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祖仁 《收藏》2009,(11):99-99
寿山石雕是福州传统雕刻工艺品,它以福州郊区北峰寿山村出产的寿山石为主要原料,经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等工序制作而成。雕刻技法包括浅雕、圆雕、浮雕、浅浮雕、镶嵌等。品种有印章、烟灰缸、水盂、文具、花瓶等实用品和人物、花鸟、山水、屏风等造型的欣赏品。寿山石是优质的叶腊石,温润如玉,是雕刻工艺品的名贵石料。产地有高山、坑头、月尾、都成坑、狮头、旗降等。依石质色象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100多个品种。田坑石亦称“田石”,其中以田黄最负盛名,银裹金被称为“石中之王”。水坑石多为透明的结晶体,有水晶冻、鱼脑冻、黄冻、鳝草冻、牛角冻、桃花冻等。山坑石五色相映,光彩四射,其中高山石、荔枝石深受大家青睐。  相似文献   

2.
初澜 《收藏界》2012,(12):105
田黄——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  相似文献   

3.
董星宏 《收藏界》2010,(5):109-112
二、寿山石雕刻成品的科学保养根据矿物学关于寿山石内部含水(三种"水")和失水原理,以及寿山石的油性随着水分丢失而降低的特点,要使寿山石永葆光彩,就必须创造环境,实行科学保养,使之保住水分,不失水分和油性,而且还要时常增补水分和油性,以防干燥,保持润泽。由于寿山石中的结构水相当稳定,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4.
王进 《收藏界》2014,(3):100-101
本文介绍的两枚薄意方章,系清代寿山石雕一代宗师林清卿所雕刻,属于古代寿山石雕中的传世精品。其中一枚是山水人物薄意章,系寿山石系中的鹿目格石;一枚是花草鸟虫薄意章,系寿山石系中的杜陵。从艺术性角度来赏析,宗师林清卿的雕刻造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5.
百余田黄寿山石亮相晨报讯12月20日,由中国《收藏界》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寿山石、田黄雕刻大师精品展"在北京天雅古玩城开幕,展出的100余件(套)寿山石、田黄艺术精品中包括荔枝冻、桃花冻、善伯石、高山冻、荔枝黄冻、水冻桃花、高山坑头晶、瓷白芙蓉等稀见品种,乌鸦皮、白田、琵琶黄等极品田黄等。本次精品展免费  相似文献   

6.
《收藏界》2008,(2)
本报讯从即日起至明年1月3日,中国寿山石、田黄雕刻大师精品展将在北京天雅古玩城免费接待公众参观。此次展览共展出100余件(套)寿山石和田黄艺术精品,包括荔枝冻、桃花冻、善伯石、高山冻、荔枝黄冻、水冻桃花、高山坑头晶、瓷白  相似文献   

7.
刘国信 《收藏》2001,(6):69-69
田黄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的田坑,是寿山石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连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清朝覆亡时,溥仪不要其他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  相似文献   

8.
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性坚而韧,非常适宜雕刻,历来为人们所钟爱。福州的寿山石雕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尤其是清代以后,寿山石雕进入昌盛时期,据载,雍正时寿山石雕已纳入官府的征税范围,清代从顺治元年(1644年)始,至宣统三年(1911年),计267年,10个皇帝,几乎每一个皇帝都特别喜欢福州的寿山石。  相似文献   

9.
一、寿山石雕的溯源寿山石形成于一亿多年到两亿多年前之间,那时寿山一带发生剧烈的地壳变化,形成火山喷发。寿山石本身也是火山岩活动的结果,但是它这种火山岩比较特殊,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喷发,只是小规模  相似文献   

10.
回顾2007年的寿山石市场,可以用繁花似锦、春潮涌动来形容。一场又一场的寿山石、田黄精品展在京、沪、闽等地轮番上演,各大拍卖公司的寿山石、田黄拍品激增。来势汹汹中透露出一个信息:寿山石收藏重点正向名家名作转移,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的加盟,使寿山石和田黄收藏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11.
顾志平 《收藏》2006,(12):111-111
寿山石不单具有斑斓的秀色,还具有润、灵、莹、嫩、腻五大特点。自康熙七年(1668年)第一部寿山石文化专著《观石录》问世,相继有《后观石录》《寿山石谱》《寿山石小志》《寿山石刻史话》等专著问世,记载了寿山石文化史的沧桑与辉煌。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5月7日至27日,"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寿山石韵'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近200件古今寿山石经典之作,含19位寿山石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在现场配合众多古代文献,结合寿山石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全景式展现闽地千年寿山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外延。此展堪称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寿山石艺术展。  相似文献   

13.
张祖仁 《收藏》2007,(2):134-134
八闽大地山水之精华灵秀,孕育出寿山石这一自然奇珍。千百年来,寿山石因其蕴涵的无穷魅力而备受收藏家推崇。  相似文献   

14.
李建军 《收藏界》2012,(1):27-30
寿山石因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乡而得名,因其产出位置而分为四个大类:田坑石、水坑石、掘性石、山坑石,又因开采坑洞不同而分为200多个品种。其中最为名贵、最为精美的品种产于寿山乡寿山溪两旁的水稻田、河漫滩中,常呈现黄色而得名田黄。田黄一度是我国封建帝王的一种御用印玺用石,并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近年来,随着收藏的兴盛,  相似文献   

15.
张祖仁 《收藏》2007,(9):124-124
福州寿山石品种繁多,主要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其中以田坑石最佳,水坑石其次,山坑石排最后,田坑石称“田石”,主要埋藏在环绕寿山村内外的溪流两旁的沙层中,质地温润,肌里可见萝卜丝。水坑石产于寿山溪坑头支流之源,多数晶莹透明,  相似文献   

16.
杨小河 《收藏界》2011,(8):138-139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艺术品投资已经与房地产、证券股票构成了中国目前三大投资热点。寿山石行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必将抓住盛世契机,构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寿山石产业链,在未来的市场中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相似文献   

17.
转身     
《新体育》2013,(2):9-15
时光就是一把刻刀,它雕刻着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它雕刻人,雕刻人的姿态,人的性格,人的习惯,把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关系,雕刻成这个人独特的识别符号,让其他人产生独特的印象。它雕刻社会,只消用一种刀法,就制造千差万别的花样。人和社会,被雕刻,最终成为习惯。从第一刀的痛苦,到第一千刀的麻木,再到第一万刀的难以罢手。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收藏界》2008,(2)
《中国四大名石石种鉴赏·寿山石》杨传烈编著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大16开精装本200页全彩精印定价:168元玉石乃自然之物,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美好赠品。中国四大名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与巴林石,以其瑰丽的  相似文献   

19.
蒋瑾琦 《收藏》2009,(10):89-90
巴林石是天然印石的一种,属叶腊石。石质温润,通灵清亮,质地细腻。它是含铝、硅等元素的流纹岩受到火山热液蚀变作用而形成。因矿床位于内蒙古巴林草原而得名,与福建的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昌化石齐名,同属著名的印材石。  相似文献   

20.
《收藏界》2008,(2)
罗杨(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书记)北京名目繁多的各种艺术展会几乎每天都有,但以寿山石(田黄)雕刻大师作品为主题的展会却很少能看到,由此可见寿山石(田黄)的弥足珍贵,名不虚传。刚才看了部分展品,尤其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发述的圆雕,林文举、刘爱姝的薄意雕,郑幼林、杨传烈的田黄石雕品都非常精彩,格外诱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