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好声音》可以说是近两年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投入,还是制作,都可以说是"又叫好又卖座",但是这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节目并不是浙江卫视自产自销的节目,它的幕后制作团队是在隶属于星空卫视的上海"灿星制作",也就是《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和播出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机构,不少业界人士把《中国好声音》誉为"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的节目。一、我国电视节目从制播合一到制播分离电视台的核心业务是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制播分离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专业分工,是规模经济的产物,是信息化社会中资金集约、技术集约和人才  相似文献   

2.
《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正值选秀节目在中国经历"七年之痒",这档号称只选好声音的节目不仅带动了期期同时段第一的高收视率,同时还引发了关于节目模式引进以及本土改造的思考。而贯穿在《中国好声音》中的对赌协议和产业链条的开发,也值得业内学习和深思。  相似文献   

3.
梅娜  王权 《新闻前哨》2013,(3):30-32
自浙江卫视重磅推出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以来,不仅掀起了继《超级女声》之后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第二个全民热潮,更是让广大观众在观看该档节目时被节目本身的剧情、音乐及蕴含其间的普通人的梦想和真情深深地感动。本文分别从心理学、文化学及人类学的视角,试对这档独到的"情感大戏"本身的情感建构方式与建构路径进行深入的追踪,着重分析节目如何通过巧妙的故事设计进行"移情共鸣",如何推动传统选秀节目由偏重个体化情感表达转向情感"想象共同体"的建构。节目成功转型的背后,不仅是一种电视节目的"情感突围",更是可以藉观众的收视期待透视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2,(12):184-185
11月初,备受瞩目的2013年省级卫视节目冠名费榜单出炉,浙江卫视凭借黑马《中国好声音》身价暴涨,第二季《中国好声音》独家冠名权被加多宝以2亿元人民币拿下。也正是凭借这档在2012年收视率爆棚的节目,浙江卫视在几年卧薪尝胆后终于在竞争激烈的省级卫视格局中脱颖而出,从此进入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的"新三国时代"。作为中国领先的视频分享网站,56网也在2012年的夏天携手恒利纸业通过《中国好声音》实现了一次合作共赢的品牌营销案例。截至2012年10月15日,《中国好声音》在56网的视频累计播放量超  相似文献   

5.
盘点我国去年的电视荧屏,央视青年公开课《开讲啦》无疑给人们带来一个惊喜.作为一档深夜播出的电视演讲节目,该节目意外地获得收视与口碑的双赢.有人盛赞它为"中国思想好声音""荧屏开出的一朵理想之花".日前,《新周刊》发布《2012中国电视榜》,《开讲啦》获评"最佳人文节目".时下,《开讲啦》第三季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形式与内容上的进一步创新使其获得更多期待.在娱乐型节目蔚然成风的中国电视界,《开讲啦》缘何异军突起?它蕴藏着怎样的社会文化意涵?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对该节目进行多维度的解析.  相似文献   

6.
2012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首播即以1.5%的收视率超越之前所有电视娱乐选秀节目首播的收视率。从第二期起,《中国好声音》收视率从破2、破3到破4、破5,屡创新高,并始终占据全国同时段节目收视率排名第一的位置,一扫选秀节目持续低迷之势。①本文以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点,分析《中国好声音》一枝独秀的原因。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这样一个因果连锁过程,首次提出"使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2012年中国电视市场的一匹黑马,《中国好声音》突破了选秀节目的 "七年之痒",使渐入疲态的选秀类节目重焕生机。文章将遵循"节目创意—内容生产—市场推广—衍生市场开发"的产业链分析逻辑,以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为研究对象,从栏目运营的角度考察其在各个实施环节上的探索与尝试,以启发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在市场化经营与运作上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8.
梦想的感动还未退却,声音的震撼又接踵而来。如果说,2005年的《超级女声》将“选秀”这个概念植入到了中国观众心中,那么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无疑创造了选秀节目的又一收视神话。回顾选秀节目在中国的这七年,经历了从超女一枝独秀到秀场满地开花再到好声音横空出世的过程。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等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这两档选秀节目,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和关联,通过这一嬗变过程,对电视选秀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远辉 《声屏世界》2014,(12):32-33
<正>近两年来,大型励志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这档节目,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声音至上。表面上,它只重其声,不顾其他。细究之下,我们又不难发现,其实这些"好声音",不仅仅是一副天然的好嗓子,好声音只是一种形式,它最本质的蕴藏在声音中的内容,是铸就声音的"材质"。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的配音与此同理。好的配音,是一部好纪录片、专题片的生命。"好声音"配出好作品,那么,如何才能铸就"好声音"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电视领域,已经过去的2012年毫无疑问是属于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一个《中国好声音》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节目的点点滴滴也成为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近几年开始回暖于电视屏幕,它们真的要"复活"了吗?回溯历史,几经波折。但就近十年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而言,有复活就意味着一定有着曾经  相似文献   

