 ,更要在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  相似文献   

14.
林超艺 《东南传播》2020,(12):37-38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广播维权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本文以福建广播传媒中心《维权超给力》栏目为案例分析,从如何利用融媒体手段与听众建立互动、如何利用融媒体手段辅助记者采访、打造融媒体产品、利用大数据等方面对广播维权节目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策划详情进行阐述,以期让此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打造更大的影响力,开拓出更加广阔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沈德威 《新闻传播》2006,(10):46-46
提高维权报道认识 履行维权神圣职责 要搞好维权报道,首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新闻报道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但这并不排斥必要的舆论监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开始重视新闻的舆论监督,工人报刊必然把新闻舆论监督的重点放在维权报道上。披露和批评某些严重侵害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人和事,以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成为工人报刊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从开胸验肺,到为病友出庭,当年的维权农民工先锋张海超,已经在反思自己当初的极端行为,开始探究通过法律救济渠道,作为这一群体的维权之路2月29日早上8点50分,浙江省永康市法院8号法庭,本该在十分钟之前就开庭的案子被推迟了。原因是多家媒体申请旁听,现场摄像和拍照的记者们"惊动"了法院工作人员。吸引媒体的不是原、被告当事人,而是"开胸验肺第一人张海超首次当维权代  相似文献   

17.
吴玉光 《传媒》2011,(11):69-70
大众文化是当代通俗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复合体,这就决定了以大众文化为底色的民生新闻始终带有消费性、快餐性、娱乐性、商业性和产业性等特征。生活琐事、家长里短,原本是百姓茶余饭后闲聊的谈资,现在构成了媒体"民生新闻"的主要内核。但媒体对百姓生活的报道是否真的体现了亲民意识,是否对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利益问题的解决有所益助?都值得媒体不断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热线777》是一档以"帮忙维权"为特色的电视民生经济新闻栏目,开播五年来都坚持"点对点贴心服务,热心帮忙用心维权"这一品牌的特色化营销。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从《热线777》的特色分析电视媒体的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19.
《保定晚报》在2012年元旦全新改版的大背景下,经济报道一改以往单调、沉闷的官气,办得更加亲民,更有服务性,更具时代气息。以服务百姓生活,为百姓的消费维权,引领消费时尚为主旨,受到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社会矛盾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和表现形式。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工人阶级的知识化和有产化使工会的维权工作进入了无对抗领域。劳资双赢或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已逐步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程序之中。我们称之为“柔性维权”。这应该成为工人报刊,特别是工会新闻报道必须持有的价值取向。一、柔性维权:让劳动者体面又有尊严工人阶级始终是工人媒体的主要报道对象和主要受众。要做大工会新闻,就要喊出工人阶级最深层的声音。当前,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兴的阶层,由于贫富差距的拉大,下岗工人、农民工等许多下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