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水-酒精混合蒸气浓度对板式换热器换热器换热系数的影响,自行搭建高气密性实验台,在压力30 k Pa,混合蒸气流量6 kg/h实验工况下,获得了局部凝结换热系数随蒸气干度、流道长度、混合蒸气浓度的变化关系。实验过程中,采用了在板片焊接热电偶的测温方法,实现了气侧板片壁面温度的直接测量。结果表明,凝结换热系数随着蒸气干度增加而增加;换热系数随板长方向上无量纲长度增加而减小;与纯水蒸气比较,1%、2%浓度混合蒸气的传热系数值较高,且浓度为1%时的传热系数高于浓度为2%时的传热系数;5%、10%、20%浓度混合蒸气的传热系数均低于纯水蒸气传热系数,且传热系数随混合蒸气浓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压力下具有Marangoni效应的混合蒸气在可拆板式换热器中的凝结换热特性,设计并搭建了具有高气密性的板式换热器实验台。通过实验方法,在混合蒸气流速25 m/s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气相酒精质量浓度(0%,1%,10%,50%)在不同蒸气压力(70,80,90 k Pa)下,饱和混合蒸气在可拆板式换热器中的凝结换热和蒸气侧压降随冷却水进口温度变化的特性。板式换热器由三块人字波纹板片组成,换热方式为逆流换热。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蒸气浓度、蒸气流速和冷却水进口温度条件下,高压下的平均换热系数比低压大,而压降相反。蒸气压力对平均换热和压降的影响因混合蒸气酒精浓度的不同而不同,与纯水相比,在低浓度(1%)时,压降几乎相同,而传热系数增大约6%;在中浓度(10%)和高浓度(50%)时,压降明显增大,同时传热系数也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超临界航空煤油在换热过程中会出现传热恶化的现象。本文旨在研究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质量流量、壁面热流、入口温度和压力对此现象的影响。创新点:1.分析超临界航空煤油的传热恶化现象;2.揭示超临界航空煤油传热过程中传热恶化现象与质量流量、壁面热流、入口温度及压力的关系。方法: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超临界航空煤油在管内的流动换热情况,分析其换热特性,并探讨传热恶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论:1.传热恶化是在壁面温度达到拟临界温度或流体平均温度达到临界温度时产生的;2.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量的增加或壁面热流的降低而增大;3.通过提高煤油的压力可以显著降低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自建的空气横掠圆管表面传热特性实验装置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发现电加热管与换热圆管之间的空气间隙是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实验操作效率低和电加热管频繁烧毁而维修成本高的关键因素。采用耐高温导热无机胶C2填充了空气间隙。结果表明,电加热管壁面温度大幅下降,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大幅提高;实验测得的传热系数式中的系数与推荐值的误差减小,并且实验达到稳态的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5.
:在化工原理课程的传热实验中,温度测量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流传热系数、导热系数、总传热系数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本文针对在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装置出现测温准确度差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逐层传热计算方法,计算高真空多层绝热传热量,进而确定高真空多层绝热综合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外界环境温度越高,升高相同温度,高真空多层绝热传热量增加越多,综合导热系数增加越多;基于综合导热系数,进行高真空多层绝热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越靠近冷端,绝热层中温度变化越大,温度降低越明显;越靠近热端,绝热层中温度变化越小,温度升高越微弱.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热性能特点,更好地进行热管理分析,基于 Fluent 软件建立锂离子电池组三维瞬态散热模型并对温度场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不同条件对电池及模组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充(放)电倍率和增大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可改善电池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热失控。进口风速从 0.5 m/s增至 6 m/s 且 4C 充电终止时,电池组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温差、一致性系数降低了 33.57 K、21.23 K、9.84 K 和 2.82%,但泵功耗增加了 0.35 W。进风温度从 298.15 K 降至 283.15 K 且 4C 充电终止时,电池组最高、平均温度降低 12.8 K 和 13.92 K,温差与一致性系数升高 1.86 K 和 0.76%。即增大风速,电池组温升和温度均匀性得到改善;降低进风温度,可控制电池组温升,但温度均匀性抑制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8.
以唐山市区为例,介绍了土壤土质特性与建设土壤源热泵系统适宜性的关系,通过试验测定了土壤层温度的变化,给出了土壤导热系数的确定方法,并模拟分析了土壤层不同的初始温度和土壤导热系数对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是高中物理第二册《电阻定律》一节内容中的重点。在教学中,作者用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铁丝C、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康铜丝B及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热敏电阻A等三种不同温度系数的材料制作如附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增强学生理解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面向液体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针对较高亚临界压力下单个垂直微小通道中液氮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开展实验研究,讨论并分析热流密度、密流和入口压力对沸腾曲线和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以获得液氮在微小通道中较高亚临界压力下的流动沸腾传热机理及实验关系式。创新点:1.通过工况参数对沸腾曲线和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分析,得到液氮在微小通道中较高亚临界压力下的流动沸腾传热机理;2.提出微小通道中较高亚临界压力下的流动沸腾传热修正关系式。方法:1.通过实验方法,得到液氮在微小通道中较高亚临界压力下的沸腾曲线和局部换热系数;2.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得到液氮在微小通道中较高亚临界压力下的流动沸腾传热机理;3.通过理论分析,将实验结果与六种预测关系式进行比较,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一种改进的实验关系式(表7)。结论:1.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有较大影响,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出现了三种变化趋势;2.在实验范围内,密流的增大抑制了核态沸腾,并且降低了环状流的局部换热系数;3.入口压力的增大在较大干度范围内增大了局部换热系数,直到局部蒸干的出现;4.综合考虑核态沸腾和局部蒸干两种主导传热机理,在Tran关系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较高亚临界压力条件下微小通道中液氮流动沸腾的修正实验关系式(平均绝对误差为19.3%)。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空气的相对湿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空气的相对湿度对蒸发压力、COP和吸气温度等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相对湿度的增大会导致蒸发器表面冷凝水增多,有效润湿面积增大,空气侧与制冷剂侧换热系数增加,最终导致蒸发器潜热换热量增加,从而强化了传热。  相似文献   