11.
任陇婵 《声屏世界》2012,(12):29-30
2012年暑期,在"限娱令"持续发酵的大背景下,浙江卫视推出的"大型励志类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以下简称"好声音")异军突起,开播后连创收视新高,还受到了广电总局表彰。"好声音"仿佛一键激活,全国卫视晚间一下子崛起了十多档音乐选秀节目,如广西台的《一生所爱·大地飞歌》、东方台的《声动亚洲》、深圳台的《The Sing-Off清唱团》、  相似文献   

12.
早在2012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被广电总局推选为彰显人文精神、锐意创新进取的新节目,到如今《中国好声音》已经走过了三季,并且正在准备第四季的播出。《中国好声音》成功播出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类似模仿节目,但是依然没有其他节目可以取代,因此本文以《好声音》节目的实践为蓝本,深入剖析了在后娱乐时代真人秀节目的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实施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调控措施,激发了各地方卫视创新创优动力.在众多创新节目当中,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脱颖而出.这个请普通百姓展示才艺、讲述故事、追求梦想的综艺节目用淳朴、善良、仁爱、坚强、勇敢、乐观等精神感染了观众,最高一期的收视率达到2.597%,最后一期市场份额8%,获得中宣部、广电总局、浙江省委的高度赞扬,在今年各种电视节目评奖中屡获大奖,成为2012中国电视标杆节目.继《中国梦想秀》大获成功之后,浙江卫视引进全球热播的《the voice》,打造《中国好声音》,此节目被网友誉为“2005年以来最值得期待的音乐盛事”、“耳尖上的中国”.两档创新节目赢得收视和口碑双丰收,这一现象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吴萍 《东南传播》2012,(10):133-135
今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横空出世,引爆了观众对选秀节目的新一轮疯狂与激情,这档靠"好声音"选拔为主打的音乐选秀节目,在国内收视火爆,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在互联网上也成为海内外观众追捧的对象。一花独放不是春,山东卫视、东方卫视、广西卫视、云南卫视的音乐选秀节目今夏也都办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音乐选秀节目都不约而同打出了用"盲听"选拔"好声音"的旗号。以"盲听"方式进行音乐选秀的电视节目,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5.
在2012年的选秀节目中,《中国好声音》无疑是个大赢家,由它所创造出的话题、收视率都标志着"好声音"的成功。"中国好声音"也成为了2012年新浪十大热词、百度十大移动搜索热词。笔者认为,该节目的成功与它的节目模式密不可分,本文对《中国好声音》的盲选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找工作、租房子、二手车……"京郊昌平某影棚,随着浙江卫视知名主持人华少的这一分钟极速"贯口",58同城的新广告大片《中国好网站篇》的拍摄拉开序幕。2012年夏季开启一场全民共享音乐盛宴的《中国好声音》,无疑是去岁电视音乐类娱乐节目中的最大赢家。岁末,2013年《中国好声音》的广告招标如火如荼,节目火势前景明朗。如何借势借力,作为注册用户过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好声音》中的各种声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江 《新闻界》2012,(24):8-16
2012年7月13日,浙江卫视的舞台上,主持人华少念出了那段日后热度将不输节目中音乐的广告词,拉开了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的序幕。这档节目首播收视率1.5%,即便是重播时1.13%的收视率也超越今年所有音  相似文献   

18.
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都将这一节目形态引入高潮,可随之而来的大量复制和节目炒点的庸俗化使得电视选秀节目也难熬七年之痒,但2012年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无疑是电视选秀节目史上的一次扭转点,这一成功是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分析的,本文便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去分析《中国好声音》是如何成功的。本文借鉴大众传播心理学与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受者的心理,并总结出传者所采取的传播策略,以《中国好声音》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传播心理学层面对《中国好声音》进行分析与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对于所有电视选秀节目来说,它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为每一档节目的性质和定义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其受者的心理原型与情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郑伶俐 《新闻前哨》2012,(10):69-70
如果说2005年刮起的“超女风暴”让中国观众第一次认识了音乐真人秀节目,那七年后的2012年无疑称得上是音乐选秀节目的“转型年”。这一年共有十余档音乐选秀节目集体开播,无论是山东卫视的《天籁之声》,还是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都纷纷举起了创新、革新音乐选秀节目的大旗,寻求突破。而白热化的竞争中,“黑马”《中国好声音》却后来居上,独占鳌头。第二期节目收视率就高达2.8,第三期收视率更以3.093博得全国收视冠军,创下了历年来音乐选秀节目最快之成长速度。《中国好声音》缘何在短短数周内迅速串红,其原因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浙江卫视的一档《中国好声音》节目把电视竞技真人秀节目的影响力做到了极致,可谓是红遍大江南北,妇孺皆知。作为地方电视台,宿州广播电视台也在电视竞技真人秀类节目上做出了大胆尝试和体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为地方台实施真人秀节目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