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民生新闻诞生于社会新闻,同时又在理念、内容、地域、表达等方面超越了社会新闻。本文针对目前民生新闻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新闻采集雷同,缺乏新意;二是报道过于肤浅,价值含量不高,以此入手,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和民生新闻的采集与社会新闻的关系两方面论述,希望新闻记者从中找到采集民生新闻新的提升点。  相似文献   

2.
何军林 《大观周刊》2012,(23):12-13
民生新闻诞生于社会新闻,同时又在理念、内容、地域、表达等方面超越了社会新闻。本文针对现在的民生新闻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新闻采集雷同,缺乏新意。二是报道过于肤浅,价值含量不高,以此入手,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和民生新闻的采集与社会新闻的关系两方面论述,希望新闻记者从中找到采集民生新闻新的提升点。  相似文献   

3.
范丁媛 《新闻世界》2009,(12):32-33
目前社会新闻与民生新闻在各大媒体都占有重要地位。关于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间的关系争议已久,二者是本属一体,还是两线并行,笔者从两类新闻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报道理念入手,对它们的关系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的热潮刚刚过去,电视新闻据说已进入到“后民生”时代。这意味着,对于关注中国新闻改革的人们来说,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又形成了。不过,回过头静下来想想,有些问题还有待澄清。所谓电视民生新闻,从新闻素材、聚焦范围,以及报道方式来看,明明就是社会新闻,明明就是地方性新闻。①为什么从业者却要冠之以“民生新闻”?对民生新闻,尽管有不少批评意见,但整体而言,人们不仅认可了民生新闻的提法,而且对这种新闻类型寄予厚望。李幸认为,肇始于南京地区的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民生新闻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民生新闻的平民化使得它在新闻编辑的表现形式上更加具有亲和力,民生新闻从内容上就能反映百姓身边的事,这也是民生新闻的灵魂所在.本文详细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并提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编辑一定要从电视观众的需求出发去适应电视观众观念的变化,并要求民生新闻编辑时刻关注生活,树立民生意识.  相似文献   

6.
白婷 《今传媒》2011,(8):129-130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作为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别,经常被新闻工作者或错误区分,或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记者高效的采写新闻,而且还易引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定义、特点、题材、报道角度、价值取向、报道形式等详细分析,找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     
在我国当下的新闻传播领域。民生新闻正变得炙手可热。但民生新闻的许多问题迄今为止并未达成共识。其中.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分类学上的社会新闻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民生新闻究竞能否构成一个‘严谨的科学命题’”这类核心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民生新闻实践的走向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牛大为 《新闻窗》2013,(6):59-59
民生新闻的定义在业界和学术界受到了广泛的争议,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民生新闻视为广大普通百姓所需求的新闻,也是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这里的民生新闻实则是大众视角的新闻,另一种是由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中的一些内容组成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作为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别,经常被新闻工作者或错误区分,或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记者高效的采写新闻,而且还易引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定义、特点、题材、报道角度、价值取向、报道形式等详细分析,找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对平民生新闻,目前学界还有很多理论争论,它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它到底是一种新闻种类还是一种理念和情怀,民生新闻与传统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的关系,民生新闻与市井新闻的区别以及操作上可能存在的误区等问题,依然令人困惑。但这并不影响业界对它的青睐。民生类新闻节目、民生类新闻版面纷纷亮相:吸引了大量受众的眼球。本文试图对这一热潮出现的原因做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逐步成为现如今比较受欢迎的新闻形态,然而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和难处。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着重说明民生新闻要和深度报道良好融合,朝着公共新闻方向发展,合理使用新媒体传播工具,汲取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实质内容,并留意民生新闻的采写及编排方式等,进而找到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是公众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生活的重要媒介渠道,通过民生新闻构建的公共生活空间能够满足公众各项诉求,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后民生时代"民生新闻需要在媒介价值和媒介定位上重新考量,需要公众、新闻从业者改善角色定位,充分挖掘公共新闻在民主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关怀民生为主要内涵的民本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当代中国的整体政治理念,更体现出浓厚的“以人为本”的色彩,民生新闻应时而生,但随着民生新闻的繁荣,许多缺陷和不足也日益暴露出来。其中,新闻的社会责任,被遮掩在了民生新闻过度琐碎的内容之中。如何使民生新闻走出低俗,担负起沟通民情、反映民声、为百姓牵线搭桥,排忧解难任务,承担起民生新闻的社会责任,这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专业概念,它与社会新闻在题材和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后继承关系和交集。最初的民生新闻从业人员对“民生新闻”的定义是这样的:“以广义社会新闻为自身定位,关注普通百姓生存状态与心灵空间。”民生新闻几乎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才慢慢明晰自己特质的:毫不掩饰“一地鸡毛”,以记录百姓生活状态、生活矛盾为己任,报道强调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现的基本原则和民生新闻所倡导的新闻价值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民生新闻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并指出了民生新闻报道中应该重点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民生新闻应处理好时效与实效的关系;二是民生新闻应处理好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三是民生新闻应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四是民生新闻应处理好局...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是关注民众生活的一种新闻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反映民生问题,保障民众切身利益。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下,如何确定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社会、媒体和受众三个不同的视域,对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这对于保障民生新闻的作用实现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姜兵 《青年记者》2007,(8):57-57
“民生新闻”近年来大量涌现并广受欢迎。民生新闻不是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类型而出现的,它不是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之外的新的新闻体裁,其报道范围并不仅仅限于社会新闻领域,已拓展至时政、经济:等多个新闻领域。民生新闻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观念而出现的,并已形成为一种思潮,成为一种全新的新闻实践方式,对传统的新闻观念产生了全面的冲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张海峰 《青年记者》2010,(16):26-26
近年来民生新闻的兴起,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决定的。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民生新闻不能等同于社会新闻、市民新闻,它不仅仅是报道题材,更是一种处理新闻的立场、视角、手段。笔者认为,党报民生新闻要避免踏入误区,起码应把握和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立足民生、关注百姓生活,成了电视新闻的一种重要报道样式,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一、以社会新闻做基石。民生类新闻栏目坚持平民视角,关注民生民情,为社会大众排忧解难,将话语权交给社会大众。报道的重点是社会大众,焦点是关注民生民情,重在讲述社会大众自己的故事,通过对社会大众身边的典型事例、典型细节  相似文献   

20.
车贯 《新闻传播》2010,(3):42-42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以及城市电视台之间白热化的竞争,一种区别于传统新闻模式而一改常规常态的民生新闻,凭借自身独具的新闻视角和新闻语态,渐渐地在电视新闻界崭露头角。同时,它的兴起也为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有人提出了民生新闻的出现是中国电视发展的第三次革命,但还有人提出民生新闻的出现将推翻原有的新闻理念。民生新闻在中国社会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课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