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我发现有些题目不必拘泥问题中的一些具体细节,从整体上去思考能够删繁就简,使解答更为快捷。  相似文献   

2.
1相关思考 在近年来的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中,解答题有5题,分值为72分,是考试中的重头戏. 解答题应有必要的解题步骤,且问题难度通常与所运用的解题方法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要在规定时问内顺利完成解答,使数学问题的解答还原其问题设计的初衷,这就要对解答题的解法进行研究和思考,使之更为巧妙.  相似文献   

3.
解答力学问题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研究对象的选取对解答问题至关重要。学生刚学习力学时,老师一般都教给学生用“隔离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这种方法往往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问题很快解决。但对于有些问题的解答,“隔离法”会带来麻烦,而采用“整体法”来分析往往会事半功倍,显示出其优越性。下面就选取研究对象何时采用“整体法”,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物理问题中当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而发生某种函数性变化时,将使物理问题的解答变得难于用常规方法处理.下面通过实例探讨几类特殊问题的解答技巧。  相似文献   

5.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和各地的竞赛,考查力的平衡问题试题常常出现,而力的平衡问题中考查最多的又是三个力的平衡.教学中。笔发现学生埘此类试题的解答多用常规方法,这样既繁琐又容易出错.为使学生迅速准确解答此类试题,掌握对此类试题的解答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本结合实例介绍解答此类试题的几种常用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物理中,对同一力学问题,如果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可能把问题复杂化,也可能把问题简单化。所以巧妙恰当地选取参考系,不仅可以使运动变为静止,使变速运动变为匀速运动,使复杂运动变为简单运动,而且可以使分析和解答问题的思路巧妙、步骤简捷,有时甚至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本文就此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处理有关运动学的某些问题时,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系,解答非常繁琐;如果选择其中的一个运动物体为参照系,就会使研究两个运动物体的问题转化成了一个运动物体的问题,使研究对象和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8.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的条件不完备,或题目结论不明确,从而使题目的条件能蕴含多种结果的一类问题,其解答的关键是如何从所给材料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在教学中,应强调问题意识,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促进多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利用空间量知识解答一些立体几何中图形的大小及位置关系,可使计算与证明问题代数化,更能够使计算简化,证明简捷.下面就怎样利用空间向量解答立体几何做一些整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再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来处理的过程.转化的实质是思维的变换.转化的目的是化难为易,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转化在解答直线运动问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物理科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假设法、等效法、转换法、整体法、极限法等等.巧妙运用这些方法解答物理问题,能使思维过程简短,难度降低,能使某些繁难习题得到巧妙解答.现举例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完美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借助一定手段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化,以便学生曼容易理解和解答物理问题。本文举例阐述了几种使抽象物理问题形象化的方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典型力学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计算,并在计算过程中运用质心参照系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使问题的解答得到了简化。  相似文献   

14.
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若能根据问题条件,构造一个反例去处理,不仅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使问题的解答简明、独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也很有帮助.本文就反例在解题中的作用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向量是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不少复杂的几何推理,可借助向量法使其模式化,用机械性操作加以实现,不需要很复杂的几何推理,也不需要很强的空间想像能力.例如,求角度等几何量的大小时,可借助向量法避开一些麻烦的推理,使解答过程顺畅,乃至简捷.因此,熟练掌握向量法对提高立体几何的解题能力甚有好处.下面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中几道高考数学试题为例,介绍向量在立体几何求角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竞赛题常涉及到有关变量和非线性问题(物理量分布不均匀,曲线连续体等),解答这类问题常规的方法是要运用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知识。然而,对于某些变量和非线性问题可以通过微元和物理量累加的方法求解,在高中物理竞赛教学中渗透累加思想,运用初等方法处理变量和非线性问题,既可以降低数学要求使问题得到顺利解答,同进也能培养学生微积分思想方法。本试通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就运用累加方  相似文献   

17.
袁慎铭 《考试周刊》2009,(20):17-17
解答排列组合的问题,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是属于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或者属于排列与组合的混合问题。混合问题要先选后排。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公式进行分析解答。最后,要计算正确。同时,还要注意讲究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和技巧,使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的教学情境若构建得好,学生心情就能愉快。精神振奋,思路开阔,解答问题速度快,师生教学互动效果好;反之,若学生情绪低沉,精神不振,思路不畅,解答问题就迟钝。师生教学配合差。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更需要提倡这种“愉快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  相似文献   

19.
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往往习惯于解答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但新课程教材从培养同学们提问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一些开放性的素材,要求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这无疑是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同学们该从何处入手去提出问题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比和分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在解答比较复杂的题目时,灵活地将分数转化为比,或将比转化为分数,常常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