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钱梦龙先生说过:“教师教学必须致力于教会学生自己学习。”一单元或一章(节)内容授完,及时小结,有利于学生疏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使所学知识变得完整、系统,从而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有些教师往往不注重这一点,在单元(章节)小结时,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罗列,解决几个疑难题,或干脆将小结课上成习题课,丧失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良好  相似文献   

2.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五年级下学期曾经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知识,这些都是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好兰 《山东教育》2009,(11):42-42
1.设置悬念 调动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可以先设计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式结果——“悬念”。通过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设计了这样的悬念:同学们,请告诉我你们今年都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过了12个生曰。我接着说:小军今年也是12岁,可只过了3个生日,  相似文献   

4.
小军是一个初二的学生,他的父母平时都忙于工作,没时间管他,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拿钱让他自己去解决,所以小军的零花钱从没有少过。最近,小军认识了几个哥们儿,他们个个出手大方,跟他们在一块儿玩,小军自然也不能“小气”。一来二去钱几下就用完了。零花钱没了怎么办?哥儿们建议:找别人“借”一点用用,又轻松又来钱,我们都这样!小军也就跟着他们一起去“擂肥”了。每次“擂肥”后,小军也想过:如果东窗事发怎么办,随即他安慰自己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等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设计基本训练,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活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此谈一谈我的几台做法。一、一场多变“一题多变”就是对基本题添补或变换条件、问题,或者改变它的叙述方式,然后进行解答、分析、比较等的统习。1、条件不变,问题变。如“小朋友拍皮球。小红拍38下,小军拍的是小红的3培少6下,小军拍了多少下?”一题,可先将问题改为“小军比小红多拍几下?”“小红比小军少拍几下…  相似文献   

6.
一、迁移口语经验,探究字母发音在传统的拼音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字母的读音,煞费苦心,除了一遍又一遍地领读,尤其强调发音的口型及舌头的位置,有的教师甚至让学生拿一面小镜子对照口型发音,既费时又费力,弄不好还会出现邯郸学步的现象。实际上对于字母的读音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亲口实践着这些读音,储备了丰富的口语经验。在学习中只需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进行巧妙迁移即可。例如“aieiui”的教学。教师启发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听过或用过这几个读音,学生很快从口语中提炼出这些读音:“挨着”,“我爱…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探索数学知识的习惯。而要养成这个习惯,最大的问题是学生自己能够用学具或动手操作去尝试解决的水平不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彭凯旋 《湖南教育》2002,(16):54-54
在解释一些知识点的原因时,教师力求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指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申拓宽,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如学习第五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二氧化碳常用稀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起反应制得。课堂上,教师可只强调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并提问:“能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代替稀盐酸呢?”留待学生思考。当教到第八章《几种常见的酸》时,再引导学生讨论,解释制取二氧化碳之所以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这样制二氧化碳气体会带有大量氯化氢杂质,而且对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内化为他们的知识经验,这种“内化过程”的基本前提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听,不潜心记,不认真思考,就不可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是全体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一般而言,课堂上影响学生集中注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0.
陶静 《江苏教育》2006,(10B):36-37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0~41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11.
赵楷雯 《上海教育》2023,(35):14-15
<正>早在2012年,新加坡很多中学就开始尝试“有效失败”教学法,并且生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实践和思考。“失败”缘何“有效”?在很多践行“有效失败”教学法的新加坡教师看来,只有满足以下三点的“失败”才算有效:第一,学生需要运用先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和经验理解新概念;第二,在没有教师帮助的前提下,学生要自主探究如何用学到的新概念解决问题;第三,虽然学生自己探索出的方案失败(失败包括方案不完整、不正确或相对不标准、不规范),但是能在后期学习中掌握正确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排队教解题     
小学《数学》第二册有这样一道题目:放学路上,小军的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3个人。路上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小朋友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理解题中暗藏的数量关系,往往容易误解成:4+3=7(人)。如果老师只是停留在书面分析上,学生很难接受。怎么办呢?在课堂上,我要学生按题意排队,学生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让“小军”和7名同学(4名排在小军前面,3名排在小军后面)排队“放学”。问:“路上共有几人?”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共有8人。又问:“有个同学算成4+3=7(人),错在哪里?”“他没有算小军。”学生轻松地列出了算式:4+3+1=8(人)…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三段式”教学,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科教学活动应该由三个阶段构成,即:学生课前自学阶段,学生课中共学阶段和学生课后用学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其实当学生发现数学无时无刻不跳跃在自己身边,并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他们就会对数学产生  相似文献   

15.
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如何体现过渡年级的特点?本文试以《罗盛教》(五年制第五册第9课)为例,谈几点试教后的体会。一、充分利用巳知,教会学生自己识字与一、二年级比较,三年级识字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训练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识字,要求学生“练习用学过的识字工具和已有的知识掌握字的音、形、义,有初步的识字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在学生的“已知”和“新知”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学生顺利完成“过渡”的任务,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  相似文献   

16.
王进禄 《考试周刊》2010,(18):177-178
半偏法测定电压表内阻的实验在高考理综全国卷Ⅱ中呈现后,高考理综的实验复习也随着高考命题动向的变化而调整。为此,我们应启发、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测定电压表内阻的方法。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周辉霞 《成才之路》2014,(20):36-36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很抽象,比如“倍”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下面我借助自己执教的课例“倍的认识”,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一、在操作、观察、演示中,初步感知“倍”的模型 本节课共有三次操作。第一次学具操作:用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学生操作学具,交流展示摆法。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和学生讨论比较“个数”时,自然渗透了“对应”的思想,让学生摆学具要注意“一一对应”。这就在倍的建模上成功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次学具操作:请你再动手摆一摆学具,看谁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教师在学生展示时追问:为什么要3个3个地摆?是根据谁的只数摆的?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量,沟通了“同样多”和“标准量”的联系。第三次学具操作:王丁把贝壳送给朋友一只。王丁现在有2只贝壳,那么李飞现在的贝壳数还是王丁的2倍吗?引导学生再摆一摆,摆的时候先想一想,根据谁的只数来摆?要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摆?学生摆后展示交流,追问:为什么要2个2个地摆?并配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和倍交上“朋友”。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倍数会因标准量改变而改变,打通了“几个几个地摆”和“倍”的联系,使学生成功建立“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它是建立在一年级(上册)学习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以及二年级(上册)学习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的基础上的。本单元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两道例题把教学内容分成两段编排。第一段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19.
班上有几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使得前后左右的学生不得安宁,课余时间惹是生非,打架斗殴、进网吧已是常事。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老师正颜厉色地批评教育过,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服教育过,但效果都不怎么样。难道这些孩子“刀枪不入”?实在没辙,便想到了家访,能否通过家校沟通,并制作学生家庭DV片来矫正“问题”学生呢? 于是,在一个双休日,带着摄像机,骑着摩托车首先  相似文献   

20.
解题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理解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用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新问题,并能解决这些新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