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疑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善于诱导学生结合教材,设置疑难问题,激发求知欲望,强化思维能力,以更好地理解道德知识,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在这里,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几种设疑方法:(一)悬念设疑一般运用于导入新课环节。巧设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问题的焦点。例如讲授《谁勇敢》一课时,教师先提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通过点拨学生思维 ,从而激发其求知欲 ,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设疑点拨古人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实践证明 ,好的设疑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创造“愤”和“悱”的状态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也能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 ,启动创新的闸门 ,触发想象与思考 ,使其求知欲及聪明才智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 ,从而有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如讲《归去来兮辞》 ,教师设疑启发 :作者为什么要辞官 ?作者以平淡质朴的语…  相似文献   

3.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引入设疑式教学方式,将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设疑式教学是以贯彻启发式原则为宗旨,着重解决学生认知领域问题的以设疑、  相似文献   

4.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引入设疑式教学方式,将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设疑式教学是以贯彻启发式原则为宗旨,着重解决学生认知领域问题的以设疑、澈疑、质疑、解疑为课堂教学重要线索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兴趣教学法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一、以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法也需要改变。为改变政治教学中枯燥的、督促背诵的教学方法,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  相似文献   

7.
设疑既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能力。教师可通过预习设疑,使学生掌握目标;通过导语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过程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小结设疑,拓展延伸课堂内容。教师还要转变教育理念,放开讲读课堂,开放自读讲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8.
设疑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可以克服“满堂灌”的教学弊端,从而能更好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课堂设疑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任何设疑都具有上述作用,要使课堂设疑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也得讲究一些设疑的艺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9.
朱彤君 《天中学刊》2000,15(5):82-82
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 ,其实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 ,盖在于引导启迪 ,俾使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 ,非谓教师滔滔讲说 ,学生默默聆受 .在课堂讲授中 ,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启发式教学必须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1 创造“愤”机 ,设疑激疑孔子曾说过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这里的“愤”、“悱”是一种强烈需要的心理状态 .为使学生获得这种心理状态 ,需要教师去创造、引导、激发 .教师的讲授应避免平铺直叙 ,应善于提出问题 ,抓住各种有利时机为学…  相似文献   

10.
兴趣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一个人有了兴趣,他才能生活得更灿烂。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上好这门课的前提。我是通过把舞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导演。结合数学特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导入设疑设置问题,创设情景设疑。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在不断竞争、练习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理论力学是一门力学基础课程,其基本理论是高度概括和比较抽象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学生有时会感觉枯燥,没有兴趣,处于要我学习的被动状态,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授课教师应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我要学习的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疑能引思,疑能激趣。我国清代学者陈宪章就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设疑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巧妙设疑,不但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历史教学实效。那么,历史教师该如何设疑呢?  相似文献   

13.
疑导学法”。这一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的目标和思维的方向,教学效果明显,因而成为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设疑导学的关键是“设疑”,如何设置疑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虽然设疑导学适用于各科教学,但不同的学科有其不同的设疑方法,物理课如何进行“设疑”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通过讲述故事进行设疑回忆我们上学时的老师,他们怎样讲课或许已经忘却了,但他们在课堂上讲的小故事却记忆犹新,从心理学上讲,这是由于故…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往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思维训练。那么怎样设疑提问才有效?这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结合我多年的  相似文献   

15.
罗鑫 《课外阅读》2011,(8):60-62
学生乐于学习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因素,也是教学成功的重标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下学习。设疑是指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设疑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恰当的课堂设疑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我对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和时机作出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代成文 《成才之路》2013,(21):50-50
如何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授前设疑,激发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时,教师先提出问题:"你  相似文献   

17.
正化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而化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设疑呢?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摭谈如何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一隅之见。一、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其一,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最佳设疑处可以是一下几种情况;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  相似文献   

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意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应用疑问为发展学生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让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使一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数学的设疑教学的一些体会:一、设疑的教学方式1、卷地毯式。这是根据教材中知识点的顺序逐个设问、面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呢?一、善于设疑让学生思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共同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显著的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使课堂气氛更浓。  相似文献   

20.
设疑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可以克服“满堂灌”的教学弊端,从而能更好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课堂设疑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任何设疑都具有上述作用,要使课堂设疑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也得讲究一些设疑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