12.
对铜光管和铜高通量管在不同的热流密度下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管内工质质量分数为70%的乙二醇水溶液,管外工质为饱和水蒸汽。结果表明,高通量管的强化传热性能非常明显,在实验范围内,高通量管的沸腾传热系数是光管的1.55~1.96倍,冷凝传热系数是光管的1.56~1.67倍,总传热系数是光管的1.54~1.87倍。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高通量管在乙二醇水溶液和饱和水蒸汽中的传热关联式。根据此关联式,进行了高通量再沸器和普通再沸器的对比设计,高通量再沸器可节省换热面积33.5%。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含内热源的液池内自然对流与冷却盘管内强制对流耦合传热的三维物理、数学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对不同内热源强度,不同冷却流体流量下液池内流体温度场以及液池与盘管内溶液换热系数进行了分析,得出换热系数随内热源强度和冷却流体流量的变化曲线,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盘管冷却传热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液池内的换热。  相似文献   

14.
从图象可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物质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一种新型强化传热管的传热效果,对光管、普通翅片管和螺旋槽式翅片管在不同流量条件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中管程工质为水蒸气,壳程通入饱和液态水作为冷源.结果表明,螺旋槽式翅片管的换热量明显高于光管和普通翅片管,并且随着流体流量的增加,传热效率的提高也更加明显.当蒸汽温度140℃时,螺旋槽式翅片管沸腾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6.
采用蒸发镀膜方法,在孔径约为200 nm的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上室温沉积名义厚度为300 nm的银薄膜样品,研究真空退火对AAO模板上Ag纳米颗粒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微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观测,光学性质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111)取向的银衍射峰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当退火温度为250℃时达到最大值;银纳米颗粒平均直经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先缓慢增大,后迅速增大,再减小的态势,当退火温度为250℃时达到最大值140 nm,比制备态大47 nm;薄膜经真空退火后,漫反射率普遍得到提高,在可见光区域,当退火温度为200℃时,漫反射率达到最大,其值为80%,大约为制备态的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7.
理论推导了卡诺逆循环的功能关系和制冷系数。在相同的室外温度条件下,卡诺逆循环的制冷系数随室温的调高单调增大。数值研究的结果表明,制冷空调压缩机消耗的电功率随室温的增高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测温方式对圆管外凝结换热系数的影响,搭建了混合蒸气圆管外凝结的换热实验台,进行了不同浓度和蒸气流量的实验。分别采用Gnielinski关联式法、两孔法和单孔法进行壁温的测算及换热系数的计算,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实验包含纯水蒸气和不同浓度的酒精蒸气,实验数据处理采用Gnielinski关联式计算壁温,并得出理论的管外凝结换热系数,实测数据用两孔法和单孔法推导管外壁温度并计算管外凝结换热系数。运用Gnielinski关联式迭代计算理论温度,与两种实测的推算温度存在-10%~+20%的差别,导致得出的管外凝结换热系数存在较大的误差,即-40%~+50%。而用两孔法和单孔法计算,发现换热系数误差范围基本在-20%~+20%。  相似文献   

19.
在压力分别为31.16kPa和47.5kPa下,进行了酒精气相质量分数为0%、1%、5%,10%的凝结换热实验并观测了凝结形态,混合蒸气的质量流量为10kg/h和14kg/h,实验圆管长度为150 mm,外径为16mm,壁厚为3mm,管外的换热系数通过Gnielinski关联式计算。实验研究发现,混合蒸气的凝结形态为珠状凝结,混合蒸气的换热系数比同样实验条件的纯水蒸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1%浓度的混合蒸气。随着质量流量和压力的增大,换热系数有所提高,在当前的流量变化范围内,压力的影响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20.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和浓度的关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采用拉平法,测出了不同温度和浓度下水和盐水的表面张力系数。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水和盐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均随温度变化呈线性关系,盐水的表面张力系数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