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概率统计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同时概率统计与排列组合又是紧密联系的,从2004年各省的高考试题来看,要求同学们必须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及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n次独立重复试验、抽样方法、概率分布列、数学期望与方差等基本概念.会灵活运用排列组合公式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k次发生的概率公式、期望与方差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运算.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高考试卷有偏重于实际应用的倾向,概率在理论与实际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概率还将继续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概率部分的重点是:随机事件中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和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等的计算;难点是:对“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1 教材分析 “概率初步”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内容是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意义、利用列举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等.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随机观念和概率思想,在教学中重点落实列举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难点是学生对随机事件和概率意义的理解,而中考试题中重点考察随机事件和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4.
童其林 《考试》2014,(Z1):18-23
<正>一、概率部分的主是考点高考考试说明(文科数学)对概率部分的要求是:(1)事件与概率: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②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①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②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概率统计知识是近年高考的命题热点,重点考查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独立事件,抽样方法,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列、期望、方差等知识及其简单应用,分值占整套试卷的12%左右,题型多为一道选择题或一道填空题,加一道解答题.理科考查重点为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文科主要考查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预测2009年高考仍以以上内容为主要考查点,但特别要注意理科卷可能选用与“正态分布”相关的题材,文科卷可能选用与“抽样”相关的题材,而以线性回归为命题背景的“统计题”也可能成为高考题.  相似文献   

6.
概率统计是近年高考的热点,注重对四个基本公式的考查,以大题呈现的形式居多,其试题与教材及学生现实生惹实际紧密联系,题目往往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近三年来大致出现过三种类型:一是课本中出现加以概括的;二是与横向学科联系的;三是赋予时代气息的.在教学中,应充分研究大纲、考纲,使学生做到:(1)五个了解,即了解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2)五个会,即会用排列组合基本公式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概率     
【地位及热点】概率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新增内容”,概率贴近现实生活,跟“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及“概率与统计”环环相扣.近几年高考对概率考查的重点是: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计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所谓概率,就是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量度。它是统计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概率的计算可以概括成P(A)=m/n这样一个数学公式,其中“A”表示事件,“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m”表示事件A发生的总数,“n”是指事件发生的总数。这个公式用文字叙述就是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发生的总数与事件发生总数之比值。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第二章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与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进行的教学.随机变量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引入随机变量实现了实数空间和随机现象的连接,  相似文献   

10.
马勇  胡军  万林 《贵州教育》2011,(20):28-3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36、137页"随机事件"(第1课时)。 点评:从《数学课程标准》看,本章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一方面,统计与概率相对独立,另一方面概率又以统计为依托。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定义,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利用频率估算概率;中心内容是体会随机观念和概率思想。  相似文献   

11.
概率是高中与大学课程的衔接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数学的难点;近年来,在国家考试中心提出的“突出应用能力考查”以及“突出新增加内容的教学价值和应用功能”的指导思想下,高考分值逐年增加,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概率在高考卷中的分数比约为在教学中的课时比的2.4倍  相似文献   

12.
概率统计是新课程体系中高三选修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概率统计与高二必修部分的概率与排列组合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对这部分知识的进一步提升.这部分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从近几年新课程体系下的高考试卷分析,成了必考的大题之一,同时也逐步取代了老课程体系下高考中的函数、数列等方面的应用题.从2005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来看,要求同学们必须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n次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分布列、数学期望等基本概念.对理科要求会灵活运用排列组合公式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随机""可能""不一定"等词汇,正随着新课程悄然进入小学校园,这标志着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就将进入"随机"世界.在原有的学校数学体系中,概率要到高二年级才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概率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且有逐年升温之势,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主要考查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要求同学们能熟练运用排列组合相关知识、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等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三《数学》(理科)试验教材,第20章《概率初步》较“一期课改”教材增加了两节内容.其一是概率的性质和加法公式;其二为独立随机事件.教学初期,依据“一期课改”的教学经验,原以为即使增加了这两节内容,但毕竟还是概率初步,教学中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但教学的实践表明,我们的判断与教学的实际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以下四例来自学生的错误解答,具体解答、点评,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晶晶 《考试周刊》2013,(84):62-62
条件概率的定义:一般地,设A、B为两个事件,且P(A)〉0,称P(BIA)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课本中介绍了两种解法,即P(BIA)=n(AB)/n(A)和P(BIA)=P(AB)/P(A).  相似文献   

17.
概率论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数学学科,近几年高考对概率问题的考查一直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等可能事件的概率;②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⑧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确定与不确定”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三章“感受概率”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该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体会概率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方式的差异,增强学生的随机意识,学会正确理解、区分事件的类型,从而发展学生随机观念。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代课程理论,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学科发展的趋势,新编高中数学教材中新增加了概率论的初步知识,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学科,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中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教材的引入,更适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求.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是在提出了随机事件统计定义后,被称之为“古典概率”的问题,是排列组合计算的后续,也是概率论的基础内容,笔者精心设计了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教学过程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20.
随机事件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等内容,由于新概念较多,相近概念容易混淆.学生易混淆的三个问题是“非等可能”与“等可能”混同,“互斥”与“对立”混同,“互斥”互“独立”混同.现举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