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电力工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华北电力大学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构建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等措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人才培养之根本.学校能否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构建、运行与管理机制构建等方面,研究与实践以"顶岗实习"为主线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计算机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为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本文探究"协同创新"引领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项目为研究基础,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分析在协同创新引领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及内容,探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措施,培养"重基础、重实践、突显领域特色"的协同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目标定位不清、实践教学不足、就业引导偏差的问题.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明确定位于行业迫切需要一线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对学生价值理念和实务技能的培养,并在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机制及评价方式下,能充分实现社会对社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质量,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行业对专业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对"广州大学-广州市市政集团、广东冠粤路桥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出新目标和新设想,构建具备实验、实习、设计和课程四部分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建立"双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达到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及能力"高级工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结果"等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工程创新能力弱,学生的工程素质与企业需求难以无缝对接。论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探索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平台构建为核心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制图能力不断线、计算机能力不断线、设计能力不断线和制造能力不断线的C4实践能力培养基础之上,构建实践教学、专业实践、科研实践及产业实践的P4实践平台体系,通过C4与P4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人才的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模式通过4年的应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企业认可。  相似文献   

7.
"演学结合":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高职艺术院校如何以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推动育人模式改革,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演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尝试.学院"演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了以舞台为中心的实践性艺术教育的传统,体现了重实践、重体验、重创造的艺术教育属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快建水紫陶"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使之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之中,以工艺美术(紫陶)专业为例,通过对"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认识,从对接行业需求设专业、对接行业标准建基地、对接"双创"需求建模式、对接紫陶标准建课程、对接培养模式育师资、对接竞赛展示激发创新思维、对接创业实践搭建真实平台、对接企业文化营造文化生态等八个方面,探索了构建紫陶"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以期完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生,对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从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实验课程教学方式和创新性实验课的开发和研究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突出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点,构建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理论课程密切相关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训练,形成重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培养中,探索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校内教育、企业实践、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各个环节,构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工程硕士协同培养机制,有效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就业和科技创新之间相互脱节的矛盾,为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担负为公安机关培养后备人才的职能,是公安机关补充警力的主渠道。通过剖析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瓶颈,以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师资培养机制,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改善实践条件,搭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研机制,促进科研反哺教学等举措,提高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卓越经济学人才培养应该强调动手实践教学,加强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传统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理念,并在培养方案制定主体的选择、培养方式、培养过程等方面进行创新。首先,要确立由学生、用人单位和教师"三位一体"培养方案制定模式;在培养方式上应该遵循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路径,并将其落实到培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国家全面振兴文化产业的背景,首先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四重四轻"倾向,进而在中国传媒大学多年成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高校应担负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力量,其"教—研"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发展前景。针对当前高校出现的重科研能力培养轻教学能力培养、重学历培养轻实践能力培养、重职业培养轻个性化培养等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现状,借鉴发达国家高校青年教师"教—研"综合能力培养的经验,提出组建优秀团队的"传、帮、带"培养模式、教研并重的"激励"培养模式和依靠国内外培训机构的"借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创新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试行将"阶梯式"培养模式用于实践中,改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推广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方工科院校,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本文分析了当前我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三重一高"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校企合作,以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中心,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企业综合工程应用教学中心,构建满足"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三重一高"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为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工程管理专业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本文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负外部性表现,将CBE理念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引入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中,构建以"基础教学—综合实践—研究创新"为主线的"学习+实践+创新"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的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以实践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为保障,提出"规范引导促进内涵发展,实践强化拓展外延需求"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场景-探究-反思-创新"的轨道交通特色场景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多形式教学、多样化训练、多渠道实践为手段,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成开放式"互联网+"工程实践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强化了学科交叉融合,调动了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通过总结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按照会计专业"厚基础、宽知识、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整合依托"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知识交叉与融合的特点出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提高相关专业的教学水平.文章主要从宏观教学体系与微观项目(课题)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与探索,通过当前教学机制的改革与专业合作模式的创新,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整合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与手段.文章丰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内涵,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