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仿拟是根据交际需要,故意模仿大家熟知的词语、诗词、歌曲、成语和谚语等的一种常见修辞方式。仿拟在广告中的使用十分广泛,用以宣传品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本文探讨了英语广告语言中的仿拟现象及汉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重复广告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岩 《现代传播》2005,(2):80-84
广告能否通过重复增强其传播效果?造成这种效果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重复效果?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梳理,本文说明了真实效应,熟悉效应,信源记忆错误效应在造成广告重复效果中的作用,分析了在不同传播情境中影响重复效果的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娟 《大观周刊》2012,(47):36-36,14
仿拟作为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修辞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广告语言,其背后有深刻的语用学依据.从关联论的视角对广告仿拟话语进行研究,能使人们更清晰地把握其内在深层机制,了解广告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4.
以“8”谐“发”的谐音迷信热,似乎刚刚过去。近来又有一种新的谐音热兴时起来了,这就是乱用成语的“谐音广告”。比如,某止咳药广告。取成语“刻不容缓”之谐音为“咳不容缓”。某大曲酒广告取成语“天长地久”之谐音为“天尝地酒”。某服装广告取成语“蔚然成风”之谐音为“蔚然晨风”。某茶叶广告取成语“引以为荣”之谐音为“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取成语“有口皆碑”之谐音为“有口皆杯”;某口腔医院广告取成语“脍炙人口”之谐音为“快治人口”;一家报纸近期为某减肥茶有奖征集广告用语,报上择优刊登了63条,其中有两条就属于谐音广告,一是“××祝您福‘瘦’(寿)双全”,一是“××帮您独‘瘦’(树)一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5.
马红丽  赵怡 《今传媒》2012,(4):34-35
以现在很多用户使用社交性网络服务(SNS)网站后用户对于广告和产品的记忆和态度是否决定受众的购买意向为研究目的,选取使用过SNS的人群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一、对产品特性的记忆和对产品的记忆的差别不具有显著性,且受众对于植入式广告中传递的产品特性的记忆低于对广告和品牌的记忆;二、受众对于品牌态度和广告态度的差别不具有显著性;三、对受众的购买意向影响最大的是受众对产品的态度,受众广告接触及记忆的描述和对广告的态度的影响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6.
仿拟修辞是对现成的语言形式如词、句、谚语、俗语等进行模仿改造,创新出符合需要、幽默诙谐的新的语言成品,使人们有熟悉之感又不失新鲜趣味.仿拟修辞并不是一种新出现的语言现象,之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种修辞手法本身的特点.但是将修辞学与传播学结合的研究并不多,仿拟修辞就更少.本文另辟蹊径,尝试从传播心理和仿拟自身特点两方面分析仿拟修辞的传播效果,结合仿拟修辞在不同媒介中的运用实践,分析传播中的仿拟修辞运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怀明在《现代广告》(1998.3)上对国外名人广告研究成果予以介绍:1.名人广告的效果与产品类型有一定关系。适合推荐财政、功能和生理风险大的产品,名人适合推荐心理和社会风险大的产品,而上述风险都小的日常用品适合由典型消费者推荐。2.名人广告有助于消费者对品牌名称及广告的记忆。3.名人广告使消费者产生较积极的情感反应,但不一定导致购买。4.名人广告效果与文案形式间有一定关系。双面说服下的名人广告既有高可信度又具吸引力,说服效果最好。单面说服条件下的非名人广告效果最差。名人广告效果受多因素影响,应结合产品…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植入式广告因其隐秘性、主动性备受业界关注。本文以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植入式广告为实验对象,从记忆、情感、意动三个层面,对电影植入式广告的效果进行研究。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不同性别的受众对植入信息的回忆度、好感度、购买意向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受众对植入式广告的记忆度与接受度较好,广告的植入方式、植入表现形式、受众的个人差异都在不同层次上影响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中仿拟艺术是一种比较广泛的修辞方式,通过仿拟艺术的应用能够使新闻传播更生动,更具可读性。为了提升仿拟艺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效果,在仿拟艺术应用中本体与仿体间尽可能形成求同存异、生动有趣和简单明了的比拟形式,使常规的新闻内容大放异彩,营造丰富的阅读氛围。本文主要对新闻标题以及新闻传统中仿拟艺术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DVR的使用者可以播放、暂停、回放、快进任何先前保存的节目内容,包括电视节目和广告。电视广告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通过DVR功能,观众可以在广告部分快进。因此,本研究对于数字电视时代的广告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广告记忆度的间接测量、直接测量和眼动仪测量,测试快进对广告信息处理的影响。研究证实了观众观看快进的广告时,紧张度更高。但在广告记忆度、品牌识别度、广告内隐记忆度方面,以正常速度观看的观众比6倍速快进的观众高。另外,快进组观众的广告内隐记忆度小于广告记忆度。这反驳了快进对广告信息处理影响较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目的电视广告有优秀和低劣之分。如何确定一条广告是优秀的,还是低劣的?一条优秀广告具有哪些特点?对于这些问题,国外已有大量的研究。早期衡量一条广告的好坏主要看产品销售量提高的大小。但是由于销售量的测量无法排除或控制市场因素的影响,难以确定销售量的提高到底是广告的作用还是其他因素的作用,因此广告研究者们采用了一些比较间接、比较确定的测量方法,对广告进行预测和评价。如测量受众对广告的态度、产品牌号的记忆效果等,并在这些测量的基础上,对广告创意和表现技术上的特征加以分析和比较,为广告制作者提供反馈信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告效果对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而言至关重要,其核心指标为到达率、记忆度、喜欢程度和购买欲程度。随着广告教育及信息功能的日渐凸显,提高广告制作质量,净化广告市场,势在必行。为达到提高广告制作质量的目的,本文运用语用学中Grice的合作原则解读英语商业广告,探讨广告记忆度策略和翻译。分析发现,对合作原则的违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商业广告的语用策略,它有利于增强广告的记忆度,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广告语言应要求准确、鲜明、生动,便于记 忆又浅显易懂。眼下,各种传媒中的广告,小到吃 穿用行,大至招商引资,可谓包罗万象。这些广告中成语广告不少:“咳”不容缓(药品)、默默无“蚊”(蚊香)、“衣衣”不舍(强力肥皂)、“奔 马”当先(缝纫机)、百“文”不如一“件”(软盘)、“精城”所致(摩托车),等等,或谐音,或仿用,或直入,不一而足。不知是广告创意者的模仿还是广告间的相互影响,成语广告也大有一窝  相似文献   

14.
广告语言应具有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两大特点。所谓注意价值就是要用特殊的语言手段或辅以其他手段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记忆价值就是要让广告给消费者造成深刻难忘的印象。而广告标题制作的好坏,在实现广告的注意价值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广告标题不能吸引消费者并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好奇,他们就不会阅读正文,从而整则广告就不可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而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又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感兴趣的东西,也就能促使他们形成深刻难忘的印象。现举美国《新闻周刊》一则广告为例。该广告的标题和副标题是这…  相似文献   

15.
一、书刊音像制品广告的文稿撰写撰写没有固定的章法,却有一定规律,至少应符合注意、兴趣、欲望、记忆、行动等几方面的要求。1.引起注意人们每天都有可能受到各种广告信息的刺激。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物广告能否在各种广告的竞争中被消费者注意到,是影响广告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宣传精神产品的广告文稿写作要以能够努力抓住读者和观众的眼睛、耳朵方“主攻点’。出版物广告的成功在于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无意注意。这要求此类广告要具有以下特点:A、在广告的标题中突出书刊音像某一产品及服务的名称、内容。  相似文献   

16.
"肺常保护,肺宁莫属"是我为肺宁颗粒创作的广告文案作品,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广告文案类的优秀奖。该文案运用了两句八字的表述,从产品背景和谐音呼号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其中"肺"字的重复出现快速抓住了消费者的认知心理,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使其主动的去接受,进而形成短时记忆。基于产品视角让肺宁颗粒站出来与消费者直接对话,通过谐音双关的修辞技巧,有助于达到易诵易记、有效宣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冯浩羽 《东南传播》2010,(10):106-108
关于记忆的研究历来是广告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很多研究都是基于记忆过程的编码阶段。本文以记忆过程的三个阶段:编码阶段、存储阶段、提取阶段为主线全面探讨了消费者关于广告记忆的心理历程,同时为每个心理历程提供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指导制作良好记忆效果的广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的最后10年,我国广告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广告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影响不断增强。随着越来越多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受众对广告持有一定的抵御心理,广告也就没有收获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周刊》广告的选择十分符合其读者定位,质量上乘,形式多样,硬广告与软广告结合,在广告安排上能够较好贴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及品牌效应。本文从《新周刊》广告的内容、质量、形式和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其广告特点对杂志广告的安排和投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增强表现力、提高传播效果,广告表现手段常常会有所创新,辞格创新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对广告语言中一些辞格创新现象,如仿词、留白、设彀、双饰、会意等进行整理和阐述,以促进广告表现手段的丰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